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必然有飯館。 豪俠壯士,江湖漂泊,一日三餐總得解決,于是飯點聚集到飯館之中,無數(shù)的英雄故事由此開始。 松鶴樓,喬峰段譽(yù)初相遇,三十斤白酒下肚,豪情萬丈義結(jié)金蘭。 龍門客棧,黃沙漫漫,刀劍無眼荒漠無情,此處卻有兒女情長。 同福客棧,嬉笑怒罵明嘲暗諷,演繹武林外傳。 江湖飯館被大俠們叮叮當(dāng)當(dāng)拆了建,建了拆,一幕幕相識、相愛、相殺劇情在這里發(fā)生。 江湖飯館里大俠們不會端詳菜譜半天點幾道菜出來,一是不夠闊氣豪爽,二是大俠們主業(yè)是打架行俠,吃上自然不能太過計較。所以常是“小二,幾樣好菜,一壺好酒”或是“一盤牛肉,兩斤好酒”,從來不問價錢,活在現(xiàn)代大概吃完結(jié)賬被坑出血來。 拔劍而起,十步一殺的江湖大俠們自然只是一種情懷,但江湖在,江湖菜也在。 中國菜系劃分往往說有川菜、魯菜、淮揚(yáng)菜等等八大菜系,江湖菜雖不在名冊之列,但卻火遍中華南北,酸菜魚、毛血旺、麻辣鍋、啤酒鴨等等都在此列。 江湖菜源起于川菜,興起于重慶,原本是川菜族譜中的“下九流”,后兼收并蓄自成一派。消費(fèi)人群一開始是碼頭工人、貨運(yùn)司機(jī)、纖夫挑夫之類江湖勞苦之人,但隨著都市大排檔、街頭小店的興起,重刺激、粗狂豪放的江湖菜逐漸傳到城市鬧區(qū)。 江湖菜作法大開大闔,粗狂豪放,大把辣椒,大勺味精,不拘于常法,江湖氣十足。其根植民間,主料常為普通家禽、廉價河魚、內(nèi)臟下水,輔以香料,重油重鹽,往往一堆輔料中才能覓得一筷主料,容器也以盆碗為主,往往碩大無比。 江湖菜的源起自然登不得大雅之堂,沒有哪位大廚敢在美食比賽中選做一道水煮肉或是麻辣蛙。但呼五邀六,大盆裝肉,粗碗盛湯,吃麻嘗辣,只圖享受一時口腹之欲,誰能說江湖菜不是美食呢? 分享一道據(jù)說為江湖菜鼻祖的“來鳳魚”做法(來源大廚蔡光江): 花鰱一條,剖開去中骨,魚肉改一字條,加入老姜、蔥節(jié)、鹽、胡椒粉、料酒適量,攪拌腌制15分鐘,撿出蔥姜,魚肉瀝干備用。 熱鍋,淋油,三四層熱時分別加入姜米、蒜米、豆瓣、火鍋底料,爆香,倒入魚肉,推轉(zhuǎn)勻料,倒入一瓶啤酒,小火入味,加雞精、味精,淋入香醋,大火燒開,勾芡,起鍋入盤。 撒上海椒面、花椒面、雞精、蒜米、鮮青花椒、芹菜結(jié)、小蔥段。 菜油燒熱,下干辣椒節(jié)、紅花椒、青花椒,炒香,待八成油熱,淋入盆中,最后撒上白芝麻、小蔥,上桌。 大油! 大麻! 大辣! 大氣! 只為讓人大快朵頤! 不要問什么是適量,為什么這么油,料為什么這么重,這就是江湖菜。江湖兒女,快意恩仇,吃一頓江湖菜,只為那一時之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