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誤區(qū)1:無論有無癥狀,有無卒中風險,一律射頻消融。失敗了,復發(fā)了再來。 射頻消融治療心房顫動技術有明確局限性: 1、 心房顫動本身的機制不完全清楚。85歲老年人心房顫動和28歲年青人心房顫動的發(fā)病機制是否相同?心力衰竭患者的心房顫動呢? 2、 消融方案不同手術組不同。 3、 成不成功的標準不明確。術后患者還需用三個月治心房顫動的藥物。三個月內的復發(fā)不算復發(fā),太過寬泛。 4、 能不能改善患者的預后不明。目前僅限于改善癥狀。 5、 近20年技術難以廣泛推廣復制。 有局限性的技術,就要更嚴格把控適應證。 誤區(qū)2:無暈厥的夜間心電圖長間歇需安起搏器。說不安起搏器可能夜間睡過去。 如夜間發(fā)現(xiàn)心電圖有一個2秒長間歇,一分鐘60秒,計算出的最慢心率就是30次;3秒呢,最慢心率是20次;4秒時,最慢心率15次。這么一算一講,把患者與家屬都嚇得夠嗆。不想安,又不敢不安。 誘導過度起搏的另一個說法是,先安起搏器用藥才安全。 誤區(qū)3:對心房顫動患者,即使無心絞痛,不是冠心病高危人群,也要求做冠狀動脈CT,甚至造影。 誤區(qū)4:心房顫動不射頻可能轉化為心室顫動。心室顫動就是猝死。 有預激綜合征的房室旁路前傳的心房顫動發(fā)作時,心室率極快,有一定風險,也有轉化為更危險心律失常的風險。但目前由于射頻消融預激旁路的成功率極高,復發(fā)率低,現(xiàn)存預激綜合征伴心房顫動的患者很少。沒有預激綜合征旁道前傳的心房顫動,轉化為心室顫動風險應低于空難。 如果心房顫動真有這么大風險,那射頻消融失敗或復發(fā)的患者只有等猝死了。 不要夸大危險,誘導過度手術,又給患者造成心理陰影。 誤區(qū)5:心房顫動不消融,導致心力衰竭。 心房實際是水庫,心室才是向全身輸送血液的泵。即使為慢性持續(xù)性心房顫動,只要控制好心室率,如用阿替洛爾、比索洛爾或美托洛爾,就能很好保護左心室的泵血功能。 顧復生老師發(fā)短信,說她行醫(yī)超過70年的經歷,認為心房顫動是可控的相對良性的心律失常。希望我講講這一問題,我完全同意顧老師的看法。 現(xiàn)在的醫(yī)療信息大多講黑暗,講風險,很少講希望,講光明,并熱心耐心指導幫助患者實現(xiàn)希望,走向光明。 誤區(qū)6:最荒唐是把射頻消融與左心耳封堵打包的“一站式”服務的掙快錢、撈名利的方案。 后者是推薦級別極低,僅僅限于卒中風險高,而不能耐受抗凝藥的少數(shù)患者。 現(xiàn)在不僅有華法林,而且有多種新型口服抗凝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