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立志能夠相繼講習圓滿兩部《小學》,對孔子性情之教中小學教育作一整全的吸收、消化和現(xiàn)代轉化,以期對東方人文教育的重建,起到“始于足下”,臻于至善之境的發(fā)軔,乃所愿也,愿與天下人共享之。 清和先生 何懷明,字清和,號復堂,安徽阜陽人,私淑桐城學派,華東交通大學畢業(yè)。 當代孔子六藝教育倡導者,提倡“人生儒學”理念,主張“長養(yǎng)性情人格,化育人文社會”,實現(xiàn)“立己達人,仁智雙彰”之人文世界。 主要研究方向儒家經學,致力于當代中國人禮樂文化生活、孔子六藝教育之重建及中華經典當代之詮釋。 洙泗之聲、牟宗三哲學有聲書、錢穆《中華文化七書》讀書會、《唐君毅全集》讀書會、《人生月刊》發(fā)起人,禮樂傳習所、麗澤書軒、詩禮堂創(chuàng)辦人。 教學領域:蒙學、六藝學、中華常禮、少兒茶藝、當代新儒學、中華文化七書、電影與人生等。 經典講習:錢賓四先生全集導讀、童蒙須知、學記、朱柏廬治家格言、三字經略說、朱子讀書法、孝經大義、朱子小學大義、容禮導讀等。 著有《朱子小學大義》《六藝學--孔子性情之教》等,編書十余種。 文 / 何懷明 (六藝教育倡導者、禮樂傳習所創(chuàng)辦人) 清和案:本文曾以“古代兒童讀經的第一本書:朱子《小學》”為題,2018年3月22日首發(fā)于儒家網。 新年的期許 諸位同道:大家新年吉祥!今天是黃帝紀元四千七百十六年, 孔子紀元二千五百六十九年,歲在己亥正月十八,西元2019年2月22日。一元來復,春光滿院。古人有春聯(lián)云: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橫批:普天同慶),我也以這句聯(lián)語祝福我們每一位人生師友,祝福天下每一位“有朋”! 今天是我在己亥年春節(jié)剛過(節(jié)后第三天),因為春節(jié)在中國人傳統(tǒng)的觀念中,是從元日(正月初一)至元宵節(jié),所以俗話當中說得好“不過十五就是年”是也。新年新春的第一次講習,所以我內心也有一種特別的殷重之心和惕厲之情,一是“逝者如斯夫”,辭去瑞犬,迎來金豬,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再是先師有云:“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論語·述而第七》)顏子之四勿、曾子之三省,自己是不是每日“德日進,過日少”,還是“小人進,百事壞”? 陽明先生所謂“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王陽明全集·與楊仕德薛尚謙書》),吾人豈不“儆惕惰氣,鼓暢天機”乎?(臺灣書家杜忠誥先生以篆隸合參之筆意,季謙先生囑書此語以當佩弦之意) 我也想起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每天四問--第一問: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第二問: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第三問: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第四問: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陶行知先生于1942年7月20日,在育才學校三周年紀念會上發(fā)表的一篇題為<每天四問>的講話中提及的問題。)這就是儒家的真精神:自強厚德,人文日新。也是每一個立志做君子之人,誠意正心,戒慎恐懼,立己達人,念茲在茲的省察涵養(yǎng)的工夫。 