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炎夏日里,游泳成為了很多人首選的消暑運動。 很多爸媽,也在暑假里,把讓娃學游泳這件“大事”提上日程。 對于這項專業(yè)運動,我們有不少的疑問,有些朋友也在后臺留言:
…… 孩子學習游泳,一般都會請專業(yè)的教練。像先學哪種泳姿、每周上幾次課類似的問題,大多會由教練來控制或解答。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的是,作為家長的我們,有哪些問題需要了解或注意的;在孩子學游泳的過程中,哪些事情是我們可以控制或執(zhí)行的;特別一件非常重要,但我們很容易忽視的一件事。 游泳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求生技能。 在美國,專家建議學齡兒童出于自身安全因素考慮,都要進行游泳學習,孩子4歲以后就可以。 我也看過其他專家推薦的是5-6歲,其實沒有絕對嚴格的年齡要求,在4-6歲年齡區(qū)間,要根據(jù)孩子的具體情況判斷他是否可以學習游泳了。 為什么是4歲?
雖然4歲左右是學習游泳的最佳時間,不過,我覺得游泳這事兒,任何時間開始都不算太晚。 孩子越早學習游泳,就越早受益,這是肯定的。 在給孩子聘請專業(yè)教練學習基本技能和課程之前,別忘了先做好這件事——先讓孩子熟悉水、喜歡水! 小川之前的學前班,每星期都有游泳課。一到上課那天,就有不少孩子找各種理由請假。 我問小川,他們?yōu)槭裁凑埣??原因幾乎都差不多,那些同學怕水,不敢下水。 所以,孩子學游泳前,我們要先幫助孩子克服對水的恐懼感。 為了消除孩子的恐懼感,平時的生活中,爸媽要多讓孩子接觸水、了解水。 對于小baby,熟悉水的最佳方式,就是洗澡。 從寶貝可以獨坐(6個月左右)開始,我們可以讓他坐在浴缸(浴盆)里,輕輕地用洗澡毛巾或者海綿,沾取適量的水,壓在他的頭頂,讓水流過他的頭、前額、眼睛甚至是耳邊。 為了消減小不點兒對淋水的恐懼感,家長可以用他喜歡的玩具分散他的注意力。 對于稍微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直接使用淋浴噴頭。讓水從他的頭頂流過,逐漸加大水量。 剛開始,孩子可能會有些不適甚至會哭鬧。但隨著練習次數(shù)的增加,孩子會逐漸適應水流過臉的感覺,甚至覺得很舒服。 3歲以上的孩子,我們可以通過紙船實驗,讓他了解水的浮力特性。
跟孩子一起觀察這三種情況的小船后,讓孩子想象一下,他就是一只微濕的小船,既不會沉底,也不會浮在水面上。他必須借助水的浮力,適度運動,才能一直待在水面上,這就是游泳啦。 在孩子第一次入水的時候,為了消除他對入水的畏懼心理,我們可以陪著孩子坐在泳池邊,讓孩子自由放松地觀察周圍人游泳時的樣子。 慢慢地,可以讓孩子用雙腳拍水,然后一起站在淺水區(qū)的邊緣,讓小腳丫最先感知水的力量。 在孩子逐漸適應了水中的環(huán)境之后,我們可以抱著他在水里走,這個方法大部分孩子都會接受,因為很有安全感。 之后,可以跟孩子做一些互動,讓他習慣在水面上移動:
如果想讓孩子更享受,我們可以移動的過程變成“摩托艇”游戲——一邊跟孩子說:“摩托艇,摩托艇,踩油門!摩托艇,摩托艇,加速前進”,一邊加快我們的腳步,同時,鼓勵他用胳膊、腿劃水。 當孩子熟悉了水,能在水里自由自在地玩耍,我們還可以試試幫著孩子練習一些基本技能,包括水下游動和呼吸訓練。 這些技能能夠讓他在水里感到安全,也是為正式的游泳運動做準備。 水下游動 ▼ 水下游動,就是浸入水中并能夠睜著眼睛尋路。 對于把頭完全淹沒在水中這件事,有的小朋友表現(xiàn)的相當?shù)ǎ踔習矏?;但是有的小朋友會感到不舒服,甚至是驚慌害怕。 此時,爸媽們可以在淺水區(qū)玩些小游戲,幫助孩子趕走內(nèi)心的恐慌。 最開始,可以讓孩子睜著眼睛(可以帶上泳鏡),然后往臉上潑水; 然后,可以讓孩子嘗試整個頭部沒入水中:他可以扒住泳池的邊緣,用嘴做深呼吸,然后慢慢地進入水中。在水中呼氣時,可以看到氣泡,這時把他從水里拉出來。 如果孩子還是有點緊張的話,可以不必把整個頭部都沉浸在水里。嘗試著每次多浸入一點就好,先是淹過嘴巴,然后是鼻子,接著是耳朵,最后是整個頭部。 當孩子漸漸適應頭部沉入水中的感覺后,可以玩“呼啦圈”游戲:爸媽在水里豎起一個呼啦圈,鼓勵孩子在水下睜著眼睛從圈里鉆過去。
爸媽可以扔一個潛水環(huán),或者其他可以沉入水底的物品,然后鼓勵小朋友把它撿起來;還可以把游戲升級為趣味比賽,爸媽和孩子一起玩,看誰先撿起潛水環(huán),看誰撿的最多。 這里必須多說一句,孩子做練習的時候,一定要有大人陪伴在側,安全大于天! 呼吸訓練 ▼ 剛開始接觸游泳,遇到的最常見問題就是嗆水。但其實,不嗆水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困難。只要多進行正確的呼吸練習,這遲早會成為無意識的行為。 呼吸練習是指:在水面上用嘴深呼吸;在水里用嘴和鼻子主動呼吸。 準備一盆水或者把浴缸灌滿水,在水里放一只小鴨子,讓孩子用力把鴨子吹到盆邊或者浴缸邊。
