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7月,熱門動畫電影《大魚海棠》票房破5億,在厚望面前,這個成績顯然是低于預(yù)期的。 月底的媒體見面會上,出品方光線老大王長田預(yù)測:國產(chǎn)動畫電影將在后年開始爆發(fā),并在2019年達到一個歷史新高峰。 那時,壹哥還在某家傳統(tǒng)媒體廝混。那場發(fā)布會上,《大魚海棠》的部分聊了點啥,早已沒了記憶。但直到現(xiàn)在,王長田這句話,卻在腦中依舊清晰。 上周末,看完《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我忽然想起這句話。 2019,還是7月。 所以,國漫歷史新高峰,來了? 說個讓我感慨的細節(jié)吧:我看的那場點映,上座率超9成。片尾音樂一響,燈還沒亮,能瞬間感受到,廳里多數(shù)人都長出了一口氣。 合著,大家都是提著氣看完的。 這大概和整整四年前,我在影院看完《大圣歸來》后感受到的氣氛,基本一致。 模仿張亞東老師的口吻:《哪吒》特別好,真的特別好。 貓眼9.7,豆瓣8.7這種逆天的評分,雖然還只是正式公映前的點映,但也代表了從影評人到觀眾的全面認可。 公平講,它的確全方位勝過了《大圣歸來》,認真想了想之后,我也愿意給它扣上那個高帽:國產(chǎn)動畫電影新高峰。 甚至我可以提前拍著胸脯:《哪吒》就是今年暑期檔,我最推薦大家買票觀看的國產(chǎn)電影。 但是(看上面的語氣就能猜到這個但是了吧),有一個憋在心里的感受,我還是想在今天說出來。 我的態(tài)度是非常認真的: “國漫崛起”這四個字,國~漫~崛~起~這~四~個~字~,咱們真的能不能不要再提了! 要不是實在忍不了,今天這篇文章,我本是想好好給大家安利安利《哪吒》的。 但安利的人,不差我一個。 有些心里話,不吐不快。 基本上,從四年前的《大圣歸來》意外點燃了自來水和暑期檔,攬下近10億軟妹幣之后,每一年,甚至是每半年,我都會看到“國漫崛起”的口號響起一次。 這個過程中,喊口號的情緒高低與影片口碑成正比。 好,《大圣歸來》太過驚喜,壓抑太久,喊一次,ok的; 16年,《大魚海棠》,情懷、畫風(fēng)和內(nèi)容格局讓人心動,但影片兩極的口碑,劇本的薄弱,甚至沒必要的3D,都讓這口號喊得有氣無力; 17年,《大護法》和《大世界》,內(nèi)容和形式上均讓人眼前一亮,可惜過高的門檻制約了票房,沒有足夠廣泛的基礎(chǔ),喊口號也徹底淪為了自娛自樂; 18年,《風(fēng)語咒》、《昨日青空》,到19年初的《白蛇:源起》,動畫電影的連續(xù)發(fā)力,包括逆襲,讓沉寂了一段時間的國漫,再次“崛起”; 直到這部《哪吒》的橫空出世,一樣的從默默無聞到爆款黑馬,一樣的因為低預(yù)期帶來的驚艷感,一樣的經(jīng)典改編熱血喪燃… 四年過去,從《大圣歸來》到《哪吒》,“國漫崛起”完全經(jīng)歷了一個似曾相識的輪回。 四年里,國產(chǎn)動畫電影的技術(shù)進步其實并不明顯,如果說《哪吒》有了飛躍,可以說是文本上終于變得成熟與圓潤了,故事講得更好了,人物群像也更生動立體了。 但進步歸進步,我們還得明確清楚:到底什么叫“崛起”? 一年出來一兩部有討論度的作品,票房不錯,口碑良好,這就叫“國漫崛起”嗎? 真正的“國漫崛起”,我不妄下定義了,但我認可王長田在三年前給出的判斷:
劃重點:每年、五到十部、《大圣歸來》。 來玩?zhèn)€游戲,上面這個目標,各位覺得,多少年能實現(xiàn)呢? 況且,上面的還只是崛起的外在硬性標準,那內(nèi)里的軟件質(zhì)量呢? 總結(jié)這四年,幾部爆款大圣、大魚、白蛇再到潛在爆款哪吒,除了大魚是原創(chuàng),其他三部都是對中國經(jīng)典IP的再改編——而這其中,口碑最差的恰恰就是原創(chuàng)的大魚。 原創(chuàng)力不足,太過依賴已有深厚觀眾緣的IP,是目前國產(chǎn)動畫創(chuàng)作層面最大的硬傷。 再細究的話,炫技成分過多、創(chuàng)作主題單一、笑點不高級、借鑒模仿好萊塢過重等,也都是目前肉眼可見的問題。 具體到《哪吒》,上面提到的這幾個問題,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 為什么?原因在哪? 兩個字:迎合。三個字:不自信。 只有當(dāng)創(chuàng)作者放棄迎合的心態(tài),丟掉不自信的包袱,這個世界的一花一草、萬事萬物都能成為創(chuàng)作來源,而不再寄希望于抱著觀眾熟悉的IP吃老本時。 那時候,國漫,就真的崛起了。 當(dāng)然,頂鍋的不應(yīng)該只是電影和創(chuàng)作者。接下來就要聊到另一個大鍋了:觀眾。
