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堯臣,字伯庸,應天府虞城人??既∵M士第一名,被授任將作監(jiān)丞、湖州通判。后被召回京應試,改任秘書省著作郎、直集賢院。遇上叔父王氵中犯法受牽連,王堯臣被調離京城出任光州知府。后為父服喪,服喪完畢,任三司度支判官,再升做右司諫。郭皇后去世,輿論將此歸罪到內侍都知閻文應,王堯臣請求將左右侍醫(yī)藥的人都治罪,沒有答復。當時是上元節(jié),有官員張燈結彩,王堯臣等他們乘坐的輿轎出門,便向皇帝說:“皇后已恢復名位,如今還未出殯,不應出來游幸?!被实垡虼讼铝畛烦龔垝斓牟薀?。王堯臣后升任知制誥、同知通進銀臺司、提舉諸司庫務,又知審刑院,調入翰林院任學士,又任知審官院。
 陜西用兵,他任體量安撫使。出發(fā)前,向皇帝請求說:“按舊例,使者每到一處,都宣讀皇帝的詔書,慰問官吏將校,但不關及到普通百姓。自西夏元昊反叛,至今三年,關中的人民困苦凋敝到了極點,請求讓我?guī)гt前往慰勞、安撫他們,并宣布平定叛賊之后蠲免租賦二年。”仁宗聽從了他的請求。
 出使回來,又對皇上說:陜西兵力二十萬,分別屯守四路,但實際可用來應戰(zhàn)的只有十萬。敵軍入侵,常數(shù)倍于官軍。他們以十戰(zhàn)一,我方以一敵十,所以他們三次來犯三次勝,是由于敵我雙方兵力眾寡太懸殊。涇原靠近叛軍巢穴,最首當其沖,應先作防備。如今防備敵人秋季入侵已經(jīng)很迫切,請增派士兵,以二萬屯守渭州,作為鎮(zhèn)戎山外的援助;以一萬人屯守涇州,作為涇原、渭州的聲勢;以二萬兵力屯守環(huán)慶,一萬人屯守秦州,以牽制敵軍的進攻。
 而且敵寇進犯邊疆,不怕不能進來,只怕不能撤出。各要塞沿線的地形,雖險易不同,但軍隊行走都須由大川大河,大川邊大多都有寨柵作為控扼要害。敵寇來犯目的是要擄掠,他們各自奮戰(zhàn),因此所向無敵。如延州的金明、塞門寨,鎮(zhèn)戎的劉..、定川二堡,渭州山外的羊牧隆城、靜邊寨等,都不能扼制抵擋住敵人的進攻。所以敵人不怕不能攻進來。進入漢族內陸以后,分途搶攻,俘虜人畜、劫掠財物,兵馬都疲困了,然后急忙撤退,再無斗志。如以精兵扼守險要地帶,再用強弓利弩猛射,旁邊又設奇兵埋伏,切斷敵軍首尾,邊追邊打,敵軍不失敗還能怎樣?所以敵人害怕的是不能退出去。
 敵寇屢次乘戰(zhàn)勝之勢,大肆掠奪后撤退,而我方各將不能追擊,是由于兵太少而勢力又分散的原因。如再循故轍,必無可勝之理。
 王堯臣又論述道“:延州、鎮(zhèn)戎軍、渭州山外三次戰(zhàn)斗失敗的原因,都是因為敵人先占據(jù)了險要陣地,引誘我軍,我軍將帥不能據(jù)險阻擊敵軍的撤退,而大多都加速追擊想立戰(zhàn)功。結果部隊正疲憊不堪時,便與敵軍作戰(zhàn);敵人開始放出鐵騎沖擊我軍,接著用奚人步兵拉強弩猛射,勢不可擋,終于導致我軍覆敗,這是主帥們不考慮怎樣應變以吸取以前的失敗教訓的過失。希望朝廷嚴訓邊疆守將,經(jīng)常遠派偵察,遇到敵寇來了,便根據(jù)遠近設立營寨,然后再估量敵人兵力大小決定派人奮力阻擊,不能輕易出戰(zhàn)。”皇帝下詔用他的話敕誡守邊官吏。
 當時韓琦因在好水川兵敗,被降職調任秦州知府,范仲淹也因犯擅自給元昊復信被降職為耀州知府。王堯臣說:“這兩個人,都忠義智勇,不應該將他們安置在閑散不重要的地方?!彼滞扑]種世衡、狄青,說他們有將帥之才。第二年,敵寇果然從鎮(zhèn)戎軍、原州入侵,打敗葛懷敏,乘勝攻掠平?jīng)?、潘原,關中為之震驚恐懼,自..州、涇州以東,都關閉堡壘自守。范仲淹主動率領慶州部隊攻打敵人,敵人退走。宋仁宗想起王堯臣的話,于是又重新起用韓琦、范仲淹做招討使,駐在涇州,增加駐軍三萬人,而使王堯臣再次安撫涇原。