今年也是我提倡“長養(yǎng)性情人格,化育人文社會”的“人生儒學”人文理念的第二年,通過人文、教育、關懷三大面向,來開儒學的時代之生面。同時,我也倡導孔子六藝教育,創(chuàng)設六藝教育傳習所,以“孝弟慈詩禮樂,智仁勇天地人”為教育宗旨,以唐君毅先生“做現(xiàn)代世界的中國人” 為作育人才的期許。 我為了六藝教育的研究、講習和實踐,持續(xù)不斷的推展,我為此制定了每年的年度主題,戊戌年是六藝元年,主題是“灑掃應對”,今年是己亥,主題是“進退中道”,去年作了三場“灑掃的教育智慧”的主題講演。 早于此一年,我立志創(chuàng)設了“清和禮樂傳習所”,今年是邁入第三個年頭,禮樂傳習,是錢唐牟徐程(錢賓四先生、唐君毅先生、牟離中先生、徐復觀先生、程兆熊先生)五先生學思在新的一代學人中所應注意和著重的一個大課題,尤其是唐先生晚年的遺志,東方人禮樂文化生活之重建。我也準備寫作一篇短文<我為什么要創(chuàng)辦禮樂傳習所?>來抒懷己之“乃所愿”也。 合而參之,會友講習 如果大家有心,不難發(fā)現(xiàn)我前面的鋪墊,其實只為了我們今天的講習主題作“烘云托月”,所謂引言是也。如果大家有心,聽了引言,就不必再浪費時間聽何某人下面的啰里啰嗦了,因為我要講的重點都已經在開場講完了。當然,這需要“聽”的能力和本領,曹魏時期王弼曾有語云:“善力舉秋毫,善聽聞雷霆”,如果大家對自己善聽的能力還不夠自信,那我勸你不妨聽聽何某人的“一家之言”。 說起《朱子小學大義》的講習,其實不是新鮮事了,2017年1月14日我在廣州增城區(qū)新塘鎮(zhèn)瓜嶺村開講《朱子小學》,中間陸陸續(xù)續(xù)講至11月21日,我在喜馬拉雅·洙泗之聲上一共講習了104章,一路講習下來收獲頗豐,啟發(fā)良多,落實教學實踐多件,所以我內心堅定一定要完整地全本講習完《朱子小學》。 在這過程當中,由于我教書所在的書院之前曾是增城區(qū)湛甘泉文化促進會授牌的甘泉文化教學實踐基地,使我得以去了解嶺南心學白沙-甘泉一系的學問脈絡,在翻閱有關甘泉先生研究的書刊當中,意外地發(fā)現(xiàn)甘泉先生晚年也有編訂一本《古本大學》的書,曾進呈明朝嘉靖皇帝,以作皇太子及皇子教育之教科書。于是,多方搜求,輾轉周圍友人,終于在廣東省社科院圖書館館藏《廣州大典》中得睹其真面目,夜不能寐,喜而得之,真是“人有善緣,天必從之”! 此書依照朱子所作《小學》之本意,采其散見于《禮記》中灑掃應對進退之節(jié),事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禮樂射御書數(shù)之文,并輯錄諸儒訓釋為之集訓,又增輯蒙養(yǎng)胎教之道,接子見子之禮,有輔養(yǎng)太子之法,乃先秦小學教育全程規(guī)劃之圭臬也。嘉靖十二年(1533年)進表于朝并呈此書,以為皇子教養(yǎng)之道,可謂“皇家讀本”矣。共九卷,二冊。 講習《朱子小學》,意外又得《古本小學》,兩書相照,合而參之,掩卷思之,《朱子小學》成書八百三十余年,《古本小學》成書四百八十余年,如今同置案前,切磋琢磨,會友講習,真是人生一樂事也!《古本小學》得朱子之本義,《朱子小學》補后世之闕疑,合則得之,離則失之,不難解矣! 所以,我立志能夠相繼講習圓滿兩部《小學》,對孔子性情之教中小學教育作一整全的吸收、消化和現(xiàn)代轉化,以期對東方人文教育的重建,起到“始于足下”,臻于至善之境的發(fā)軔,乃所愿也,愿與天下人共享之。 由于前次講述處于黑暗中前進,對于所詮釋多有不足,于是盡廢前之所講,重啟一新的講習之旅,所以此次講習注明為己亥版,以記錄學思之鴻爪,思以日進也。 當代兒童讀經的省思 2017年5月19日“第七屆讀經教育國際論壇”在香港教育大學舉行,來自清華大學的彭林教授發(fā)表題為《經典教育與童蒙養(yǎng)正》的主旨發(fā)言,從經典教育的主旨、周代如何擊蒙、宋儒論童蒙教育、朱子小學的啟示、當代兒童讀經的主旨五個方面來闡述,何謂中國的經典教育,歷史的經驗,當代如何做經典教育,為經典教育的健康發(fā)展,指點迷思,開啟新視野,注入新思維,值得我們每一個關心文化教育的人省思和探索。 