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是人體重要的排泄器官,臨床所用藥物中約有2/3完全或部分經腎臟排泄。隨著臨床藥物的廣泛應用,由藥物引起的腎損傷發(fā)生率也明顯增高。 對國內綜合醫(yī)院住院患者中急性腎衰竭的病因分析發(fā)現(xiàn),因藥物所致者約占19%~40%。而對于腎功能不好的患者,如慢性腎病、老年患者,發(fā)生藥物性腎損傷的風險更高。據國內文獻報告,在慢性腎臟病基礎上發(fā)生的急性腎衰竭患者中藥物所致者的比例可達37.5%。因此,提高對藥物腎毒性的認識,正確合理地用藥,盡量避免毒副作用及減少藥物性腎損害的發(fā)生顯得尤為重要。據國內藥物不良反應資料分析的研究顯示,目前導致腎損害最常見的藥物仍為抗生素,約占39%~54%,非甾體抗炎藥及解熱鎮(zhèn)痛藥、利尿劑、中藥或中成藥等也比較常見,所占比例分別在3.2%~19%。
引起腎損害的常見藥物如下 
CTLA-4: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抗原4;PD-1:程序性死亡受體1;ACEI: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RB: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
藥物腎毒性涉及幾乎所有可能導致腎損傷的機制或過程,包括急性腎小管細胞損傷、腎血流動力學改變、急性間質性腎炎、超敏性血管炎、血栓性微血管病、滲透腎病和橫紋肌溶解。臨床上應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在治療前評估基線腎功能,調整藥物劑量,避免合用腎毒性藥物。一旦發(fā)生藥物性腎損傷,應及時干預治療,以改善預后。
藥物性腎損傷如何防治? 參考文獻: [1]. 任春霞,余自成. 藥物性急性腎損傷的研究進展[J]. 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 2019,38(5):257-262. [2]. 舒紅. 藥物與腎損傷[J]. 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 2012,3:212-214. [3]. 楊霽云. 藥物性腎損傷[J].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05,20(7):387-390. 本文首發(fā):優(yōu)醫(yī)邦
責任編輯:風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