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居易做了不到兩年的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四十九歲,夏,自忠州奉召回京,拜尚書司門員外郎。十二月,充重考訂科目官。穆宗長慶元年(公元821年)五十歲,正月,拜尚書省主客郎中(從五品上)、知制誥,加朝散大夫(正五品下),始著緋(服色淺緋,佩銀魚袋)。又轉(zhuǎn)上柱國(勛號,比正二品)。四月,充重考試進士官。十月,轉(zhuǎn)中書舍人(正五品上),起草詔令等事宜。十一月,充制舉考策官。
白居易回長安只有兩年,親眼看到權臣們?yōu)榱藱嗬鳡幇刀罚豢虾煤脼閲肄k事,連好友元稹也變了節(jié),和宦官魏弘簡等勾結,心中非常煩悶。他看到朝內(nèi)朋黨傾軋愈甚,國是日非,有意躲離政治中心,因此,請求外任。
長慶二年(公元822年)五十歲,七月,出任杭州刺史(正四品下)。去杭州赴任,因當時汴、淮有戰(zhàn)亂,交通阻塞,乃取道襄、漢水路。正如他的《舟中晚起》詩寫道:
日高猶掩水窗眠,枕簞清涼八月天。
泊處或依沽酒店,宿時多伴釣魚船。
退身江海應無用,憂國朝廷自有賢。
且向錢塘湖上去,冷吟閑醉二三年。
一路上,登山臨水,寫了許多紀游即興的詩篇。到了江州,舊地重游,許多知交排隊出郭迎接,互致問候。在江州匆匆訪問了舊居“遺愛草堂”,只宿了一夜就又去趕路了。經(jīng)過三十多個晝夜抵達杭州。
在杭期間,他關心人民的疾苦。率民治理西湖(即錢塘湖)蓄積湖水,保護堤防,引湖水灌田,提高湖水的水位,以利農(nóng)田。并寫了《錢塘湖石記》詳記施工經(jīng)過和如何利用湖水灌田。他還把唐代先輩李泌(肅宗天寶年間曾任杭州刺史)的六口大井,重新浚治,方便了居民用水??傊?,在他的治理下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呈現(xiàn)出安居樂業(yè)的局面:
歲熟人心樂,朝游復夜游。春風來海上,明月在江頭。
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無妨思帝里,不合厭杭州。
——《正月十五夜月》
在此期間,白居易的好友元稹任浙東觀察使、越州刺史,任所在會稽(今浙江紹興),會稽與杭州相距很近,兩人相互唱酬,詩簡往來頻繁。其中白居易《答微之見寄時在郡樓對雪》一詩,可以看出,他們的心情是愉快的:
可憐風景浙東西,先數(shù)余杭次會稽。
禹廟未勝天竺寺,錢湖不羨若耶溪。
擺塵野鶴春毛暖,拍水沙鷗濕翅低。
更對雪樓君愛否?紅闌碧瓦點銀泥。
在杭期間,白居易還結交了一些僧人朋友,訪寺問僧,談詩論道,過往甚密,在他的詩中都有顯示:
柳湖松島蓮花寺,晚動歸橈出道場。
盧桔子低山雨重,棕櫚葉戰(zhàn)水風涼。
煙波澹蕩搖空碧,樓殿參差倚夕陽。
到岸請君回首望,蓬萊宮在海中央。
——《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
此詩著重描寫了孤山的風光。西湖邊上多柳樹,故曰“柳湖”;孤山多松樹,故曰“松島”;孤山湖面多荷花,故曰“蓮花寺”。當時每年孤山寺都舉行幾次法會(道場),作者當是參加法會后晚歸所作。
一山門作兩山門,兩寺原從一寺分。
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臺花發(fā)后臺見,上界鐘聲下界聞。
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
——《寄韜光禪師》
此詩音節(jié)緊湊,意致連綿,活字活句,貫若聯(lián)珠,極富山歌的情調(diào)。詩中把一、兩,數(shù)目字;東、西、南、北,前、后、上、下,方位和空間,都嵌入詩中。在古今詩作中絕無僅有。
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宿因月桂落,醉為海榴開。
黃紙除書到,清宮詔命催。僧徒多悵望,賓從亦裴回。
寺暗煙埋竹,林香雨落梅。別橋憐白石,辭洞戀青苔。
漸出松間路,猶飛馬上杯。誰叫冷泉水,送我下山來。
——《留題天竺靈隱兩寺》
靈隱寺創(chuàng)建于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系印度高僧慧理和尚所建。天竺寺在飛來峰南,同時所建的翻經(jīng)院(即現(xiàn)在的下天竺法鏡寺)。
西湖美景令人陶醉,白居易利用假日或余暇時間,徜徉湖山之間,寫了許多贊美西湖的詩篇 。諸如: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
半醉閑行湖岸東,馬鞭敲鐙轡瓏驄。
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樓角漸移當路影,潮頭欲過滿江風。
