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節(jié),立字解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p>
明天,8月8日,就是立秋節(jié)氣了,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 立秋之后,還有一“伏”,酷熱的“秋老虎”尚在,暑氣難消。 立秋節(jié)氣,有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蟬鳴。
1、秋忙會,為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 2、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漢代。 3、貼秋膘,立秋稱體重,并與立夏時體重對比,夏季清減立秋補。
4、啃秋,啃秋,又稱咬秋,漢族歲時風俗,即立秋日吃瓜。 5、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6、稱水,在立秋前后用大小一樣的容器裝滿水,稱重。立秋前的水重,表明伏水重,秋天雨水少。若立秋后地水重,秋天雨水多,有可能形成秋澇。 ![]() 立秋時節(jié),貼“秋膘”,別盲目 老話講“一夏無病三分虛”,加之立秋要“貼秋膘”。 于是,很多人,立秋一到,便開始“進補”。 此時,一定要注意,別盲目“貼秋膘”!
立秋后,進補是必要的,但進補不可以亂補,應注意避免以下問題。
立秋時節(jié),食“三寶” 第一寶:蓮藕“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立秋時間,吃點蓮藕,可養(yǎng)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蓮藕生食,能清熱潤肺、涼血行淤。如將鮮藕壓榨取汁,其功效更佳。蓮藕熟吃,可健脾開胃,止瀉固精,安神健腦,延年益壽。
適當吃點茄子,有助于清熱解暑,對于容易長痱子、生瘡癤的人尤為適宜。
秋來蟹正肥,紫蘇能解螃蟹之毒。 所以,立秋后愛吃螃蟹的你,不妨吃點紫蘇,更健康哦。 并且,紫蘇,具有較強的發(fā)汗力,可發(fā)汗解表,健脾祛濕,防暑降溫。 對于對抗“秋老虎”,用紫蘇葉泡水,可解暑、祛濕、開胃,對健康有益。 ![]() 立秋時節(jié),做好兩件事,秋冬少生病,更健康 第一件:防秋燥 立秋之后,空氣濕度,有所減少,皮膚、鼻、咽容易感覺干燥. 此時,很多人會發(fā)現(xiàn)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膚干燥等“秋燥”之癥。 所以,立秋時節(jié),一定要注意防秋燥。
1、喝茶飲,潤燥排毒 對付秋燥,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喝水,常飲茶。多喝點茶水,不但可潤燥,還可促進排毒,對秋冬進補,大有益處。初秋,燥邪宜傷肺,用白鼓丁、桔梗、菊苣、玉竹,做成白鼓丁桔梗茶,泡水喝,可潤燥,還有助于肺部健康。![]() 白鼓丁具有“天然下火草”之稱,可去火消炎,對抗“秋老虎”引起的上火癥狀,亦可改善咽喉不適,排出身體毒素。 玉竹,具有補益五臟,滋養(yǎng)氣血,增強免疫力之效,是養(yǎng)陰潤肺、益胃生津之佳品,其含有的維生素A,對改善干裂、粗糙的皮膚狀況有不錯的作用,可以很好的對抗秋燥不適。菊苣可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增強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環(huán),有助于身體排毒。桔梗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膿等功能,對于肺部健康,十分有益。此四者搭配,可潤肺利咽、生津止渴,去火消炎,對抗秋燥不適。 2、多吃梨,養(yǎng)陰潤肺立秋時節(jié),梨是不錯的選擇。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可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梢陨场⒄ブ?,也可以燉煮或者熬膏,養(yǎng)陰潤肺,是不錯的選擇。![]() 第二件:保護好胃腸 立秋后,天氣轉涼,有些人還會吃些冷飲、冰涼的食物,這時,很容易導致胃腸痙攣、收縮,引發(fā)胃病。再加上,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敗,是腸道疾病和胃病的多發(fā)與復發(fā)季節(jié)。所以,在立秋時節(jié),要注意保護好胃腸。
粥與腸胃相得,粥能補益陰液,生發(fā)胃津,健脾胃,補虛損,最宜養(yǎng)人。 小米南瓜粥,健脾和胃,補中益氣、止痛之功效。山藥粥,溫和、滋補,有健脾養(yǎng)胃的功效,對治療胃痛有一定的作用。山楂粥,消食、健脾、和胃,適當吃點山楂,有助于健脾和胃,幫助秋補打好基礎。![]() 2、少吃油膩、辛辣之物 素食,能保持胃腸沖和之氣。攝取辛辣、油膩食物,會增加消化系統(tǒng)負擔,從而誘發(fā)胃腸道疾病。此外,辛燥傷津,如辣椒、生蔥、姜、八角、茴香以及火鍋、麻辣燙等,易加重“秋燥”對身體影響。所以,立秋時節(jié),雖然胃口變好,也要少食油膩、辛辣之物,多吃溫潤食物,有助胃部健康。
4、拍打足三里 飯后20分鐘左右,用手反復摩擦膝關節(jié),可以使胃經通暢。同時,拍打小腿外側,足三里穴,5分鐘,可生發(fā)胃氣、燥化脾濕,有助延年益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