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 者 語 梁思成說:“建筑是文化的記錄,是歷史,它反映時代的步伐。研究建筑史的人,要能敏銳地區(qū)別時代的藝術(shù)特點(diǎn),能感到歷史的步伐?!?span>中國古代建筑的屋頂有哪些種類?一起來看看。 從造型上看中國古代建筑,一般是由屋頂、屋身和臺基三部分構(gòu)成,這樣的建筑稱之為“三段式”。 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屋頂不僅在建筑中起著圍護(hù)結(jié)構(gòu)的作用,而且在建筑造型和彰顯建筑等級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首先,屋頂是建筑頂面重要的圍護(hù)結(jié)構(gòu)構(gòu)件,有了屋頂,才真正將室外與室內(nèi)空間區(qū)別開來。同時屋頂可以起到遮陽、避雨、抵抗風(fēng)雪侵襲的作用。中國南北差異較大,北方干旱少雨,建筑多用平屋頂; 南方潮濕多雨,建筑多采用坡屋頂。雨水隨著坡頂順流,不會滲漏到房間里面,這樣可以延長建筑的壽命。在坡屋頂上,常常用瓦片整齊嚴(yán)實(shí)地覆蓋,瓦片往往用黏土燒制,還有用大片石頭做成的石板瓦, 在林木茂盛的地區(qū),樹皮也可以用來鋪在屋頂之上。 其次,屋頂?shù)男问健⑽菁沟淖龇?、屋頂?shù)耐唢椀染芊从吵鼋ㄖ氖褂眯再|(zhì)和建筑等級。中國古代建筑的屋頂樣式非常豐富,變化多端, 基本式樣有廡殿、歇山、懸山、硬山、攢尖等五種,根據(jù)建筑等級要求分別選用。其中廡殿頂、歇山頂、攢尖頂又分為單檐(一個屋檐)和重檐(兩個或兩個以上屋檐)兩種,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可衍生出卷棚頂。 屋頂(李秋實(shí)繪) 中國古建筑屋頂還是等級的象征。其等級高低依次為: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中國古代屋頂在禮制上有著極為嚴(yán)格的規(guī)定, 等級不可逾越。 廡殿頂 由前、后、左、右四個坡面組成,因此又被稱為“四阿頂”。前后兩坡相交處為正脊,左右兩坡有四條戧脊,因此使用廡殿頂?shù)膶m殿又稱“五脊殿”。廡殿頂有重檐和單檐之分,重檐就是兩個廡殿頂疊合在一起,因此它的等級地位比單檐廡殿頂更高。重檐廡殿頂是古建筑屋頂?shù)淖罡叩燃?,多用于莊重雄偉的皇宮大殿、太廟正殿、皇家寺廟。中國現(xiàn)存古建筑規(guī)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兩座重檐廡殿頂建筑分別是故宮太和殿及北京太廟前殿。單檐廡殿頂多用于禮儀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門堂等處,以示莊嚴(yán)肅穆,如北京天壇中的祈年門、山西大同華嚴(yán)寺大雄寶殿山門等。 廡殿頂 天壇祈年殿祈年門 歇山頂 前、后、左、右四個坡,前后兩坡為正坡,左右兩坡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區(qū)域?yàn)樯交?。歇山頂一共有九道脊,分別是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因此又稱“九脊頂”。重檐歇山頂?shù)燃墐H次于重檐廡殿頂, 多用于規(guī)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宮的保和殿、太和門、天安門、鐘樓、鼓樓等。單檐歇山頂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皇宮中其他建筑、祠廟、壇社、寺觀、衙署等殿堂都使用歇山屋頂,如山西五臺山南禪寺大殿等。 