我在會議不久,收到香港國際經典協(xié)會溫金海先生惠贈論文集,讀畢彭先生大作,心有戚戚焉,于是發(fā)憤研讀《小學》,一一解開自己讀經十年諸多大惑。 彭先生在文中引時賢饒宗頤先生說:“近世提倡新儒家的朋友們,似乎太偏重‘知’的部分,勤于造論,而忽于篤行,知與行不免有點脫節(jié),缺乏親證?!薄皟和x經教育理應倡導篤行與親證,以此挽救人心,培養(yǎng)真誠的儒者。否則,背誦再多而不能入心,知與行成兩張皮,則恐如孟子所譏,五谷不熟,不如荑稗。” 朱子生平與學術 朱子,之于中國文化,如北斗星,熠熠生輝在文化中國的天空。當代國學大師錢穆 賓四先生說,“在中國學術史上,若論博大、精微兼而盡之的學者,孔子以下,只有朱子,可算得第二人。”接下來我們就走進這位儒學殿堂宗師級的哲儒吧。 朱熹(1130.9.15—1200.4.23),字符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別稱子陽,謚文,世稱朱文公,世人尊稱朱子。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代理學家,教育家。宋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中進士,歷任泉州同安縣主簿,知漳州、知潭州、煥章閣待制兼侍講等職。 平生不喜為官,致于理學,著書立說。仕宦七載,立朝僅46天,任祠官達23年,待職、無職或罷職16年,一生主要的時間(約四十年)在福建武夷山,廬山白鹿洞書院講學。與同時代的張栻、呂祖謙合稱“東南三賢”。 晚年卷入當時進行的政治斗爭,被奪職罷祠,其學被定為“偽學”,其人也被定為“偽學首魁”,直到去世之時“罪名”尚未解除。但朱熹死后不久,“黨禁”解弛,朱熹的地位開始日漸上升,清朝康熙年間,最終成為配享孔廟的“孔門十哲”之一。其思想學說從元代開始成為中國的官方哲學,不僅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文化,而且還遠播海外,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朱熹學識淵博,著述極豐,對經學 、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都有研究。全祖望在《宋元學案》中稱他“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矣”,并非溢美之虛語。最重要、最有影響的,除《四書集注》外,當推《朱文公文集》《朱子語類》《朱子家禮》。 還有《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本義》《易學啟蒙》《詩集傳》《楚辭集注》等,后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全書》等。 朱子善書,名重一時。明陶宗儀《書史會要》云:“朱子繼續(xù)道統(tǒng)、優(yōu)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筆即沉著典雅,雖片嫌寸楮,人爭珍秘。”現(xiàn)存世有在湖南岳麓書院朱張會講時期所書《城南唱和詩》手跡,《論語集注》手稿殘卷。 朱子一生致力于著書講學,同時也撰寫了大量的教育著作。經典作品除了有東亞文明圈家喻戶曉的《四書章句集注》《近思錄》,篇幅巨大的有《儀禮經傳通解》。 朱子與童蒙教育 對兒童教育來說,朱子著有《訓蒙詩百首》《孝經勘誤》《小學》《童蒙須知》《白鹿洞書院揭示》《朱子家訓》等,其中《小學》的影響最為巨大和深遠,在耳熟能詳?shù)拿蓪W讀物“三百千”,《三字經》有云:“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其中“小學”即指《小學》,而非乾嘉以來,考據之學一躍成為顯學,致使有人認為《三字經》中“小學”就是文字、聲韻、訓詁之學。 