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鍵人我的文學(xué)修養(yǎng),是完全沒必要讀《金瓶梅》的,所以我真的沒讀過。我只會把它當(dāng)作一個尺度很大的言情小說,對于這方面的需求,看島國的某片更容易獲得滿足。 據(jù)網(wǎng)友說,看過《金瓶梅》之后,覺得作者蘭陵笑笑生思維邏輯縝密,寫作手法精妙,人物刻畫有力,具備很高的文學(xué)素養(yǎng)。那么,這樣一個牛逼的人,到底是誰呢? 有很多不同的觀點,其中嫌疑最大的有兩個人,一個是王世貞,一個叫丁惟寧。 說王世貞之前,首先要區(qū)別一個名字,王世充,兩人前后差了幾乎1000年。王世充是隋末的亂世梟雄,隋煬帝死后,他擁立了一個傀儡皇帝,又把這個傀儡皇帝殺了,自己稱帝,建國號鄭,后來被李世民打敗。 第二個要區(qū)別的人是王充,他比王世充又早了600年,是東漢初年的人,上過歷史教科書,寫了中國歷史書上第一部唯物主義的、無神論的哲學(xué)著作《論衡》。 還有一個王貞白,這大哥知名度不高,但如果說他是”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句詩的作者,那辨識度就高了。這句詩出自《白鹿洞二首》,它的前一句是“讀書不覺已春深”,我們熟悉的后一句“寸金難買寸光陰”,則是出自《增廣賢文》。 王世貞是明朝嘉靖年間的文學(xué)家和史學(xué)家,他干了別的什么事我不知道,也興趣不大,作為一個蘄春人,我知道他,也必須感激他,因為如果沒有他,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很有可能飄散在風(fēng)雨中。 李時珍寫完《本草綱目》手稿之后,沒有出版社愿意出版,經(jīng)人指點,李時珍就去找當(dāng)時的文壇領(lǐng)袖王世貞,請他作序。王世貞看后,非常激動,這么好的醫(yī)藥寶典,必須讓他流傳下來,造福蒼生,澤被后世,之后才有了如今流傳于全世界的醫(yī)藥巨著《本草綱目》。 王世貞是有這個能力寫出《金瓶梅》的,雖然他是明朝廷的一個高級干部,每天的工作是很忙的,但也不是完全沒時間寫書,比如他跟張居正不對付而遭罷官的時候,就有大量閑暇時間。 丁惟寧不像王世貞那么有名,如果不是被認(rèn)為是《金瓶梅》的作者,可能更少人知道他。 我們知道蘭陵就是瑯琊,在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丁惟寧是濰坊諸城人,離蘭陵不遠(yuǎn),而他在朝廷中得罪張居正之后被貶,回家隱居在九仙山,九仙山在日照的五蓮縣,離蘭陵更近。而且,這個九仙山里有個山溝子叫蘭陵峪。 關(guān)于丁惟寧即為蘭陵笑笑生,還有一個很好的證據(jù):丁惟寧的兒子丁耀亢寫了一部《續(xù)金瓶梅》,子承父業(yè)啊。 其實,《金瓶梅》的作者究竟是誰并不是很重要,作為一個讀書人,想讀就買來讀,讀完覺得好也可以借給別人讀,但是不必過于糾結(jié)作者到底是何許人也,就像錢鐘書說的,雞蛋好吃就多吃點,干嘛非要找到下蛋的母雞?。?/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