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里的小孤山是一座貌不驚人的小山,許多人都說它是烏龜下的一個蛋,因為它位于龜山屁股的后面。 開山采石形成的缺口正好對著龜山漢墓景區(qū)。 小孤山原有一座古墓,明代的時候就被盜,有位叫拾泰的詩人把它記載了,(拾泰,字泰然,歲貢生,銅山人),有一次,他和建奎山塔的萬崇德的兒子萬壽祺一起來爬山: 乙酉歲予與張子子材萬子年少同游于小谷山有石穴焉 土人以為洞,予日噫,此古人隧而葬者也,遂各賦詩 憶昔先皇癸未前, 隧門開處草芊芊。 鶴歸華表市城變, 龍起黃河波浪懸。 白骨千秋迷舊穴, 青山長夜幾何年。 野人誤認(rèn)桃源路, 疑有秦人玉洞眠。 有人問:怎么判斷這首詩寫的就是這座小孤山? 小孤山也叫小谷山,至今許多人還這么寫,附近還有一座小學(xué)叫谷山小學(xué)。 清中期的《黃河發(fā)源歸海全圖》記載它就叫小谷山。 詩中提到了黃河和石穴,徐州境內(nèi)故黃河邊的孤山(又稱谷山)只有兩座,一座位于九里,一座位于呂梁,呂梁的孤山?jīng)]有石穴。 “憶昔先皇癸未前,隧門開處草芊芊”這一句記載了墓穴被盜的時間,明崇禎癸未是1643年,之前墓的上面還是荒草萋萋,并沒有盜洞。 說起小孤山就不得不說山下的一條古道,它是一條徐州通往豐沛縣的古道。下為明代古籍對這條古道的記載: 解放前,這條古道被命名為銅沛公路。下為上世紀(jì)40年代地圖,白線處有“銅沛公路”字樣。 如果是步行的話,這條古道首起徐州城的小北門,經(jīng)沈場、平山口、小孤山、南崗、拾屯折頭往西通塘溝。小北門原來是為方便來往于徐州和豐沛縣的行人開的。 紅圈內(nèi)的地名每個地方都有故事,以后慢慢介紹。 這條古道除了上了歲數(shù)的老年人還依稀記得,年輕人很少有人知道了。 村莊拆除了,估計這條古道很快就消失。小孤山下的古道▽ 從地圖上能清晰地看到這條古道。這條古道如今寬不到4米,很難想象它曾是銅山通往沛縣的銅沛公路。 九里社區(qū)三新莊里的古道▽ 古道在三新莊北頭被截斷 龜山點石園,和周慶明、程建安、薛傳偉等先生聊徐州古跡。
看了這篇介紹,會不會產(chǎn)生一個聯(lián)想?漢代楚王墓多位于古道或水道的旁邊。反過來講,這條古道非常悠久,特別是九里山、平山口、平山寺故事最多。 有關(guān)這條古道的詩詞也多,特把不同時期的詩找出來供大家欣賞。 黃芍藥(宋·劉才邵) 游沛曾聞漢帝魂, 夢中名實未應(yīng)分。 看花莫動枝頭蝶, 驚覺徐州老使君。 過九里山(金·史肅) 斷蛇扛鼎兩爭雄, 陳跡荒涼萬事空。 今日山前無過客, 數(shù)株衰柳管秋風(fēng)。 沛中(明·梁以壯) 一入徐州一路長, 幾家雞犬共斜陽。 書生已老無姬夢, 云氣空傳有漢鄉(xiāng)。 二世殿門焚犴狴, 六王宮瓦落鴛鴦。 獨馀殘檻寒煙下, 感激歌風(fēng)泣數(shù)行。 望九里山(清·黃毓祺) 十面奇兵九里藏, 可憐走狗為誰忙。 行人馬上頻回首, 今日青山古戰(zhàn)場。
平山寺古老的壁畫,下篇介紹道教圣地平山寺。 沒有寫錯,平山寺曾是一處道觀。 謝謝收看 |
|
|
來自: 新用戶8217759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