 當初,曹瑋開墾山外土地,營建籠竿等四寨,招募弓箭手,分給土田,使他們耕戰(zhàn)自守。后來守寨的將帥沒有很好地安撫駕馭守衛(wèi)士兵,有時侵奪他們的土田,引起眾人怨怒,士兵于是劫持德勝寨的守將姚貴,關閉城門,公開反叛。王堯臣正好經(jīng)過當?shù)?,便寫了一封信用箭射到城內,用叛亂謀反的嚴重后果來勸諭他們,眾人于是開門出來投降。王堯臣只按原來的紀律申明約束大家一番后,便走了。
 回京后,對皇上說:“自從陜西用兵以來,夏竦、陳執(zhí)中兩人都以兩府舊臣身份,做了陜西經(jīng)略、安撫使、招討使等職,而韓琦、范仲淹只當了經(jīng)略副使和安撫副使。后來張存任延州知府、王沿任渭州知府、張奎任慶州知府時,都是學士、待制的身份,也只能管理本路總管的事。到夏竦、陳執(zhí)中被罷職時,在四路各設統(tǒng)帥,于是各統(tǒng)帥都同時兼任都總管以及經(jīng)略、安撫、招討等使,因而武職副總管也就兼任副使。如今韓琦、范仲淹、龐籍等人既然做了陜西路都總管、緣邊經(jīng)略、安撫、招討等使,四路便應當統(tǒng)一受他們的節(jié)制,但尚掛經(jīng)略使頭銜的人還有九個,他們各自獨立設置機構行事。他們的名號不同,因而下面所稟受的指揮也就不一樣。今天請朝廷撤走路都總管、副總管并取消經(jīng)略,只任命緣邊安撫使一個機構?!辈痪秒谡徱灿羞@樣的請求,于是裁撤了那些多余重復的機構官員。
 又說“:..延、環(huán)慶兩路,地方都險固易守;只有涇原一地,自漢、唐以來,都是爭奪的要地。從鎮(zhèn)戎軍到渭州,沿涇河大川直抵涇、..一帶,基本上已無險阻。雖有城堡柵寨據(jù)守平地,但與敵方交界,難以防守,要像唐朝的郭子儀、渾王咸一樣,常駐扎重兵把守。自趙元昊反叛朝廷以來數(shù)年,都由這三處入侵。朝廷在涇州設置統(tǒng)帥府,作為控扼關中、陜西的總指揮部,誠然符合事機。但多次經(jīng)歷失敗后,邊疆地區(qū)空虛,士氣不振。希望深刻地認識到我方最近的這一弱勢,精選將佐;那些新招集的士兵,未經(jīng)過訓練,應用有經(jīng)驗的老兵更換。倘若一路兵力強實完備,敵寇也就不敢長驅直入了?!币蚨终撌鲅剡吀鞒钦?、軍事要地、敵方路線以及防御戰(zhàn)備、輕重物資等的計謀策略共五件大事上奏皇帝。又請求在涇原等五州軍墾營田,增加弓箭手,以及請求撤掉潼關的..望樓,都答復說可以實行。
 王堯臣后以戶部郎中任權三司使,他征召張硆之、杜杞等十多人任副使、判官等職。當時,入內都知張永和建議,收取老百姓三分之一的房租用來增加軍費。王堯臣進奏皇帝說“:這是衰世才做的事,會召來民怨并離散民心,唐德宗就是因此才導致朱氵此的叛亂的?!倍戎Ц笔沽譃H害怕張永和,因此附和他的建議,王堯臣奏請罷黜林濰,才停止討論此事。
 夔州轉運使奏請增加鹽井的年稅十余萬緡,王堯臣認為皇恩未曾照顧到邊遠地區(qū)的人,反而又要向他們牟取厚利,正好會招致怨恨,朝廷因此取消這一建議。王堯臣遷翰林學士承旨兼端明殿學士,任群牧使。遇上母親去世停職,服喪完畢,升任右諫議大夫。
 當初,學士蘇易簡、丁度都是從郎中進升中書舍人充當承旨,到王堯臣做承旨,沒有升官職,可能是被宰相賈昌朝壓制。到這時,文彥博做宰相,因王堯臣任期已滿,便優(yōu)先升職。朝廷在明堂中大擺宴席慶祝,升他做給事中。王堯臣與三司互相討論茶法,統(tǒng)計全國每年的財稅收入與支出,上報數(shù)字,因此升任樞密副使。