錢穆先生在晚年提倡復興中華文化,國人人人必讀的七本書,其中一本正是朱子和呂祖謙合編的《近思錄》,《小學》一書的編纂情形大致與《近思錄》相像,它是由朱子指導,弟子劉清之分任材料搜集整理,可以說這本書是朱子和劉清之師徒二人,共同合作的智慧成果,在朱子一生當中,像他晚年的《儀禮經傳通解》,也是由他和弟子接力完成的學術巨著。我們可以根據《晦庵集》中<與劉子澄書>言,其發(fā)凡起例出自朱熹,而累次編排實讬劉氏,可以說是朱熹與其弟子劉清之合編完成的。書前有自序,可知成書于淳熙十四年(1187)。 而劉清之又是何許人也?經籍載之不詳,加之朱子名震四海,書成之后,世人只知有朱子,而不知有劉清之。我們通過爬梳文獻,從歷史煙云中查找出劉氏生平鱗爪,或許有助于對《小學》一書的整體認識。劉清之(?—約1190),字子澄,江西臨江人,世稱靜春先生。初受業(yè)于兄靖之,甘貧力學,博極書傳。后及見朱熹,慨然有志于義理之學。紹興二十七年(1157)舉進士第,歷知宜黃縣。周必大薦于孝宗,得召對,改太常主簿,除通判鄂州,改衡州。光宗即位,起知袁州。著有《曾子內外雜篇》《訓蒙新書》《外書》《戒子通錄》《墨莊總錄》《祭儀》《時令書》《續(xù)說苑》《農書》,文集等,并傳于世。 接下來,我們介紹一下朱子對于教育的主張。朱子認為一個人的教育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一個階段是8歲到14歲為小學階段,15歲之后為大學階段。我們通過《小學》的研讀,我們不難看出,朱子所主張的教育,是從胎教、童蒙養(yǎng)正開始的。進一步細分的話,是0到6歲為家庭教育階段,7到14歲為小學階段。那是因為西周的歷法是10個月為一年,換算下來,大致7歲就是一個幼童入學的年齡。 所謂大學,大人之學也,學的是修齊治平之學,而小學主要是側重灑掃應對進退之節(jié),愛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詩書禮樂之文,也就是說兒童要通過日常的生活實踐,涵養(yǎng)自己的品德,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諷誦詩書禮樂,為今后的大學階段,打下堅實的基礎。朱子的《四書章句集注》可以說是完備的大學教材。 但當時蠻夷壓境,衣冠南渡,宋室偏安,人心不古,兒童教育的教材凌夷,因此朱子不忍“惡紫之亂朱”,在晚年之際,接近花甲之年,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朱子在晚年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專門為兒童編撰了《小學》一書,并在《小學序》中訓勉到“授之童蒙,資其講習,庶幾有補于風化之萬一”,我們通讀《朱子語類》,當時及門弟子對朱子講學的點滴記錄,類似于現(xiàn)代通訊工具的“微博體”,當中有論為學、小學的記錄,如: “或問:子方將語人以大學之道,而又欲其考乎小學之書,何也?朱子曰:學之大小,固有不同。然其為道則一而已。是以,方其幼也,不習之于小學,則無以收其放心,養(yǎng)其德性,而為大學之基本。及其長也,不進之于大學,則無以察夫義理,措諸事業(yè),而收小學之成功?!?/p> 再如: “后生初學,且看《小學》書,那個是做人的樣子?!?/p> 又如: “今使幼學之士,必先有以自盡乎灑掃應對進退之間,禮樂射御書數(shù)之習,俟其旣長,而后進乎明德新民,以止于至善,是乃次第之當然,又何為不可哉!” 我們通過上述文獻記載,不難看出,朱子《小學》之作,他所設定的第一讀者除了古代家塾、書堂的塾師先生用以教學童子的教材,童蒙養(yǎng)正的學童入學讀本,還有就是古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科舉士子,我們通過明朝大儒楓山先生的一段事實可以得以佐證。 “楓山先生年踰八十,有進士問為學之方。楓山曰:還要讀小學起。進士初不服,謂幼時讀過,今名成宦退,何必復讀乎?楓山曰:幼時所讀,算不得讀也。進士歸,取讀之。三月,其味無窮,乃復往謁楓山。楓山曰:得毋讀小學來耶?曰:何以知之?楓山曰:看汝一動一靜,一語一默,與前迥殊,吾固知讀小學有得也。進士乃大欽服而退?!?/p> 到底《小學》一書有什么樣的內容和魅力,在朱子的學術思想中《大學章句》既成,轉而注意到童蒙養(yǎng)正的筑基和成人小學的補習呢?求證的最好方式,莫過于去親自走進《小學》一書,方得個中之究竟。 《小學》的內容 《小學》這部書共有386章,分內、外兩大部分。內篇是214章,分為立教、明倫、敬身、稽古四個子目,其中立教、明倫、敬身三類,均是直接引用先秦圣哲的經典語句,是整部《小學》中最重要的內容,是《小學》的綱要?;乓活愂钦浌攀ハ荣t的行誼風范,用來充實和佐證前三類中所說的道理,所謂即事顯理。 外篇是172章,分為嘉言、善行兩個子目,搜集了從漢朝以來先賢的風誼,用于擴充內篇中立教、明倫、敬身的內容。朱子認為兒童教育的第一要務是在于明人倫。 在二十一世紀的人類社會,人倫崩潰,道德淪喪,物欲膨脹,陰陽錯位的時代亂象,我提出要重立人倫秩序,即當代哲儒唐君毅先生所說“人當是人”,我稱之為“立人倫”,現(xiàn)代話說,就是要兒童能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能夠在生活當中正確處理好這些關系。 《小學》中的明倫部分,是全書的精粹所在。在開篇小序朱子引用孟子的話:“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皆所以明人倫也。”朱子設明倫,其實是旨在恢復先秦小學之教法,如《尚書》“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五教即五倫之常道也。 明儒陽明先生在《訓蒙大意》中開篇即指出“古之教者,教以人倫。后世記誦詞章之習勝,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當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為專務”,可見明倫是圣圣相傳之學。 朱子重整小學、大學之序,只不過是“述而不作”而已矣。但是,經過歷史上的秦火、項火,三國、魏晉南北朝的亂世激蕩,先王之道不傳,古之文獻湮滅,朱子以強烈的斯文在茲,仁為己任的歷史文化使命感,搜羅散之于經傳典籍之中的古之教學遺跡,編訂整理成《小學》,以正童蒙教育之亂象。 明倫有兩層意涵,一是要兒童能明禮,即明白人倫之禮;再是要兒童明白道理后即知即行,即將所學之禮運用到生活中去,不斷履踐達到純熟,道正心性,養(yǎng)成好習慣。所以陽明先生在《教約》中規(guī)定每日學童入學,第一項功課即是考核塾師昨日所講授人倫之道,回到家中落實如何?“每日功夫,先考德,次背書誦書,次習禮,或作課仿,次復誦書講書,次歌詩。” 《小學》中的教育思想 《小學》對兒童的教育周全完備,操作性強。如《明倫第二》“父子之親”中:每日早晚子女向父母“晨則省,昏則定”問候的儀節(jié);有子女侍奉父母著衣、飲食、晚歇的儀節(jié);子女與父母如何應對?子女如何處理家財?子女如何勸諫父母?父母生病時子女應該做哪些事?父母去世后,子女守喪與祭祀的禮制,還有禮法對子女不孝的約束和制衡。 朱子同時強調,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存養(yǎng)敬德。他認為內心主敬謹慎,外在整齊嚴肅,才能夠涵養(yǎng)品德?!缎W》明倫中的父子之親,君臣之義,夫婦之別,長幼之序,朋友之交,都貫穿著敬。