歸來未放笙歌散,畫戟門開蠟燭紅。
——《夜歸》
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蹋晴沙。
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
紅袖織綾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
——《杭州春望》
余杭形勝四方無,州傍青山縣枕湖。
繞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樹一千株。
夢兒亭古傳名謝,教妓樓新道姓蘇。
獨有使君年太老,風光不稱白髭須。
——《余杭形勝》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春題湖上》
古往今來,描寫杭州西湖的詩作,沒有人能超過白居易的。他以詩筆真實的記錄了當時景況,給后人留下了珍貴史料。若問唐代西湖有多大?答曰:“繞郭荷花三十里”。若問城市綠化如何?答曰:“拂城松樹一千株”。若問杭州周邊諸山綠化如何?答曰:“松排山面千重翠”。
白居易對于杭州刺史這個官職是十分滿意的。他認為做京官不好,做隱士也不好,只有做杭州刺史不太鬧也不太靜,最好。正如他在詩中所說的那樣:
俱來滄??ぃ胱靼最^翁。
漫道風煙樓,何曾笑語同。
吏稀秋稅畢,客散晚庭空。
霽后當樓月,潮來滿座風。
霅(zhà) 溪(水名,在浙江)殊冷僻,茂苑(蘇州的別稱)太繁雄。
唯此錢塘郡,閑忙恰得中。
——《初到郡齋寄錢湖州李蘇州》
由于白居易身體欠佳,有時不免有些惆悵,他說:
白頭新洗鏡新磨,老逼身來不奈何。
耳里頻聞故人死,眼前惟覺少年多。
塞鴻遇暖猶回翅,江水因潮亦返波。
獨有衰顏留不得,醉來無計但悲歌。
——《悲歌》
其實,他真愿在杭州多做幾年官,但是,唐制規(guī)定刺史任期為三年,因而是無可奈何的。他在《臘后歲前遇景詠意》一詩寫道:
海梅半白柳微黃,凍水初融日漸長。
度臘都無苦霜霰,迎春先有好風光。
郡中起晚聽衙鼓,城上行慵倚女墻。
公事漸閑身且健,使君殊未厭余杭。
他感慨時光過得太快,在《潮》這首詩寫道:
早潮才落晚潮來,一月周流六十回。
不獨光陰朝復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哪里是說杭州?分明是說自己“老去被潮催”。
在他三年官滿即將離開杭州時,將自己的“俸祿”一部分留在衙署,作為救濟百姓之“公積金”,這是最值得稱道的善事。
他在即將離任時,心情沉重,謙遜地說:我為老百姓沒辦什么事情,只留下幾首教化詩:
吟山歌水嘲風月,便是三年官滿時。
春為醉眠多閉合,秋因晴望暫褰帷。
更無一事移風俗,唯化州民解詠詩。
——《留題郡齋》
長慶四年(公元824年)五月,任滿。在他離開杭州那天,老百姓依依不舍,相隨送行,他深為感動。正如他詩中所說的那樣:
耆老遮歸路,壺漿滿別筵。甘棠無一樹,那得淚潸然。
稅重多貧戶,農(nóng)饑足旱田。唯留一湖水,與汝救兇年。
——《別州民》
征途行色慘風煙,祖帳離聲咽管弦 。
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只許住三年。
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
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
——《西湖留別》
在相送的筵席上,白居易深為動情。甚至聽奏樂也似哭泣之聲。他說:“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只許住三年?!薄拔羼R”是指刺史,唐制規(guī)定:刺史出門可乘坐五匹馬牽引的車;“三年”:指任職期限,唐制規(guī)定:刺史任期三年,期滿調(diào)任。應當說,離別杭州真是難舍難分,“處處回頭盡堪戀”。
杭州老百姓為了紀念白居易,將白沙堤稱作白公堤(俗稱白堤)。一直延續(xù)到今。
現(xiàn)在,杭州西湖六公園處,塑有群像,以紀念白居易“別州民”的故事。
當杭州的客船送他出境返航時,白居易作詩表達心意:
自別錢塘山水后,不多飲酒懶吟詩。
欲將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月知。
——《杭州回舫》
白居易離開杭州若干年以后,在提到杭州時,他動情地說:
為我踟躕停酒盞,與君約略說杭州。
山名天竺堆青黛,湖號錢唐瀉綠油。
大屋檐多裝雁齒,小航船亦畫龍頭。
所嗟水路無三百,官系何因得再游。
——《答客問杭州》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憶江南》
(歲寒齋主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