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道德經(jīng)》論到唯有持守“道紀”的人才能促成新的變化,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持守“道紀”哪?只有“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币龅匠质亍暗兰o”,只有盡力達到心靈的虛無狀態(tài),也就是盡量的接近虛無的極點,堅持固守心靈的清靜狀態(tài),也就是堅守清靜不變。如此,方能在萬物都蓬勃生長的過程中,我才能通過反復的觀察,明白其“道”變化的“道紀”。那萬物紛紛蕓蕓,雖然各自的變化是千姿百態(tài),卻最終都是在反復的歸其各自的本根。歸其本根也就是萬物各自的根本,相對萬物紛紛蕓蕓千姿百態(tài)的變化,就叫做“靜”,“靜”就叫做在“靜”中覆蓋決定了萬物紛紛蕓蕓千姿百態(tài)變化的生命。真是只有無私無欲的虛無,方能清靜無為。 既然萬物各自的根本之謂“靜”,那么“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比f物各自根本的“靜”覆蓋決定其生命叫其“道”的常規(guī)狀態(tài),能認識“道”的常規(guī)狀態(tài)就叫做明“道紀”;不認識“道”的常規(guī)狀態(tài),輕舉妄動往往會形成災兇。能認識“道”常規(guī)狀態(tài)的人是會包容萬物萬事變化的,能包容萬物萬事的變化則能公正,公正則能全面的客觀的看問題,能全面的客觀的看問題則能符合天“道”,符合天“道”才能長治久安,而終身不會遭到危險。清靜無為是“道”的常規(guī)狀態(tài)。自然一切都是清凈的,只有人的私欲方能打破清靜的自然狀態(tài)。 |
|
|
來自: 山佳國學譚 > 《《道德經(jīng)》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