敬身中的心術之要、威儀之責、衣服之制、飲食之節(jié),則更離不開敬。只有內心保持著敬意,才能夠恰當?shù)拇颂幨隆?/p> 朱子也認為培養(yǎng)兒童的道德行為習慣,必需切合兒童的心理特征,從生活中的日常事務入手,所以《小學》中大量的嘉言和善行,都印證了這一特點。尤其是嘉言篇的第二章,引用楊億的話說,讓兒童每天記誦一些前人事例,從而知曉道理,久而久之孩子的品德自會成熟完善。 值于此,清華大學教授彭林先生也同時點出“經典精神,主要體現(xiàn)于五倫關系。于孩提之年,倫理教育若滯留于說教,一則難以入心,二則僅能簡單模仿周圍之人的言行,難有境界?!缎W》有鑒于此,從史乘中大量摘取前賢往圣的嘉言懿行,與經典所示五倫之道相得益彰,以人物故事為主,生動而深刻,可令童稚深銘五內,終身受益?!?/p> 在善行篇第一章,引用呂希哲的事例,說明若要有成就,日常生活的事物教育不可缺少。朱子所說的“古者初年入小學,只是教之以事”“小學是直理會那事”“小學者,學其事”(《朱子語類》卷七)這都是同樣的意思。 朱子同時主張兒童教育要“習與智長,化與心成”。之所以讓兒童從小學習,是希望他們有良好的習慣,與心智一同成長,心智指內在主體的開發(fā)成長,這主要靠自覺,若無自覺,心智之表現(xiàn)即易偏頗成邪。但兒童自覺力尚不足,不宜縱容其心智之自由發(fā)展。遂當以外在行為之無古今之異者,養(yǎng)成兒童的基礎習慣,以護持其心智不致放佚。 但怎樣才能有良好的習慣與教化呢?朱子主張要把社會倫理規(guī)范化和生活化,讓兒童遵守、遵照履行,則更顯成效。在《小學》之后,朱子更是把一日常規(guī)厘定出來,編成《童蒙須知》一書,對兒童的衣服冠履、言語步趨、灑掃應對、讀書寫字、及各種雜細事宜,都舉出了具體的細則,對兒童的起居、學習,有著詳細的規(guī)定。同時朱子還在多個地方強調,通過儒家儀容儀節(jié)的習得,能夠引導兒童德行的養(yǎng)成,社會風俗的淳厚。 《小學》后世影響和播遷朝鮮、日本 《小學》這本書編成之后,朱子和他的弟子即把它用于童蒙養(yǎng)正和書院教育的實踐當中。朱子本人也對這部書非常的偏愛有加,朱子曾經說:“后生初學,且看《小學》書,那個是做人的樣子?!币恍┏扇讼蛩埥虝r,他也建議讀《小學》,用以“補填前日欠缺”,從而“栽種后來根株”。尤其是南宋后期,《小學》已經廣泛的使用于家塾、村塾的童蒙教育。元、明、清三朝,也是經過官方的提倡,還有諸多名家的推廣,《小學》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據統(tǒng)計,至清朝末年,僅注釋和擴充《小學》的書籍,多達一百多種。 同時《小學》還流傳到朝鮮半島和日本,成為當?shù)氐慕滩?,與其傳統(tǒng)文化相融合。對他們國家的教育,人才的培養(yǎng),和國家的社會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我們通過中華吟誦學會秘書長徐建順老師,有一年去韓國作吟誦采錄,參觀一家韓國的書塾,叫作懷仁書堂。從拍攝的錄像中,我們可以看到,懷仁書堂的孩子讀經的課本當中,就有朱子的《小學》。 朱子編成《小學》這部教材,距我們現(xiàn)在已經830多年了。它對中國傳統(tǒng)教育和學術,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以說朱子編撰的《小學》不僅是一部優(yōu)秀的蒙學教材,它還有著化民成俗的社會教化意義,和修身治家的示范作用。就這個意義而言,把朱子《小學》稱為教育的寶典,毫不為過。 朱子《小學》可以說是我們教育的經典著作,它不僅可以作為理解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入門書,也可以作為我們家長、教師、學生的國學入門,所以我們也堅信它對我們當下文化自信的重建,文化的復興,定會有很好的啟迪作用。 