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灸治療各論(三) 考點七:痿證的經絡辨證、治法、處方配穴、操作及方義分析 考點擊破 1.經絡辨證 主癥肢體軟弱無力,筋脈弛緩,甚則肌肉萎縮或癱瘓。 (1)肺熱傷津型 兼見發(fā)熱多汗,熱退后突然出現(xiàn)肢體軟弱無力,心煩口渴,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脈細數(shù)。 (2)濕熱浸淫型 肢體逐漸痿軟無力,下肢為重,微腫而麻木不仁,或足脛熱感,小便赤澀,舌紅,苔黃膩,脈細數(shù)。 (3)脾胃虛弱型 肢體痿軟無力日久,食少納呆,腹脹便溏,面浮不華,神疲乏力。 (4)肝腎虧損型 起病緩慢,下肢痿軟無力,腰脊酸軟,不能久立,或伴眩暈耳鳴、甚至步履全廢,腿脛肌肉萎縮嚴重,舌紅少苔、脈沉細數(shù)。 2.基本治療 [治法]祛邪通絡,濡養(yǎng)筋脈。以手、足陽明經穴和夾脊穴為主。 [主穴]上肢:肩髑 曲池 合谷 手三里 外關 頸、胸部夾脊穴。 下肢:髀關 伏兔 足三里 陽陵泉 三陰交 腰部夾脊穴。 [配穴]肺熱傷津加尺澤、肺俞;濕熱轟襲絡加陰陵泉、大椎;脾胃虛弱加脾俞、胃俞、中脘;肝腎虧損加太溪、腎俞、肝俞、太沖;上肢肌肉萎縮加手陽明經排刺;下肢肌肉萎縮加足陽明經排刺。 [操作]夾脊穴向脊柱方向斜刺。肢體穴位可加用灸法,亦可用電針。大椎、尺澤可用三棱針點刺出血。 [方義分析]陽明經多血多氣,選上、下肢陽明經穴位,可硫通經絡,調理氣血夾脊穴為督脈之旁絡,又與膀胱經第一側線的臟腑背俞相通,可調臟腑陰陽,行氣血。三陰交健脾益腎、濡養(yǎng)筋脈。筋會陽陵泉,可疏調經筋。 考點八:中風的治法、處方、配穴、操作及方義分析 1.基本治療 (1)中經絡 [治法]醒腦開竅,滋補肝腎,疏通經絡。以手厥陰、督脈及足太陰經穴為主。 [主穴]內關 水溝 三陰交 極泉 尺澤 委中。 [配穴] 肝陽暴亢加太沖、太溪;風痰阻絡加豐隆、合谷; 痰熱腑實加曲池、內庭、豐隆; 氣虛血瘀加氣海、血海、足三里; 陰虛風動加太溪、風池; 口角歪斜加頰車、地倉; 上肢不遂加肩髃、手三里、合谷; 下肢不遂加環(huán)跳、陽陵泉、懸鐘、太沖; 頭暈加風池、完骨、天柱; 足內翻加丘墟透照海; 便秘加水道、歸來、豐隆、支溝; 復視加風池、天柱、睛明、球后; 尿失禁、尿潴留加中極、曲骨、關元。 [方義分析]內關為心包經絡穴,可調理心神,疏通氣血。督脈入絡腦,水溝為督脈穴,可醒腦開竅,調神導氣。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穴,可滋補肝脾腎。極泉、尺澤、委中,疏通肢體經絡。 (2)中臟腑 [治法]醒腦開筠,啟閉固脫。以手厥陰經及督脈穴為主。 [主穴]內關 水溝 百會。 [配穴]閉證加十二井穴、太沖、合谷;脫證加關元、氣海、神闕。 [操作]內關用瀉法;水溝用雀啄法,以眼球濕潤為佳;十二井穴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太沖、合谷用瀉法,強刺激;關元、氣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闕用隔鹽灸法,直至四肢轉溫為止。 [方義分析]內關調心神,水溝、百會為督脈穴,可醒腦開竅。十二井穴點刺出血,可接通十二經氣,調和陰陽。配太沖、合谷,平肝息風。關元為任脈與足三陰經交會穴,灸之可扶助元陽。神闕為生命之根蒂,真氣所系,配合氣??梢鏆夤瘫?span>,回陽固脫。 考點九:眩暈的治法、處方、配穴、操作及方義分析 1.基本治療 [治法]平肝化痰,化痰定眩。以足少陽經、督脈及手足厥陰經穴為主。 [主穴]風池 百會 內關 太沖。 [配穴]肝陽上亢者,加行間、俠溪、太溪;痰濕中阻者,加豐隆、中脘、陰陵泉。 [操作]毫針瀉法。眩暈重癥可每日治療2次。 [方義分析]肝經為風木所寄,與膽經相表里,取膽經風池和肝經太沖,清瀉肝膽,平抑肝陽。內關寬胸理氣,和中化痰止嘔。百會用瀉法,可清利腦竅而定眩。 虛證 [治法]益氣養(yǎng)血,定眩。以足少陽經、督脈穴及相應背俞穴為主。 [主穴]風池 百會 肝俞 腎俞 足三里。 [配穴]氣血兩虛者,加氣海、脾俞、胃俞;腎精虧虛者,加志室、懸鐘、三陰交。 [操作]風池用平補平瀉法,肝俞、腎俞、足三里等穴用補法。 [方義分析]陽明經多血多氣,選上、下肢陽明經穴位,可硫通經絡,調理氣血夾脊穴為督脈之旁絡,又與膀胱經第一側線的臟腑背俞相通,可調臟腑陰陽,行氣血。三陰交健脾益腎、濡養(yǎng)筋脈。筋會陽陵泉,可疏調經筋。 真槍實練 1.下述治療痿證的配穴中,正確的是(多選) A.肺熱傷津者配尺澤、肺俞、二間 B.濕熱襲絡者配豐隆、大椎、行間 C.脾胃虛弱者配脾俞、胃俞、關元 D.肝腎虧損者配太溪、腎俞、肝俞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答案與解析:ACD。此題旨在考查痿證的辨證選穴。 考點點撥 此考點較為重要,可與中醫(yī)內科部分痿證中的內容相結合,理解記憶。 2.治療中風中臟腑的主穴是(單選) A.內關、外關 B.內關、百會 C.內關、水溝 D.內關、合谷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答案與解析:C。內關調心神,水溝醒腦開竅。 3.選取水溝、十二井穴、合谷、太沖、內關穴,針刺用瀉法,主治的病證是(單選) A.頭痛 B.眩暈 C.中風脫證 D.中風閉證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答案與解析:D。水溝、十二井穴、合谷、太沖、內關穴,針刺用瀉法,可起到開竅啟閉的作用,故用來治中風閉證。 考點點撥 中風中經絡和中臟腑都會用到內關和水溝兩穴。合谷與太沖相配,稱為“開四關”。趣味記憶:中臟內關與水溝;中經委尺更三極。注釋:中臟腑—內關、水溝;中經絡—內關、水溝、委中、尺澤、三陰交、極泉。 4.針灸治療肝陽上亢眩暈,宜首選的腧穴是(單選) A.肝、脾經穴 B.肝、膽經穴 C.脾、腎經穴 D.脾、胃經穴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答案與解析:B。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眩暈針灸治療原則的掌握程度。肝陽上亢型眩暈的病位在腦,與肝膽關系密切,治則應是平肝潛陽止眩,取肝、膽經穴為主。 考點點撥 頭痛和眩暈的基本處方都會用到風池和百會兩穴,可對比記憶。重點掌握主穴內容。 編輯:青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