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并不是每個人年輕時都能遇到好的機會,然后及時把握,成就一番事業(yè),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少年得志,人生順風(fēng)順?biāo)?,很多人終其一生,拼盡全力,有可能都無法達到轟轟烈烈的揚名立萬,只能平凡庸碌,茍活一世,再往前一步,已無可能。不過,然是如此,仍舊不能放棄,因為誰都無法預(yù)料,機會什么時候會來,“技多不壓身”,有一身本領(lǐng)、內(nèi)在修為不錯的人,即使一時失意,或者半生困頓,但遇到機會,基本還是能及時把握,后來居上,大器晚成,亦未可知。 大器晚成,能最終聲名鵲起的,大抵都有以下特征: 藏巧于拙,不露聲色 許多文學(xué)作品、武俠小說、野史里,都喜歡記載或描寫高手隱藏在民間很多年,不顯山、不露水,突然偶然的一個機會,名聲大噪,震驚世人,《大鐵椎傳》里的無名大力士,《史記》中助信陵君竊符救趙的候生,都是原本籍籍無名、隱藏在市井中的普通人,后來得遇明主,出道即巔峰,出手即經(jīng)典;包括后來《三國演義》里的黃忠、嚴(yán)顏,都是看似老邁、實則充滿睿智,藏巧于拙,不露聲色,一旦機會來臨,便一鳴驚人。 年輕時歷練,也是收起鋒芒,苦練本身的大好時機,他們大多看上去普普通通、只是一群名不經(jīng)傳的路人,但只有遇到真正的機會,才會隱忍而發(fā),即使未能成名,只要才能卓著,出名不過時間早晚的事。 用晦而明,謙虛謹(jǐn)慎 “一瓶不動半瓶搖”,是通俗形容驕傲自滿的表現(xiàn),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善于收起鋒芒,謙虛謹(jǐn)慎的人,大多能有所成就。謙虛是一個向別人學(xué)習(xí)的過程,從別人的經(jīng)驗、學(xué)識里提取,借鑒成為自己的知識,就像魯迅先生所謂的“拿來主義”,知識豐富了,懂得掩藏鋒芒,日積月累,他日必將一飛沖天,成就自我。 寓清于濁,溫柔隨和 “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濁我獨清”,這是典型的憤世妒俗,也是“情商”太低的表現(xiàn),排斥他人,自己將自己孤立在環(huán)境之外,為世人所不容,這樣的人如果不是天才,就是蠢材。而一個情商高、善于團結(jié)他人、能借人之力的聰明人,總能寓清于濁,溫柔隨和,不管三教九流,陽春白雪,或下里巴人,均能四方圓滑,如魚得水。許多戰(zhàn)爭片中的敵工、諜戰(zhàn)中的內(nèi)線、警匪片中的臥底,看似與人同流合污,實則胸中另有韜略,時機成熟,定能一戰(zhàn)復(fù)蘇,大放異彩。 以屈為伸,以退為進 受不了委屈的人,不叫成年人;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成年人的世界,沒有誰容易的,都是今天咽下生活的苦,明天還要繼續(xù)努力。既然無法少年成名,那就努力沉淀自己,能屈能伸,沒有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魄力,哪來他日一往無前的狂飆?委屈時不放棄,得意時不忘形,低谷時不氣餒,順風(fēng)順?biāo)畷r不被沖昏頭腦,能忍住寂寞冷清的,都能獲得鮮花掌聲的簇擁;能在低谷中堅持奮斗的,必將迎來人生輝煌。 結(jié)語:一塊璞玉,剛出土?xí)r未必耀眼,也未必有人能發(fā)現(xiàn)其價值珍貴,總需要不斷雕琢、不斷淬煉,甚至日積月累、長年累月的風(fēng)餐露宿,才能漸成玉器,綻放光澤,但在玉的本質(zhì)上,隱隱可以窺見其隱藏的暗紋、內(nèi)部蘊含的潛質(zhì)。大智若愚,深藏不露,善于學(xué)習(xí),能忍能爆發(fā),不是不能成功,只是在等一個合適的機會,這是所有大器晚成的共性,因為他們其實已經(jīng)具備潛質(zhì),只是需要慧眼識珠,留心發(fā)掘,給點陽光,就能燦爛;給一片天空,就能展翅翱翔。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