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說揚州人好吃,也特別會吃。除了一日三餐,還有一個時間點,會引得揚州人肚子里的饞蟲往外爬。就是每天下午三點半以后,很多揚州人都喜歡去吃下午。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條小巷,就是一條噴香的下午茶一條街。 玉器街北接萬福路,南連鹽阜路,長約一千米,可以說是一條街挑起了兩條河。街北頭的漕河是清代皇帝南巡時走過多次的御道。數(shù)百年前,萬民歡騰,華祝迎恩的盛景令人遐想。玉器街南頭挑起的另一條河——北城河同樣氣度不凡。 “天下玉,揚州工”,揚州琢玉工藝經歷了漢、唐、清三次高峰。清代中葉,揚州玉局負責制作進貢皇家的玉器。上世紀五十年代,揚州玉器廠在現(xiàn)今玉器街的南端落地生根,當時這里只是一條幾百米長的小路。 玉器廠成立以后,揚州玉器不但打入了廣交會,還遠銷世界各地,知名度與日俱增。與此同時,玉器街也從最初的一小段路開始悄然成形。這條充滿了市井風味和工匠精神的街,也是文人薈萃、名人輩出。 玉器廠里也走出了多位玉雕大師,國家級非遺項目揚州玉雕代表性傳承人顧永駿就是其中之一。顧永駿參與恢復失傳兩百多年的山子雕工藝,被譽為中國“山子雕第一人”。顧永駿的玉雕作品《瑤臺步月》巧奪天工,意境優(yōu)雅。 顧永駿的父親是著名畫家顧伯逵,在父親的熏陶下,顧永駿從小就打下了夯實的美術功底,這也給他的玉雕創(chuàng)作錦上添花。顧永駿的兒子,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顧銘,繼承了父親的衣缽。對于新一代玉雕人,顧永駿有著自己的期許。 一位位大師的光彩,折射出了玉器街獨特的歷史文化氣韻。在時光的歷練下,古老而又年輕的玉器街散發(fā)著令人著迷和心醉的多重魅力。 更多詳情,請關注今天傍晚17點30分播出的《新聞女生·玩收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