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分析 有段時間沒有靜下來正經教大家點東西了,確實是事情繁雜,不勝其擾,靜不下來,就沒辦法進行寫作。 今天,說點有用的,讓你們理解一下什么是“生態(tài)”。 很多做短線的讀者應該經常聽說一些關鍵詞,譬如“格局”“生態(tài)”等等,這些詞并不晦澀,但是卻像飄在空中讓很多朋友不能理解。關于格局的理解,我之前做過一篇干貨文章。今天,我主要是以近期的市場為錨,告訴你們市場的“生態(tài)”,一舉兩得。  開始說新生態(tài)之前,先看一個指數——接力指數,代表的是市場最活躍的資金的賺錢效應,一般指數走平或站上5日線,代表接力資金賺錢的概率超過50%。而近期的指數如圖,大家都能看懂,市場根本就不適合去做接力,尤其是近期,高度連續(xù)被壓縮到3-4板。 原來的生態(tài)是什么樣的?游資和大戶承擔引導者的角色,不斷去做高度,通過“妖股”的模式,去帶動市場:通過連續(xù)的漲停,刺激散戶追漲殺跌的情緒,最終完成擊鼓傳花的游戲。
 我在一周之前,也就是上周三,就跟大家說過了,高位接力,會越來越困難;而彈性,首選KCB。(這幾天應該沒人去接力高度股導致吃面的吧?) 之所以當時會說,是感覺到市場生態(tài)在發(fā)生變化,那么現在,就很明確了,這個階段市場生態(tài)確實發(fā)生了變化。 近期很多人都說,機構在從消費白馬調倉到科技股,所以A股市場出現了很多趨勢股,比如卓勝微,圣邦股份,滬電股份等,這都是機構抱團走出趨勢的典型,股價的K線形式通常為“不漲停,漲不停”。 但是這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這是機構在A股嘗試構建“新生態(tài)”。 近兩年,機構在白馬抱團,尤其是今年在豬肉抱團,賺的盆滿缽滿。歷年,機構抱團的方向從來都是白馬,針對科技股,他們的投資思路一向是以“成長性”為主,但是在豬肉抱團的經驗,依托國家宏觀經濟轉型的需求,現在開始嘗試在科技板塊構建新的生態(tài)——機構生態(tài)。 而機構的手法,往往是慢慢買,即使今天沒買夠,也不會去封板從板上吃籌,寧愿明天繼續(xù)買。 1.漲停股變少了,而且接力會變得更困難,機構一般是中長期持股為主,有資金急拉拋售做T的可能性很大。 2.以往的接力,縮量漲停除非一致性非常強,不然第二天高開很容易被砸,因為籌碼斷層,但是現在因為機構介入。個股縮量了,你都無法確定到底是一致性強,導致大家珍惜手上的籌碼不愿意賣才導致的縮量?還是機構鎖倉導致流通籌碼不足? 這個時候去做接力,考慮的問題變得更多更復雜,以往都是游資接力,現在接力,考慮方面需要加入機構的元素。 為什么現在A股變成了機構為主導,趨勢為王,接力成面了?那是因為之前在A股主導接力的資金們換了場子,去了KCB。 從KCB沒開之前,我就跟大家說,KCB剛開始一定不會差,有能力玩的一定要去玩。 據統(tǒng)計,目前有近400萬賬戶開通了科創(chuàng)板,假設每個賬戶只滿足50萬的門檻,就是2W億,做個最極端的假設,假設只有1%的資金交易KCB,就是200億,而KCB每天的成交目前也只有250億左右。 有人可能會說,1%不少了,是不少,因為有很多資金是配置打新等各方面需求才開通的,但是,隨著KCB的賺錢效應越來越火爆,我這周只投1萬買KCB,發(fā)現很賺錢,那下周是不是可能就投2萬,3萬進去。 畢竟人性都是貪婪的,那這個1%一旦變成2%,3%,結果會是怎么樣?(這個道理想不明白,那就真的很小白了:股價上漲,是資金推動的) 所以在板塊沒有擴容之前,KCB應該能維持一個整體穩(wěn)中向上的態(tài)勢。至于游資目前在KCB構建的新生態(tài),我不便多說,你們可以通過我的復盤自己摸索,我只能告訴你們一種套利模式,很簡單。 “尾盤套利模式”,因為賺錢效應好,每天都有增量資金入場,而且因為20%的漲跌幅,振幅太大,一旦漲停資金第二天的獲利值會導致砸盤意愿高漲,所以資金一般不會去封KCB的漲停,那么尾盤買,第二天搏高開套利,這種方法屢試不爽。 但是切記,是模式,一旦掌握的人多了,就有失效的時候,所以一旦發(fā)現模式失效,馬上停止使用,等下一個賺錢周期開始,這種模式又能派上用場。 游資與機構,KCB與A股,兩種生態(tài)都說完了,我順便說一下大盤的整體格局。
 指數在這個位置,窄幅震蕩,基本上盤整了近一個月了。 簡單看來,是市場沒有熱點,外部缺乏突破的助攻條件,實質上最主要的原因是活躍資金都去了KCB,這個我在KCB開閘第一天就跟大家說了。 這批活躍資金,以往是帶動市場漲跌的決定因素,但是現在抽去了KCB,主板少了這個X因子,反而有利于主板結構的穩(wěn)定。 因為機構頂板意愿低,市場缺乏吸引眼球的漲停板,所以散戶也無從跟風。我舉個例子:7.23,7.24兩天,市場紅盤數量都是3000家左右,但是漲停個股,都只有40家出頭。而往前看,之前3次市場紅盤數量3000家,平均漲停家數是90家,區(qū)別顯而易見。 說了這么多,有讀者肯定會問,我們應該怎么辦?我之前給的建議仍然有效,比如彈性看KC,主板只做最熱的方向,只能低吸不能追漲等。另外,我再給大家一點建議: 1.等。市場喜新厭舊是必然的,但是最終還是會回到主板,就像當年創(chuàng)業(yè)板開始后,很長一段時間,中小創(chuàng)代表著市場賺錢效應,代表著股民是否賺錢,但是就沒人玩主板了?并不是這樣。 2.適應。如果想參與現階段的市場,你就得改變以往的一些思路,去適應這種變化。 (我之前這段時間,7.15日之后的文章,沒看過的建議再從頭到尾去看一遍,我相信你的思路會清晰很多:從市場即將見底,主板方向主要是科技股的預測;到KCB開閘前,提示大家KCB是新的賺錢方向;到近期幾次市場模式變化給大家的提示,都是提前預判的) 我說這么多,是為了幫助大家從本質上更了解這個市場,雖然沒有代碼,但是卻比代碼更金貴。◆◆◆

 板塊方面真的沒有太多可說的,漲停板雖然不算少,但是板塊集中度太低,無法形成新的熱點,所以沒辦法點個股。 還是以低吸科技類的趨勢股為主,昨天我已經做了預判,大盤要調整。即使今天大盤下跌,池子里的股,4家上漲,3家下跌,而且有兩家跌幅都不到1%,表現還是不錯,建議繼續(xù)圍繞操作。 所以近期,建議不要超過5成倉位操作。 今天KCB中國通號拉升,帶蹦了KCB個股大幅度跳水,這個是我昨天就跟大家說過了一個觀察點,通號脈沖,板塊就可能跳水。 但是即使盤中跳水,到了下午又收了回來,輪動開始加速。造成加速的原因我分析了一下,如下: 盤中分歧,資金從KCB流出后,都選擇了觀望,觀望的是什么?因為大家都在等對方先流回主板,然后在KCB進行套利。 比如如果資金回流A股芯片,那么就可以反手買KCB的瑞創(chuàng)微納,瀾起科技等做套利,畢竟流動性更好,而且20%的漲幅下彈性更足。 結果沒有傻子,大家都在等,等到最后發(fā)現資金沒有回流A股,那得嘞,再把高拋了的KCB買回來吧,所以造成了KCB日內出現大分歧后又轉向一致。 但是輪動加速不是一個好現象,早盤沖高,盤中急跌,尾盤拉起來,會造成參與博弈的籌碼結構更加不穩(wěn)定。那么出現一次比較大的分歧,可能就在這兩天了。
準備好資金等著吧。如果KCB出現大分歧,必定有資金回流主板,所以那個時候是加倉的好機會。 另外給你們講個笑話:今天申購的微芯生物,發(fā)行PE:467倍,這要是上市首日漲一倍,就1000倍PE了,上市就開始博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