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流沙的歷史說 對聯(lián)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的基本規(guī)則簡單,限制少,成為了一個能夠讓各類人都登上的大舞臺。普通百姓,文人官員,皇帝王侯,只要擁有基本的對聯(lián)常識,沒有誰會受到限制。因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借對聯(lián)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想法。 ![]() 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經(jīng)典對聯(lián)和故事很多,其中有很多趣事發(fā)生在文人之間,有的是朋友相互調(diào)侃, 有的是相互切磋;有的是友好交流,有的是惡意諷刺——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看輕他人或者盲目自大的人,往往會被其他人打臉。 ![]() 比如宋朝大才子蘇軾,年輕時候也曾經(jīng)氣盛,夸海口說自己“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這對聯(lián)貼出去沒有多久,就有人帶著一本他沒有看過的書上門了。捧著那本書,蘇軾不由汗顏,把原本的對聯(lián)改成了“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 我們今天的主人公,一個是自以為才華無人能及的秀才,一個是借宿的乞丐。當(dāng)然了,這個乞丐原本并不是乞丐,而是一個進京趕考的秀才,因為路過的地方不太平,他丟了所有的盤纏,剩下的路程幾乎是一路乞討過來的。能替換的布衫早就拿去換吃的了,身上這件不知穿了多久,雖然他常洗,難免破舊。 而他這副模樣,旁人自然以為他是乞丐,受到的待遇自然就和乞丐差不多了。不過如果能遇上好心人,讓他留宿,也免去一夜的饑寒,不是很好嗎?所以需要停留的時候,他依然會找地方借宿。這回,就到了一個秀才家門前。 ![]() 這個秀才,是個有些才華,有心高氣傲的主,他在的地方也確實沒有誰比才華能夠比得過他,所以他自以為才華無人能及,總喜歡用鼻孔看人。見到敲門的是個衣衫襤褸的乞丐,心里就很不高興了,雖然這個乞丐舉止有禮。但是他的個讀書人,“滾”字不太好說出口,于是就說一上聯(lián):“樹大杈多,不宿無毛之鳥?!?/div> ![]() 我們知道,大樹一般都有很多的樹枝,會有很多的鳥棲息、停留;而他這就話就是講自己的家比作大樹,而乞丐就是想在這棵大樹上棲息的一只鳥??墒遣缓靡馑?,這大樹雖然大,但是不要沒有毛的鳥,而乞丐“無毛”。這句話的意思很淺顯,他的嫌棄、嘲諷的口氣更明顯。 乞丐在聽了,當(dāng)然生氣,他雖然現(xiàn)在是個乞丐,但是從前不是,未來也一定不會是。不過這種事他見多了,說多生氣,也不至于。于是他對了一個下聯(lián):“灘平水淺,難藏有角蛟龍?!闭f完,轉(zhuǎn)身離開。 ![]() 這個下聯(lián)就是說秀才這個地方,其實就是一小灘涂,出不了什么人才,意思也很淺顯。但是這個下聯(lián)對仗工整,用詞講究也大氣,至少比大樹大杈強多了,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經(jīng)典的下聯(lián)了。秀才聽完,也覺得這個乞丐的學(xué)識遠(yuǎn)在他之上。于是趕緊追上去,又切磋了幾句之后,向乞丐賠禮道歉,請他在自家留宿。 所以說,做人還是要謙虛一點好啊。
|
|
|
來自: 江山攜手 > 《對聯(lián)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