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來源于 曬藏會 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圓明園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 園內(nèi)建筑精美 涵蓋古今中外百態(tài)景觀 仿若人間仙境 有“萬園之園”之稱 其中著名的 十二獸首噴泉時鐘 位于園內(nèi)海晏堂 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 150年輝煌付之一炬 浮華消散,只剩斷壁殘垣 包含十二獸首在內(nèi)的130余萬件珍貴國寶 從此開啟長達百余年的海外漂泊 互聯(lián)網(wǎng)第一歷史短視頻!你敢不敢點一下“訂閱”試試? 在國人的努力下 如今已有八尊獸首回歸祖國 2019年7月20日至7月28日 牛、虎、猴、豬 四大獸首及戰(zhàn)國時代前青銅器等 現(xiàn)身張家口 跨越數(shù)百年滄桑歷史 以瑰寶為媒介 弘揚國粹文化 訴說興衰榮辱 四大獸首圖 獸首之珍貴,要從他們自身說起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的噴泉的一部分,是清朝乾隆年間鑄造,由宮廷西洋畫師意大利人郎世寧主持設(shè)計,法國人蔣友仁監(jiān)修,宮廷匠師制作。中西合璧的雕塑作品,在東西方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不算稀奇,但它們誕生在“閉關(guān)鎖國”的240年前,在中西雕塑交流史上寫下濃重的一筆。 海晏堂 十二生肖獸首銅像為獸首人身,頭部為宮廷所煉制的紅銅,內(nèi)含諸多貴重金屬,顏色深沉,內(nèi)蘊精光,歷經(jīng)風雨而不銹蝕。身軀為石質(zhì),中空連接噴水管,每隔一個時辰(兩小時),該時辰對應(yīng)的生肖像便從口中噴水,成為罕見的水力時鐘。 十二獸首 它們曾在皇家園林中享受著盛世的繁華與平靜,以按時噴泉和正午的合奏而聞名世界,卻在列強的炮火與烈焰中折損。1860年英法聯(lián)軍侵略中國,火燒圓明園,火勢三日不熄,獸首銅像隨著眾多金銀玉石、書畫寶藏一同流失海外。 國寶回歸艱難歷程 2000年4月佳士得和蘇富比拍賣行在港拍賣猴、牛、虎三個獸首的消息,引起了國人的極大憤怒。原本只是代表保利集團競拍另外兩件乾隆年間的瓷器的負責人立刻打電話請示保利總部,一場搶拍國寶的計劃拉開序幕。 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收藏的獸首 最終中國保利集團公司以700萬元港幣拍得牛首、740萬元港幣競得猴首,而虎首則以1400萬港幣成交。2003年9月,何鴻燊向美國一基金捐款600余萬元將豬首銅像購回。自此,流落海外140多年后,四大獸首終于回歸故里,永久收藏于北京保利博物館。 7月20日,豬、猴、牛、虎四大獸首在張家口首次展出(國家一級文物非仿品),難得一見的國家瑰寶在家門口就可以觀看,保利集團將為張家口人禮獻一場增強愛國情懷的展覽。 國之瑰寶、千載難逢 浩瀚五千年的中華文明長河中,國之瑰寶被賦予生命,被歷史賦予傳奇色彩。 本次在保利·中央公園示范區(qū)共展出國家瑰寶文物31件,包括世界著名的圓明園牛、虎、猴、豬4個獸首、戰(zhàn)國時代前的青銅器3件、元至清朝的鎏金佛像11件、清朝玉器12件。 鳳鳥蟬紋鼎,通高33.5cm,重6.1kg,是商代晚期銅鼎中的精品。 嵌銅蟠龍紋壺,兩件成對,通高28.3cm,戰(zhàn)國時代銅壺。 遂公盨,距今約2900年的西周中期的一件食具,內(nèi)底所鑄98字銘文,記述了“大禹治水”與“為政以德”等內(nèi)容。 本次展出清朝玉器(向左滑動查看) 2019年7月20日至7月28日 張家口 保利·中央公園示范區(qū) |
|
|
來自: gs老張 > 《藝術(shù)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