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覺中講解太上第一講

 不惜身命利有情 2019-07-18

【中和課堂】《太上感應篇》

余覺中 中和文化 2015-05-31

《感應篇》所列善惡,雖大半從事跡上說來,然返而求之,一一皆起于心。心也者,感之主而應之機也。一正其心,諸善畢集,讀《感應篇》,當思此旨。

---止唐先生


20130505覺中講解太上第一講

經(jīng)文內(nèi)容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講課內(nèi)容

這兩句話是整個《感應篇》的宗旨,它后面的話都是為了說明這個道理的。什么叫禍福?人一般遇到心里不希望的事情的話,就習慣把它當作禍。從總體上來看,禍福是已經(jīng)比較大的后果了,如果是從具體而微的角度講,我們就叫它吉兇。但這種禍福往往又可以相互轉化,而怎么轉化全靠我們的自心。來的這個東西是你特別不希望的,但是它發(fā)生了,對于你來說就是兇、是禍。可是從另外理的角度上看,就像王善人講的那樣,“天給人加福是逆著來的”,意思是天要真給你福的話,它是反著給你的。表面上好像給你一個禍,這個禍來到你身上是為什么?首先通過這個禍來提醒自己不足的地方,或者通過這個禍把過去的債給它還了;或者作為前車之鑒,明白了這個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后再遇到就不會發(fā)生比這更嚴重的問題了。你如果真這么想的話,所謂的禍也就轉化了。那么這里首先講就是“禍福無門”,這個“無門”是“沒有一定”、“無端”的意思,就是禍跟福它并不是說非要給某人,而是“天道無親,唯與善人”,老天沒有說對某一個人好,對某一個人壞??墒俏覀冊谏钪锌矗行┤烁夂?,有些人災難多,這種現(xiàn)象似乎是沒有定數(shù)的,那么原因是什么呢?“惟人自召”,自己招來的,禍是自己招來的,福也是自己招來的。我們曾經(jīng)講到命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窮理盡性以至于命”,“天命之謂性”,這個是“形而上”的層面。但我們平常一般人用的這個命,就是一種命運,是一生當中禍福的一種際遇,是運氣好或者不好這個層面意義上的。所以在這個層面上,我們?nèi)司唧w的遭遇,運道的好壞以及禍福,就都是自己招來的。那么這是怎么招來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這兩句話里面講了一個報應的問題,而這個報應按現(xiàn)在物理學講就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是要遵循天道的,而整個天道它又是圓的,既然是圓的,就有一種循環(huán),就是當我們發(fā)出一個東西時它要返回來。比如我們站在山谷里面一吼,這個聲音發(fā)出去后,因為它有聲波,一碰到山體就折返回來成為回音。而這個影就像人如果站在燈光或日光都下會有一個影子,因為有形才會有這個影,沒有形就不會有這個影。所以《尚書》里面有一句話跟《感應篇》講的非常契合,就是“惠迪吉,從逆兇,惟影響”?!盎荨笔琼樀囊馑迹暗稀笔堑赖囊馑?。我們?nèi)巳绻樦雷鍪虑?,它就是吉祥的,如果逆著道,那么就有兇禍來了?!拔┯绊憽钡摹坝啊笔怯白樱绊憽笔锹曇?,這個是我們?nèi)粘I钪卸伎梢杂^察得到的。有影子是因為你有一個形,影子正不正跟你形正不正有關。所以物理現(xiàn)象的這種反作用力,我們是可以經(jīng)驗到的。那么經(jīng)常從心里發(fā)出一個東西,它會不會回到我們身上呢?這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可以體驗到。比如我們表面對一個人客客氣氣,心里卻特別瞧不起他,或者特恨一個人,你看他看到你喜不喜歡?實際上這種心理發(fā)出來的和返回來的都是對等的。你真心感謝一個人的時候,他回饋給你的也是讓你喜歡的;你仇恨某人的時候,他回饋給你的感覺也是不好的,這是我們?nèi)粘I钪卸寄芙?jīng)驗到的一個東西。

“如影隨形”這個比喻還有一個好的地方。比如我們一般人有一個想不通的現(xiàn)象,就是總感覺好人反而多難,壞人卻經(jīng)常逍遙法外,而且還享受高官厚祿,生活過得特別好。這從現(xiàn)實角度看好人似乎不見得有好報,壞人也不見得有壞報,這是我們?nèi)粘=?jīng)驗到的一個現(xiàn)實。但這個“如影隨形”卻是講了另外一個道理,就是我們這個影隨著燈光的角度不同而在變,比如中午的時候影子很短,到太陽正中的時候好像還沒有什么影子似的,黃昏的時候影子又被拉得長長的。也就是影子離我們越近,它就越短;離我們越遠,它就越長。人的這種報應也是如此,它是有個時間差的。

