|
我們每天都在預測大盤指數(shù)的波動,因為大盤的趨勢主宰了大部分個股的命運,大盤處于上漲趨勢,大部分個股就上漲,大盤處于下跌趨勢,大部分個股就下跌。在大盤處于上升周期中參與投資,獲利概率會大大的增加,在大盤下跌趨勢中投資,失敗的概率就很大。所以我們每天都分析大盤指數(shù),從而去把握大盤波動節(jié)奏,更好的操作個股,獲得好的投資收益。 在實際的操作中,往往事與愿違,最后把輸錢的原因怪到大盤不好。其實大盤不好,是應該可以分析到,大盤不好的時候,你應該休息啊。所謂的大盤不好,就是你剛剛做多,大盤又要下跌了,你剛剛賣出休息,大盤又上漲了。其實大盤的趨勢,用13均線,30均線,60均線三條均線的組合,就可以把市場分解的清清楚楚,看趨勢看的明明白白。 均線組合的分析,并不是能準確的判斷明天漲多少跌多少,而是根據(jù)均線趨勢的發(fā)展,小均線和大均線相互關(guān)系,支撐與壓制的發(fā)展關(guān)系。通過均線系統(tǒng)預測行情的基礎是假設日K線會繼續(xù)向中期均線發(fā)展的方向延伸,這才是我們可預測的東西。其實知道這些就夠了。 上面的三段內(nèi)容是說明為什么要分析大盤指數(shù),以及如何正確的分析大盤指數(shù)。把這兩點都搞明白了。那就是面對市場的波動問題,市場的很多波動是我們很難預測的。我們都因為受到無法預測的波動而虧損。如何正確的面對市場的波動,讓波動變成我們源源不斷的利潤呢。 當股價連續(xù)大跌的時候,散戶會對下跌保持悲觀,會認為會繼續(xù)下跌的心理暗示時刻提醒自己要賣出。下跌時有各種利空交際,已經(jīng)很少人還能保持看多的觀點,他們就自然相信股價未來還將繼續(xù)下跌,最終就決定,我要在進一步暴跌之前,我要趕快賣出股票,于是割肉了。 我們預測大盤分析大盤,是為了在漲之前買,跌之前賣。結(jié)果大部分時候是錯的。我們在買入股票的時候,是首先看到了股票在漲,一直漲,還在漲,各種利空頻繁出來,這讓我們相信未來股價還將繼續(xù)上漲,我們認為還會上漲,最近決定,我要在還有進一步大漲之前買進,于是追高了。 我們知道自己追高了,但當時的想法是“買的高,但可以賣的更好”。我們割肉的時候,當時的想法是“賣的低,但還可以回避一段更大的下跌”。當然這些追漲殺跌的操作,也會有一些賺錢的時候,但因為人們喜歡獲小利,虧損的股票死扛的特點,使得人們長期大幅虧損。 當我們輸了很多之后,又責怪大盤不好,說大盤很難預測,說政策不好。這些細微的波動是很難預測,大部分的人總是在為了一個很難預測的波動去拼命的學習,從而為了更好的預測。準確的預測波動,就可以買在起點,賣在頂點了。如果你一定要研究細微的波動,那就去研究《纏論》,這個是最好的東西。但我認為研究這些完全沒有必要。 波動能讓大部分人虧損,但不能讓我虧損。因為我不靠預測波動來盈利,而是靠時間來盈利。是不是很難理解。首先下跌就是風險嗎?暴跌就一定要賣出嗎?當然不是。 對于賭徒來說,特別是用了杠桿的人來說,下跌當然是噩夢。我從低位開始買進指數(shù)基金,注意啊,是估值底開始建倉買進!然后大盤的漲漲跌跌就不重要了,往下波動我就繼續(xù)買進,繼續(xù)往下大跌,我繼續(xù)買進加倉。賬面上是會出現(xiàn)虧損,但我是長線投資,不用杠桿,只是我的閑錢用來投資,我不需要止損,我抗的起。 市場往上波動,我也不急著賣出,因為市場大幅下跌后,總會有輪較大的行情出現(xiàn)。在每天,每周出現(xiàn)的各種無法預測的小波動中,我可以利用小部分的籌碼,在下跌中買進一些,在反彈后賣出一些,這些下跌和反彈,從來不是我預測到的,而是根據(jù)市場無序波動采取的策略,市場的大部分波動,都變成我降低成本的機會。 既然如此,我要預測他明天漲跌干什么呢?這個游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為什么要期待明天就漲幾千點呢?市場只要有波動,就可以降低成本。我們需要只是一筆沒有期限的余錢,和一個好的倉位管理就可以了。所以波動并不是風險,相反波動是源源不斷的利潤。 大盤每天的波動很難預測,大盤的大反彈何時出現(xiàn),我們無法預測。但我們可以不去預測他,我只要在低位買夠足夠的籌碼即可。賺錢靠的不是預測,靠的是時間。80%的漲幅是在20%的時間內(nèi)完成。未來幾年的一輪大行情,可能就是在一年內(nèi)完成。如果你不首先擁有低位的籌碼,行情突然爆發(fā),你將措手不及。擁有了籌碼,然后就是等待,什么時候來都可以,牛市只會遲到,不會缺席。耐心的等待即可,所以我從不預測。 對于投資指數(shù)基金來說,波動不是風險,大幅下跌都不是風險。相反最大的風險就是沒有足夠多的廉價籌碼,我們害怕下跌嗎?我們需要止損嗎?我們從來不需要什么止損的概念。我們只有止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