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周讀書-頭條號 2019/8/420:48 獅子原產(chǎn)于非洲、西亞等地。 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之后,一些西域國家為了和漢朝建立友好關(guān)系,將獅子這種大型兇猛的食肉動物傳入了漢朝。 獅子最初稱為“師子”。 《后漢書》記載:東漢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國王“滿屈”派遣使者,進獻“師子及條支大烏”。 漢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年),安息王滿屈再次向漢朝進獻“師子及條支大烏?!?/p> 漢順帝陽嘉二年(133年),疏勒國獻“師子、封牛?!?/p> 這些外來的猛獸被飼養(yǎng)在皇家園林,成為皇家獨有的觀賞性動物。 《后漢書》記載:“……汗血之馬充于黃門,巨象、師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p> 可見,東漢時期,皇家動物園內(nèi)的動物還是很豐富的。 《洛陽伽藍記》記載:南北朝時期,波斯國胡王向北魏進獻獅子,被叛亂的匈奴人萬俟[mò qí]丑奴截獲。 直到永安三年(530年),朝廷平定了萬俟丑奴叛亂,這頭獅子才被運抵洛陽。 《唐國史補》記載: 唐朝開元末年(約為公元741年),西方某國向唐朝進獻獅子,中途被拴在了驛站的樹上,這棵樹旁邊有一口水井。 獅子不知怎么了,有點發(fā)慌,就吼叫起來。 這時,井中一條疑似龍的動物從井中鉆出來,繼而騰空而起,不知去向。 《馬可波羅游記》也有記載:元朝時期,皇家訓(xùn)練獅子,表演一些雜技節(jié)目。 明朝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西夷又貢獅子”。 陜西布政使張子文親自接見了該國的大使,同時有訓(xùn)練員一同來訪,傳授“狎習(xí)戲舞”的技藝。 獅子為國人所喜愛,源自于這種動物既有兇猛的一面,也有溫順的一面。 因此,古代五品以上官員門前可立石獅子,表現(xiàn)出官員的威嚴。 皇宮門前的石獅子發(fā)卷是十三排,親王為十二排,親王以下,根據(jù)爵位的大小,依次遞減。 后來,民間的酒樓等商家也以石獅子來鎮(zhèn)宅、辟邪。 訓(xùn)練獅子跳舞最初是宮廷的雜技表演,后傳至民間,演化為舞獅子民俗。 |
|
|
來自: 飛虎catzbc > 《05廣聞博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