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文章可以說能代表我入市3年來全部思考和實踐的精華,在此總結成文,希望能對后來人有所幫助。 把所有股票交易分為兩類,一類是主動交易,代表人物是巴菲特和雪球上的各路大神,一類是機械交易,代表是在衍生品市場廝殺的各路機構。 在主動交易里面,又可以分為兩個大流派,價值投資和技術分析。 價值投資對公司財務數據有一定依賴,但是更頂層的是對公司所處行業(yè)和公司本身的商業(yè)模式和前景的把握,這一點是完全沒法量化的(而且XX不好不代表公司就是差公司,例子很多) 技術分析里面同樣有很多難以量化的東西,比如頭肩頂,比如VCP,這種人眼能方便辨別的東西讓計算機來做就會出現很多問題,而且其有效性一直存在爭議,所以我也放棄了。 最終,我選擇的是后者,機械交易,更確切的說是符合邏輯的機械交易。這和我本人的能力圈以及性格密不可分。我討厭各種不確定性,也深知自己在分析上的差勁,我希望數據能給我一個可靠的回應,讓我在歷史挖掘中發(fā)現某種共通的規(guī)律。 反脆弱,來自于我頭像的那個老頭出的一本書,意思就是在遇到風險和波動的時候反而能從中受益,我就是這么期望的。 這個反脆弱三角系統(tǒng)包含了三個子系統(tǒng),缺一不可,分別是:動量交易系統(tǒng)(來源于《趨勢永存 打敗市場的動量策略》)、趨勢反轉交易系統(tǒng)(本人原創(chuàng))和全ETF永久投資組合(來源于《哈利布朗的永久投資組合》) 具體來說,動量交易系統(tǒng)遵循強者更強的邏輯,只在大盤和個股都強勢時保持滿倉,否則慢慢退出直到空倉;趨勢反轉交易系統(tǒng)無視大盤,專門做超跌反彈,具有比較高的交易頻率;全ETF永久投資組合分別持有黃金、國債、貨幣基金和股票基金,不擇時全倉,會做再平衡。每年進行一次組合的再平衡。 我之所以要用三個完全沒啥關系(低相關性)的系統(tǒng)來組成一個新的而不是選一個用到結束,是因為單個系統(tǒng)在面對波動的時候會表現得十分糟糕(比如動量策略在震蕩市,ETF組合在大牛市,趨勢反轉系統(tǒng)在大熊市),但是系統(tǒng)組合則能很好地應付,甚至獲得更大收益。 在股市單邊下跌的時候,動量系統(tǒng)開始空倉買入貨幣基金避險,反轉系統(tǒng)繼續(xù)操作開始止損并降低頭寸,全ETF永久投資組合中的債券和貨幣基金繼續(xù)增值;在股債雙跌的時候,貨幣基金和黃金會站出來;在震蕩的時候,趨勢反轉系統(tǒng)會表現優(yōu)秀;單邊上漲行情時,動量系統(tǒng)會把漲幅完整地吃到,趨勢反轉系統(tǒng)也會受益頗豐,各種ETF開始盈利。這就是利用盡可能無關的系統(tǒng)組合來做好應對市場的各種可能情況,并充分利用波動進行再平衡,盡管每年都不太起眼,但是長久之后就會遙遙領先。 動量交易系統(tǒng)我是大體上模仿《趨勢永存 打敗市場的動量策略》里提到的策略進行操作的,目前新建了一個組合進行跟蹤,從上周開始策略開始正式運轉。 在標的選擇上,我加了一個限制,就是北上和基金持股比例,符合條件的有1000 的數量。 組合是動量測試 趨勢反轉系統(tǒng)可以參考我剛發(fā)的這篇入門作品,大體思路就是這樣,但是具體內容不便多說,應該大家都能理解其中的原因。 組合是趨勢反轉系統(tǒng) 這個系統(tǒng)不做篩選,全部都可以,所以選股范圍是3000 。 全ETF永久投資組合來自于《哈利布朗的永久投資組合》,目前我同樣弄了一個組合進行測試,在現在的下跌市當中表現還不錯。 組合是永久投資組合 在股票基金的考慮上,我選取了三個代表性的基金,消費ETF不多說了,MSCI成本低而且能代表普遍情況,深紅利持股公司和比例都很優(yōu)秀。 在具體操作上,會按照1:1:1的比例分配資金,在每年進行再平衡。 盡管思路我自認為滿意,但是實際效果如何還是要驗證,所以我弄了三個對應的組合來測試,并且嚴格按照系統(tǒng)來操作。如果一年下來令人滿意,我會直接下大資金進行實盤復制。如果真的取得了令人滿意的回報,我會考慮怎么樣把它做成產品,當然這都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 祝我自己好運,寫于大學畢業(yè)一個月之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