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條號 尋果記 桃樹,起源于中國西南山谷地區(qū),因此長期的自然選擇決定了桃樹的生長發(fā)育特性。喜光旺長以及結果部位外移問題,是我們生產中面臨的問題。傳統(tǒng)的栽培技術往往出現結果部位外移嚴重的現象以及夏季桃樹旺長現象。 桃花芽的生理分化期或花芽分化臨界期主要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夏季此期樹體得不到理想的光照,會嚴重影響花芽分化。并且伴隨著內膛黃化,結果部位外移;病害多發(fā),藥劑難防等情況。因此夏季做好桃樹樹體的調控,是種好桃樹,出好果的關鍵。 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這個問題,拋磚引玉。歡迎大家留言指點。 限制根系生長 根系是桃樹生長發(fā)育的重要器官,萬物生長離不開根本。栽培過程中通過限制根系的生長,達到合理的根冠比。有利于樹勢穩(wěn)定。常見的限根栽培技術在葡萄上應用廣泛。南方地下水位高,種植桃樹起壟栽培便是一種限根栽培的類型。當然北方桃樹也提倡限根栽培。 限制根系生長,不是說不讓其生長。這里有一個根系冗余理論作為限根栽培的基礎。小樹時期利用限根起壟栽培,往往可以有更大的生長量。這和優(yōu)化肥水管理有很大的關系,起壟后的生長量明顯增加。 夏季修剪 地下部分根系修剪: 斷根處理也是限制根系生長的一種措施,同時也是修剪的手段。斷根的時期需要把握。秋季基肥使用過程中斷根,有利于根系生長,此期斷根后恰逢根系第二次生長高峰。斷根迅速進行再次生根,而去生根數量明顯增加。所以說秋季斷根處理有利于根系生長發(fā)育,有利于樹體的貯藏營養(yǎng)的積累。 夏季高溫季節(jié)斷根,此期斷根往往要在7-8月間進行,斷根目的是抑制養(yǎng)分的吸收。此期環(huán)境以及土壤溫度偏高,不利于再次生根,因此造成了養(yǎng)分吸收虧缺。這種虧缺正是我們想要的。至于具體斷多少根系,需要根據品種和樹勢來調節(jié)。斷根想要配套的機械。 地上部修剪: 7-8月進入雨季,雨水多,濕度大,溫度高,新梢處于二次生長高峰,樹冠容易郁閉。因此對主枝過旺者繼續(xù)摘心,內膛所有直立旺條進行疏剪或摘心。重點在于疏除多余的副梢,使冠內風光通透,枝條充實,芽質飽滿。早熟品種此期采后處理到位,可以不處理或者適當打開光路,不能大動手術,防止二次枝頻發(fā),影響來年產量。中晚熟品種可以在采收期半個月進行修剪,促進果實品質的形成。 秋季修剪,此期新梢大多停止生長,對未停長者,普遍進行一次打尖,把嫩梢全部剪去,促壯枝條,保證花芽分化質量。此期可以對于旺樹可以進行帶葉修剪,修剪量可以是全樹30%,一定要注意如果樹勢弱不建議大量帶葉修剪。此期郁閉園內膛葉片黃化嚴重,一定要進行修剪。 化學調控 利用pbo,多效唑以及高濃度氨基酸,進行化學調控。生產中多效唑和pbo使用最為常見。用于桃樹控旺處理,使用在7月-8月為主。 7月中旬前后生產上常用150倍左右的15%的多效唑進行第一次控旺,第三次用到200-300倍,具體根據樹體發(fā)育。 使用pbo進行,同樣在此期進行控制,濃度一般使用到100-120倍(華葉)。一般使用次數相對偏多。盛果期大約20天左右一次,使用4次左右。相對于多效唑來說,對于口感影響小。 肥水調控 每生產桃果100千克,樹體約需吸收0.46千克氮、0.29千克磷(P2O5)、0.74千克鉀(K2O)。傳統(tǒng)化肥施肥量為樹體吸收量的1.5-2倍。科學管理模式按吸收量平衡供應。 對于生產中偏施氮肥的現象必須改正,土壤增碳減氮,增加土壤有機質,減少土壤有效氮含量。 以上主要針對樹體旺長的桃樹,桃樹栽培中還會出現樹體衰弱現象。針對弱樹冬季重剪復壯,增加化學肥料的用量,與此同時土壤改良必須同步進行。防止復壯過程中腐爛了,流膠病等病害的加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