我們還可以跟孩子一起玩“吹蠟燭”的游戲:假裝我們的手指是生日蠟燭,讓他來吹。 我們向水面逐漸移動手,讓孩子的嘴巴越來越靠近水面,直到他的嘴沒入水中,能吹出一些氣泡。如果孩子是第一次嘗試吹泡泡,不要讓他持續(xù)時間太久,避免吸水入鼻腔。 隨著孩子漸入佳境,練習也要做相應的難度升級。 這次我們來玩一個“和小魚對話”的游戲。建議孩子把臉放在水中,保持吹泡泡的狀態(tài),問小魚一個問題。然后,依此讓他轉向左邊或右邊,將他的耳朵放在水中,這樣他就可以聽到小魚的答案。 游泳的時候,經(jīng)常會遇到耳朵進水和痙攣的情況。我們需要教給孩子一些常用的解決方法。 耳朵進水時,可以將頭側向進水的一側,然后同側腿做原地單腳跳,水就自然流出來了。 發(fā)生痙攣時,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緩解方法: 手指痙攣:可以用力握拳,之后在用力伸直,反復多次就可以得到緩解;
腳趾痙攣:用手按摩腳趾,使腳趾最大程度地做屈伸,反復多次直到痙攣消除;
小腿痙攣:先伸直抽筋的腿,用一只手按住腿的膝關節(jié),另一只手抓住腳趾使勁做反方向的拉伸動作;
大腿痙攣:俯臥池邊或者借助支撐物單腿站立,并彎曲小腿,用同側手抓住抽筋的腿的紈,盡量折疊小腿,使大腿的肌肉得到伸展。
溺水,也是游泳時非常容易發(fā)生的安全隱患。 很多人以為溺水的人會大喊大叫,實際上,很多時候是下面的圖示,溺水的人會垂直在水中,或者好像在水里垂直爬一個隱形的樓梯。頭是大多數(shù)在水面上,嘴巴有時候在水外,有時候在水里,一上一下。
下面的這張圖非常有用,展示了溺水的10大特征。
特征1:頭浸在水里,嘴巴在水平線。 特征2:頭后傾,嘴巴張開。 特征3:雙眼空洞無神,無法聚焦。 特征4:緊閉雙眼。 特征5:頭發(fā)蓋住了前額或眼睛。 特征6:看似直立於水中,腿無法運動。 特征7:呼吸急促或痙攣。 特征8:試圖游向某個方向,卻無前進。 特征9:試圖翻轉身體。 特征10:做出類似攀爬梯子的動作。 如果在泳池中看到有孩子有這樣的特征(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孩子),請不要怕麻煩,請大聲問一下這個孩子是否還好?如果這個孩子不回答,寧可你判斷錯了,也要跳入水里救起他。 而且,從以往的案例來看,不管多淺的泳池或水池都有溺水的可能。所以從一開始我們就要細心一些,多加注意: 1.要確保讓孩子在家長或教練的視線之內(nèi)練習。 2.不要讓孩子單獨在泳池邊奔跑或玩耍。 孩子玩水、學習游泳的時候,還有一些細節(jié)需要我們額外注意。 1. 水溫 游泳池的水溫是影響小朋友游泳的重要因素。一般的游泳池的水溫是26°C,但是對于3歲以內(nèi)的寶寶來說,水溫最好保持在28°C-30°C。 水溫過低會讓孩子感覺冷;水溫過高,會導致細菌滋生,影響健康,造成疲勞感。另外,小朋友每次游泳不要超過45分鐘。 2. 保暖 很多媽媽會擔心,孩子游泳容易著涼引起感冒。確實,做好保暖工作還是很必要的。 下水前,要試下水溫。游泳前,要在四肢撩些水,尤其是大汗淋漓以后,不要馬上下水,要先用毛巾把汗擦干,等毛孔收縮后再下水。 游泳的時候,盡量保持肩膀也在水中,避免濕漉漉的皮膚暴露在外面,引起不必要的風寒;如果需要中途休息,不宜在泳池邊或者墊子上坐/站太久,期間也要注意不斷用水濕潤不在水中的身體部分。 最后再囑咐大家一句,游泳時一定要注意安全,任何時候,生命安全都是第一位的。 參考資料: 1.https://www./parents-latina-magazine/6-ways-to-get-your-child-comfortable-in-the-water/ 2.https://www./kids/safety/outdoor/tips-for-swimming-lessons/ 3.https://www./baby/safety/outdoor/help-your-kids-learn-to-love-swimming/ 4.高捷《寶寶學游泳》,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5.巴斯·迪亞茨 《少兒學游泳》,人民體育出版社。 6.麗莉·阿倫特《幼兒學游泳》,人民體育出版社。 川媽說說 今年年初在三亞,小川學會了游泳。 除了教練,大部分功勞是外公外婆的。每天下午,雷打不動,外公外婆領著他去上游泳課,有時我也跟著一起去。 剛開始的時候,他也害怕,不敢水下呼吸、不敢去水稍微深一點的地方。外公就一直站在旁邊陪著他、鼓勵他,讓他安心。我和外婆,在泳池邊給他做心理建設,為他加油。晚上回去,一起陪著他做至少200組的基本動作。 就這樣,他用一個星期學會了蛙泳,get了一個新技能?,F(xiàn)在,他終于可以和爸爸一起,“嘲笑”我是個旱鴨子了 |
|
|
來自: Mirandapqfu637 > 《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