 遇上儂智高反叛,王堯臣奏請將廣西宜、容、邕三州分為三路,以融、柳、象三州隸屬宜州路,白、高、寶、雷、化、郁林、儀、藤、梧、龔、瓊等州隸屬容州路;以欽、賓、廉、橫、潯、貴等州隸屬邕州路;遇到蠻族入侵,由三路會同所屬各州郡軍隊配合快速打擊,再命經(jīng)略、安撫使駐守桂林統(tǒng)一指揮;再加上招募純樸、有氣量、忠心勇敢的當?shù)赝淋姺謩e屯守,從全、永、道三州運送糧米作為他們的軍餉,撤掉遠下南方守戍的北方士兵。當時狄青正任嶺南經(jīng)制使,朝廷令他審議王堯臣的提議,狄青認為很好。
 在樞密院任職三年,王堯臣盡力裁撤抑制徼亻幸小人,于是有人刻了一匿名信散布京城,但仁宗不認為他有可疑的地方。后以戶部侍郎升任參知政事。時間久了,皇帝要用他做樞密使,而當制學士胡宿卻堅決地抑制他,于是進升為吏部侍郎。去世后,被追贈為尚書左仆射,謚“文安”。
 王堯臣因文學進升,負責內外制度十多年,他的文辭溫潤華麗。執(zhí)政時,曾與宰相文彥博、富弼、劉沆一起勸皇帝早立繼承人,并說英宗曾被收養(yǎng)在宮中,適宜做繼承人,曾草擬詔書挾帶著進呈仁宗,但沒有成功。
 元豐三年(1080),他的兒子王同老進呈他的遺稿,為父親論功,皇帝訪問文彥博,文彥博因此將事情經(jīng)過詳細上奏,皇帝因此給王堯臣加贈太師、中書令,又改謚號為“文忠”。
 
   
   歐陽修《王堯臣墓志銘》原文:
 公諱堯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舉進士第一,為將作監(jiān)丞、通判湖州。召試,以著作佐郎直集賢院,知光州。歲大饑,群盜發(fā)民倉廩,吏法當死,公曰:“此饑民求食爾,荒政之所恤也?!蹦苏堃詼p死論。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廢,居瑤華宮,有疾,上頗哀憐之。方后廢時,宦者閻文應有力,及后疾,文應又主監(jiān)醫(yī)。后且卒,議者疑文應有奸謀。公請付其事御史,考按虛實,以釋天下之疑。事雖不行,然自文應用事,無敢指言者,后文應卒以恣橫斥死。
 元昊反,西邊用兵,以公為陜西體量安撫使。公視四路山川險易,還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賊所不攻,某路宜急為備,至于諸將材能長短,盡識之,薦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為名將。是時,邊兵新敗于好水,任福等戰(zhàn)死。今韓丞相坐主帥失律,奪招討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書元昊不先聞,奪招討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兩人天下之選也,其忠義智勇,名動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違節(jié)度以致敗,尤不可深責主將。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議,多格不行。明年,賊入涇原,戰(zhàn)定川,殺大將葛懷敏,乃公指言為備處,由是始以公言為可信,而前所格議,悉見施行。
 初,宦者張永和方用事,請收民房錢十之三以佐國事。下三司,永和陰遣人以利動公,公執(zhí)以為不可。
 京師數(shù)為飛語,及上之左右,往往讒其短者。上一切不問,而公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論議有所不同,必反復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為獨見。在上前,所陳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嘗自名。