我這還真不是毫無理由地,在給國產(chǎn)動畫潑冷水。 其實我明白,很多大聲喊出“國漫崛起”的國漫粉,心里應(yīng)該也明白,我們現(xiàn)在離真正的崛起,還有多大的差距。 之所以如此感性,原因可能也很簡單,兩個字:熱愛。 說真的,這一點,是我發(fā)自內(nèi)心地為國產(chǎn)動畫感到高興,甚至嫉妒的: 這個電影類型,有著最明確的受眾群體,粉絲的忠誠度,也是各個類型當(dāng)中最高的。
《大魚海棠》龐大的眾籌名單一角 每一句“國漫崛起”背后,都有這些自來水們?yōu)槠狈康慕箲],四刷五刷六刷的實際行動支持,以及在各個平臺、線上線下不遺余力地向他人的安利與推廣。 包括國產(chǎn)動畫電影之間的互相支持、打氣與加油,這些都讓我感動。
但是(又一個但是來了),這里面又存在著,無腦熱愛所帶來的一個明顯的副作用: 就像《哪吒》中靈珠與魔丸代表混元珠的一體兩面,無腦的熱愛,就必然會制造出無腦的抹黑。 也因為此,國漫粉與國漫黑之間的“戰(zhàn)爭”,在過去這四年里,從未間斷。
這場戰(zhàn)爭的常見邏輯,是這樣的,不妨以最早的《大圣歸來》和最新的《哪吒》為例: 第一步,國漫粉帶著熱愛,為作品打出一個又一個五星、滿分,逢人就夸,見人就捧。 對不喜歡的評論表示不解,甚至給反對者貼標簽,扣帽子;
《哪吒》 第二步,一些看不慣吹捧的人,便打著“平衡分數(shù)”和“清洗水軍”的目的,打出了不少一星兩星和零分。 國漫黑便由此誕生了;
《大圣歸來》 第三步,真誠的國漫粉憤怒了,但也會理智客氣地溝通,比如下面這樣的;
《大圣歸來》
《哪吒》 第四步,激烈辯論階段,對影片大到風(fēng)格小到細節(jié)進行針鋒相對的討論;
《哪吒》 第五步,誰也無法說服對方,那結(jié)果就只好是撕破臉開戰(zhàn),甚至上升到人身攻擊。
《大圣歸來》 !@#¥%……&
更可怕的是,在粉和黑中間,還會漸漸產(chǎn)生出偽粉這樣的新型變種。 TA們對這場本就毫無意義的戰(zhàn)爭起到的作用,就是火上澆油。 比如,動不動就看到“國漫崛起”的口號后面,還加上了“趕超美日”、“走向世界”、“中國的皮克斯和迪士尼”這樣明顯的捧殺標題黨。
《哪吒》 這樣的豬隊友操作,只會給國漫黑更多一黑到底的底氣。 同時,真正的水軍也開始變得難以辨認。 所以,如果被多少粉絲熱愛的國產(chǎn)動畫,最終吸引來的,不是亂放衛(wèi)星的反智分子,就是滿身戾氣的好斗人士。 這些無聊的家伙們,在打幾星這樣的小破事兒上掐來掐去,非要撕個你死我活,那最終受害的,只會是國產(chǎn)動畫本身。
事實上,不光是國產(chǎn)動畫,年初大爆的《流浪地球》背后,同樣可以看到在國產(chǎn)科幻領(lǐng)域,同樣存在著真愛粉、偽粉和黑粉這三大群體。 具體的開戰(zhàn)邏輯,同動漫如出一轍。 反正到最后,依然是“我就是看不慣吳京怎么了”和“承認《流浪地球》很牛逼能死嗎”這樣的滿身戾氣,與“我們很快就將在科幻片領(lǐng)域媲美好萊塢”這樣的滿口胡言。
我這么說一句,可能很多人不愛聽的話吧: 國產(chǎn)動畫和國產(chǎn)科幻,乃至于國產(chǎn)電影落后的一大原因,就是低下的審美,和極端不友好的討論氛圍,共同造成的。 這其中,后者起到的負面作用,尤其之大! 國漫崛起也好,國產(chǎn)科幻元年也罷,如果我們都熱衷于非黑即白的無腦吹與無腦黑,而忽視了那些真正有價值的、良性客觀的理性聲音。 那么,最終即便崛起,也是資本的勝利,而根本不是什么國漫的崛起。 好聽的,不好聽的,都說了,今天到此為止。
但是(最后一個但是),一聲嘆息之后,我依舊心懷希望: 愿達到新高峰的《哪吒》,能成為那個結(jié)束“戰(zhàn)爭”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并真正引領(lǐng)國漫良性發(fā)展的新開始。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條電影(ID:ytmovie666),作者:壹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