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君出塞”這個事在鍵人我看來,基本上就是好白菜讓豬拱了。 中華上下五千年,才出了四大美女,平均下來,都是千年一遇的。王昭君到底有多美呢?白居易詩云“明妃風貌最娉婷“,白居易詩又云“知屈那教配虜庭”,就是說排隊都輪不到匈奴人?。‘斎?,我們要批評白居易,按照我們現(xiàn)在中華民族的概念,胡漢是一家,嫁給誰都是中國人。 ![]() 只是說匈奴那個鬼地方,李白詩云“一上玉關(guān)道,天涯去不歸”,去了就回不來了。李白詩云“死留青冢使人嗟”,杜甫詩云“獨留青冢向黃昏”,都是在訴說王昭君至死都不能回歸故土的不幸。 而這一切,本可以不發(fā)生的,李白詩云“生乏黃金枉圖畫”,如果那個畫師毛延壽不是個貪財小人,他就不會把王昭君故意畫得不好看,那么漢元帝也就不會把這位千年一遇的大美女嫁到匈奴去了。白居易詩云“合在椒房應(yīng)四星”,說王昭君在后宮應(yīng)該有她一席之地的。而實際上呢,白居易詩云“只得當年備宮掖,何曾專夜奉幃屏”,王昭君并沒有得到過皇帝的寵愛。 漢元帝也真是的,也不知道是懶還是蠢,要知道哪個宮女長得好看,把她們都叫來不就行了,為什么要讓人畫畫呢!等他哼哧哼哧畫完,你都看完三圈了,順利的話,龍種都懷上了。白居易詩云“自是君恩薄如紙,不須一向恨丹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不怪毛延壽,就怪漢元帝太笨。 呼韓邪單于見到王昭君的時候,他的內(nèi)心是崩潰的,真沒想到大漢天子這么有誠意,把這么一個千年難遇的美女賜給了他?;厝ブ?,一心一意與大漢修好,雙方和平共處長達半個世紀。 但是王昭君在匈奴過得并不好,倒不是說匈奴人待她不真心、不周到,主要還是水土不服,李白詩云“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作為一個南方人,王昭君是湖北秭歸人,完全住不慣?。?/p> 更要命的是,匈奴有一個比漢族“三從四德”還惡心的規(guī)定,“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則取其妻妻之”,王昭君嫁到匈奴不久,她的丈夫呼韓邪單于死后,王昭君嫁給了呼韓邪的兒子復株累單于,復株累死后,王昭君又嫁給了復株累的弟弟搜諧若鞮單于。 這都叫什么事兒啊!不要說親身經(jīng)歷了,這種事光聽一下我的尷尬癌就犯了! 王昭君肩負著維和世界和平的任務(wù),她給天下的百姓帶來了生活的安寧。但她是不幸的,她本是千年難得一遇的大美女,進了宮卻一直是個默默無聞的宮女。后來陰差陽錯嫁給了單于,雖然單于也是一國之君,但單于家的自然條件太差,單于家的風俗讓人尷尬,還不如在漢家宮殿里做個小小的宮女呢! 杜甫詩云“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可以看作是王昭君自己的心情,也可以看作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對“昭君出塞”的看法。 李白、杜甫、白居易評價“昭君出塞”的詩如下: 杜甫《詠懷古跡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白居易《昭君怨》 明妃風貌最娉婷,合在椒房應(yīng)四星。 只得當年備宮掖,何曾專夜奉幃屏。 見疏從道迷圖畫,知屈那教配虜庭。 自是君恩薄如紙,不須一向恨丹青。 李白《王昭君二首》 其一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guān)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其二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頰。 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