 公為人純質,雖貴顯不忘儉約。遇人一以誠意,無所矯飾,善知人,多所稱,薦士為時名臣者甚眾。有文集五十卷。將終,口授其弟純臣遺奏,以宗廟至重、儲嗣未立為憂。天子愍然,臨其喪,輟視朝一日,贈左仆射,太常謚曰文安。
 
          譯文:王堯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考取了進士的第一名,被授與他將作監(jiān)丞、湖州通判?;实勖嬖嚭?,改授為著作佐郎當值集賢院,出知光州。這一年光州嚴重饑荒,許多強盜掠取百姓的糧倉,按照法律要以死罪論處,王堯臣說:“這不過是饑民求食罷了,這應是救濟饑荒的法令所要體恤的?!庇谑钦埱笠詼p免死罪論處。這之后就書面地寫進了規(guī)章制度,到現(xiàn)在還在使用這些法律。郭皇后被廢后,居住在瑤華宮,生了病,皇上很是同情憐憫她。在郭皇后被廢時,宦官閻文應曾經(jīng)幫助過皇后,等皇后生病了,文應又主管監(jiān)察醫(yī)治的情況。皇后將死時,有人懷疑文應有奸謀。王堯臣請求將此事交付給御史,審問調查事情真?zhèn)?,來消除了天下的懷疑。雖然最終沒有這樣做,但自此文應做事時,再也沒有人敢說什么的了,后來文應突然因為放縱專橫的罪名被處死了。
 元昊謀反,朝廷要對西部用兵,授與王堯臣為陜西體量安撫使。王堯臣探察四面的路的山川地勢和艱險程度,回去就說哪一路應該增加多少兵力,哪一路賊兵不會攻打,哪一路應該緊急備戰(zhàn)。說到諸位將領才能的長短,全都頭頭是道,推薦了20多個可以用得上的人,后來這些人都成了名將。當時,邊關的部隊剛好在好水打了敗仗,任福等人戰(zhàn)死。當時的韓丞相為主帥,因為指揮失當而被削職為招討副使,出知秦州;范文正公(范仲淹)也因為不知道元昊的謀反而與元昊有過書信來往被削職為招討副使,出知耀州。王堯臣于是說這兩個人是天下的首選,他們忠義智勇,名揚于夷狄,不應該因為小小的緣故就棄置不用。況且任福是因為違背了節(jié)度制度而失敗戰(zhàn)死的,更不能因此而嚴格地懲罰過他的主將。由于王堯臣的這些言辭沒有投合宰相的心意,等到王堯臣其他的奏議到時,就將其中的大多數(shù)擱置而不施行。第二年,賊兵侵入涇原,在定川大戰(zhàn),殺了大將葛懷敏,定川就是王堯臣當時指出要緊急備戰(zhàn)的地方,因此大家開始認為他的話是可信的,而以前所擱置起來的奏議,都一一被施行了。
 當初,宦官張永和剛開始用事,請求向百姓收取十分之三的房屋稅以用以國事。令下到了三司而停滯,永和暗地里派人賄賂王堯臣,王堯臣堅持認為那是不可行的。
 京師多次流傳王堯臣的謠言,皇上的左右也經(jīng)常說他的短處?;噬蠈@一切都不管不問,而王堯臣也都像以往一樣做事。
 王堯臣處理政事時,遇到有所不同的論議時,一定會反復研究,堅持原則,然后就停止,絕不會堅持己見。在皇上面前,所說到的天下利害很多,而至于施行的,也從來沒有自夸過。
 王堯臣為人純正質樸,即使富貴顯赫時也不忘節(jié)儉。王堯臣對待別人全都真誠,沒有虛假掩飾,善于識人,常常稱譽別人,所推薦的人成為當時名臣的很多。有文集五十卷。在臨終前,他口授他的弟弟要寫下了作為忠臣的最后奏章,奏章中強調要以宗廟自重,心懷皇嗣未立的憂患?;噬蠈Υ朔浅8锌鹊浇o王堯臣發(fā)喪時,停止上朝一天,并加贈他為左仆射,太常又追加謚號為“文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