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閑坐無事,想起以前讀的崔顥的詩《長干曲》。很有六朝民歌之風的那首《長干曲》,我喜歡了許多年: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xiāng)。 ![]() 應是兩個旅人,在茫茫的水上,在各自的船上,忽然睹面相逢,心生歡悅,只覺得親切。因為歡悅,因為親切,便無由地覺得,他是自己的同鄉(xiāng)。也許,在漫長的孤旅之中,最想遇到的人,其實還是一個,同鄉(xiāng)。 ![]() 一位天真無邪的橫塘少女,在浩瀚的長江之上,看到相鄰船上一位淳樸的青年男子,忍不住停下船來,大膽地向對方發(fā)問: “你的家住在哪里?。课业募揖妥≡诮鹆甑臋M塘。你且把船停下來吧,我只問你一句,也許我倆還是同鄉(xiāng)呢!” ![]() 這首《長干曲》十分典型地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性格特點——含蓄。含蓄是一種美,美在隔而不斷,含而不露。這種蘊藉和內斂影響了中國一代又一代男女,他們在感情的表達上總是那么細膩婉轉,或如霧里看花,或如藕斷絲連。 ![]() 詩中這位女子已經(jīng)夠大膽了,竟敢貿然向一個素不相識的男子發(fā)問,我們可以理解為她對臨船男子的愛慕,也可以理解為一時誤認對方是熟人,然而這樣的發(fā)問依然是含蓄的,感情的表達不露痕跡卻又隱約可見。這正是這首小詩流傳至今的原因。 ![]() 姑娘這個大膽的舉動,在現(xiàn)在看來應該不算什么,但在當時,這應該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至于結局如何,就留給讀者慢慢去想象了。 |
|
|
來自: flyk0tcfb46p9f > 《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