湛甘泉與《古文小學》 丁酉歲末,我來到廣州的增城區(qū)新塘鎮(zhèn)教書,這個地方明朝的時候出現(xiàn)過一個大儒,與王陽明先生齊名,湛若水,號甘泉,曾任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官至禮部尚書,是新會陳白沙先生的嫡傳弟子,他高壽九十五歲,他一生創(chuàng)辦了四十多所書院,及門弟子四千余人,可以說是桃李遍天下,且多數(shù)成材,其中五六十人堪稱國家棟梁。他撰寫的《大科訓規(guī)》《大科書堂訓》《申明學規(guī)疏》《進古文小學疏》《蓮洞書院瞻田倉記》等,今天讀來仍然具有指導意義。 在他的著作當中,我翻閱年譜,看到他曾經也編訂過一部書叫作《古文小學》。他在六十八歲于嘉靖十二年,二月十六日進《古文小學疏》并《古文小學》書三冊,言輔養(yǎng)太子之道,上大悅。他在《進古文小學疏》中指出:“小學者,大學之本,而作圣之基礎也,是以古之君重之,而圣王務焉?!薄捌澱吖勄靶钦紫?,皇儲將誕,而臣舊輯前書,有蒙養(yǎng),有胎教之道,有接子見子之禮,有輔養(yǎng)太子之法,其于應對、進退、事親、敬長、隆師、親友、禮樂、射御、書數(shù)諸篇,則通手天子、元子、眾子之事,皆得以教習于王宮之小學者?!奔尉富实蹖Υ祟H為看重,批示道:“覽所進小學,具見忠愛,書留覽,禮部知道?!边@部書收錄《廣州大典》,為我們研習朱子《小學》增加了一份重要的參照文獻。 朱子《小學》的當代教育價值 彭先生在文末強調:“朱子編撰之《小學》,引導童稚內外兼修,養(yǎng)成教育與經典精神體認并重,靈動活潑,有血有肉,有利于兒童涵養(yǎng)中國人的國性與獨特的東方文化品格,理念與方法并佳,最得先秦儒家之神髓,堪稱儒家經典教育之成法,至今無出其右者。鄙見,當今的經典教育,若一時不能另創(chuàng)新作,不妨直接運用《小學》,庶同不致離題萬里?!笨芍^句句確鑿,針砭時弊,作獅子吼。 彭先生的真知灼見,也是引發(fā)我去關注《小學》的契機,更是我于歲次戊戌日講《小學》大義,己亥新講《小學》的一個推動力,學而時習,人文日新,其不正是《小學》教人之法嗎? 參考文獻: 1.《小學集解》(清 張伯行 纂輯 李蘭汀 校訂 大理養(yǎng)正閣大字本) 2.《朱子〈小學〉詳解》(江先忠 王維建 編著 長沙:岳麓書社,2017年11月第1版) 3.彭林〈經典教育與童蒙養(yǎng)正〉(收錄第七屆全球讀經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 你將獲得 1、中華學術譜系全圖,中國教育精神全面系統(tǒng)思維導圖; 2、成人讀經的次第、方法、內容、脩身的全程規(guī)劃; 3、讀懂中國先秦童蒙養(yǎng)正教育的基本理念、教法、內容和當代實踐; 4、每日解讀《小學》一章。
適合誰聽 1.給自己。定時定量浸潤經典,讓你不知不覺地胸藏文墨,腹有詩書氣自華,正確開啟中華文化成長之旅。 2.給老師。重新認識中國教育,把握教育規(guī)律,掌握教學原則,讓你教孩子更順心,孩子成長更篤實。 3.不限年齡職業(yè)。從13歲到90+,從加班族,快遞哥,到CEO……都能通過朱子小學提高文化修養(yǎng),啟發(fā)文化理想,涵養(yǎng)性情品格。 4. 不限時間場景。不管是排隊等號、周末休閑、長夜未眠,還是上下班路上,洗漱化妝間隙……隨意10分鐘,讓時間不蹉跎。 付費須知 免費 課程資源 朱子小學大義講習群 喜馬拉雅·洙泗之聲收聽鏈接: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21216297/ 清 和 禮 樂 傳 習 所 致力于重建當代中國人禮樂文化生活 找回禮義之邦文章華國的高貴和優(yōu)雅 傳中華常禮之法 習君子修身之道 微信號:shilitang50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