歇山頂 故宮保和殿 懸山頂 前后共兩個坡面,左右兩端挑出山墻之外, 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因其桁(檁)挑出山墻之外, 清朝時期又稱“挑山”、“出山”。在古代,懸山頂?shù)燃壍陀趶T殿頂和歇山頂,僅高于硬山頂,只用于民間建筑。和硬山頂相比,懸山頂有利于防雨, 而硬山頂有利于防火。 少林寺天王殿(懸山頂) 硬山頂 硬山頂與懸山頂類似,是由一條正脊、四條垂脊所組成,為雙坡屋頂。與懸山頂所不同的是,硬山頂兩端山墻升起高出屋頂,屋頂兩端延伸至山墻為止,不懸出于山墻之外。硬山頂出現(xiàn)較晚, 在宋《營造法式》中未有記載,只在明清以后出現(xiàn)在我國南方住宅建筑中。因其等級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筑及大型寺廟建筑中,沒有硬山頂?shù)拇嬖冢?多用于附屬建筑及民間建筑。常見于民居、宅第、祠堂、廟宇、書院、會館等建筑。中國南方在城市和村鎮(zhèn)房屋密集的地方為了防火而做出的封火山墻便屬于硬山頂,封火山墻的造型多樣,是中國南方民間建筑最顯著的特色之一。 山西王家大院(硬山頂) 攢尖頂 只有垂脊、沒有正脊,應(yīng)用于面積不大的樓、閣、塔等,平面多為正多邊形或圓形。根據(jù)垂脊數(shù)量多少,分三角攢尖頂、四角攢尖頂、六角攢尖頂、八角攢尖頂?shù)龋?此外還有圓形攢尖頂。攢尖頂有單檐、重檐之分。在較重要的建筑或等級較高的建筑中, 極少使用攢尖頂,而故宮的中和殿、天壇內(nèi)的祈年殿和皇穹宇、承德外八廟(須彌福壽之廟)、西安鼓樓等卻使用的是攢尖頂。中國園林中很多小型攢尖頂?shù)耐ぷ?,主要作用是點(diǎn)綴景色,豐富院內(nèi)的景觀, 例如頤和園的郭如亭、佛香閣等。 故宮中和殿(攢尖頂) 卷棚頂 卷棚頂與硬山、懸山頂最大的區(qū)別就是沒有明顯的正脊,兩面坡屋頂在頂部自然相交形成弧形曲面,又稱元寶頂,是古代漢族建筑的一種屋頂樣式。整體看上去線條流暢、風(fēng)格平緩,造型輕快秀麗,一般用于園林建筑。如頤和園中的諧趣園、承德避暑山莊宮殿建筑都采用了卷棚頂,以表現(xiàn)此為離宮,和正式宮廷相區(qū)分。在宮殿建筑中,太監(jiān)、傭人等居住的邊房,多為此頂。 卷棚頂 盔頂 是攢尖頂?shù)囊环N變形,盔頂?shù)耐庑蜗窆糯鷮④姷念^盔??斒且欢瓮骨€,上半部向外凸出,下半部分向內(nèi)凹。盔頂不同于其他屋頂形式,它的造型奇特有趣。由于它的外形獨(dú)特,因此盔頂常常被用作重要的風(fēng)景和紀(jì)念建筑???shù)拇斫ㄖ泻显狸枠恰⑺拇ㄔ脐枏堬w廟等。 湖南岳陽樓(盔頂) 盝頂 屋頂上部為平頂,下部為四面坡或多面坡,是中國古代漢族傳統(tǒng)建筑的一種屋頂樣式。盝頂梁結(jié)構(gòu)多用四柱,或者八柱。  盝頂   盝頂在金、元時期比較常用,元大都中很多房屋都為盝頂,明、清兩代也有很多盝頂建筑。例如明代故宮的欽安殿、清代瀛臺的翔鸞閣等。此外臺北國父紀(jì)念堂也采用的是盝頂。盝頂也常用在帝王廟中的井亭頂口,頂部開口便于采光和清掏井內(nèi)的污物。 (本文文字內(nèi)容摘自我社新書華夏文庫科技書系《中國營造技術(shù)簡史》。文中圖片為書中內(nèi)頁插圖)   《中國營造技術(shù)簡史》 李秋實(shí) 編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9年4月出版 定價:31.00元  ▲▲▲ 長按跳轉(zhuǎn) 京東自營旗艦店 本書在全國各大新華書店, 以及京東、當(dāng)當(dāng)、天貓、亞馬遜等 各大網(wǎng)站均有銷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