我們平常講“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但是瓜和豆的成熟期不一樣,一個種下去可能幾十天就能收獲,一個可能需要好幾個月。有些植物比如桃子一年才結一次,《西游記》里講還有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果的,這都是有時間差的。那么這個時間差和什么有關呢?是和善惡的輕重有關。我們做的小善、小惡時間差短,馬上就能回報,而大善、大惡的回報時間就要長些。這樣我們再看為什么好人多難,因為他是一個好人,不會做大壞事,但有的時候他不明道理,也會做一些小壞事,但他一直都想做一個好人,所以老天就讓他很快悟到了。這就像衣服有點臟,撣一撣就讓它干凈了,因為自己覺得不撣的話受不了,而這也很簡單就弄干凈了??墒悄氵@衣服實在太臟,如果不用洗衣機或者高效的洗衣劑根本就不行的時候,這下你可能就擱在那邊的時間就要久一點了。所以假如一個人做了特別大的壞事他還沒有惡報的話,不是因為不報,而是因為需要長一點時間,但如果一報就非常麻煩,可能連命都承受不起了。所以一個人如果經(jīng)常覺得自己想做好人卻經(jīng)常碰到倒霉事,這反而恰恰是好事,這就是“如影隨形”這么一個道理在里面。

善惡不可能不報,有的時間長,有的時間短,這時間長短跟什么有關?因果是一個圓,每一顆正常的種子最終肯定會發(fā)芽的,發(fā)出芽就叫果。種子本身是因,但種子發(fā)不發(fā)芽還有緣的因素?,F(xiàn)代考古時發(fā)現(xiàn),即使幾千年前的種子現(xiàn)在種下去還可能發(fā)芽。但因為它被放在壇子里,而不是放在土壤里,所以它雖然有潛力但不發(fā)。你要讓它結果,就要將它種到土壤里,再加上陽光、水分這些緣就能夠長出來。所以這四句話,假如你對它有一種深入的體悟,那么以后至少會在遇到逆境的時候,或者碰到倒霉事的時候,能夠做到不怨天尤人,因為你知道這一切倒霉的事情不是老天對你不好,也不是別人對你不好,而是你自己招來的。

所以佛家講自作自受,自作是因,自受是果,你的受是因為你的作。但這句話說說很容易,安慰別人有時候也喜歡用,可碰到實際問題時,我們真能這么想嗎?如果你真能這么想,這個禍就變成福了,因為你不怨天尤人了。我經(jīng)常比喻說這就像你向某人借了一筆錢,你記得借過他錢,當你有錢的時候,他說現(xiàn)在需要這筆錢,問你能不能還時,你可能就非常愿意還,而且還很感激他??扇绻窃谀愫芪ky的時候,或者沒錢的時候,使勁向你要債,這時你可能就不太愿意?;蛘吣阃私桢X這事,而又在你最沒錢的時候,他還以你最受不了的方式來逼債,這時你是什么感覺?所以我們以這種不好的心態(tài)去面對一些災難和不幸的時候,實際上就是我們忘掉了這條最基本的原則,因為災難不會無緣無故找上我們的。

上回說過我被騙的那些錢,我當時就是這樣想的,如果我從來沒有通過這種騙人的辦法去謀取這些不義之財?shù)脑?,老天不會讓我在這個地方損失的,否則就沒有天理了。如果那個人恰恰能騙成功,那說明我過去欠過他的,我自己忘了,他通過這種辦法把我這個債還了。這其實也是好事,無債才能一身輕,就那么簡單的一個道理。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命運又是掌握在我們手里的。因為人認識命運會有兩個偏,一個偏就是宿命論,認為一切命運就是老天注定的,然后你就把這個罪名加到老天頭上,說老天有偏心,對某些人好,對某些人不好等等。還有一個偏就是認為命運全是偶然性的,沒有必然性,那么人就可以胡作非為了。因此命運如果從現(xiàn)實發(fā)生的角度看,它是注定的。就像我們看到了花、豆這個果,那以前肯定是下過種子,當它具備了合適條件才能產(chǎn)生這個果,所以只要有果必定有因。但是有因,如果考慮到緣的因素,這個因會產(chǎn)生多種的果,而這是由人自定的。如果一開始就把這個種子拿來給它燒掉,那么它就永遠發(fā)不出芽了。所以為什么修持這么重要?因為修持從某種角度就是在改變你的內(nèi)因,你現(xiàn)在不好的果是你過去種下的,但受到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這個果太苦了,不行,我悟,悟到了我過去原來這么不好啊,那我以后就不做這樣的事了,這下你就滅了這個因,那以后它就不會有惡果了。然后你再通過別的途徑,多做各種各樣的善事,讓更多的人都愿意幫助你,當別人要討債的時候,這些人幫忙給你分擔一下,或者給他擋住,或者能幫忙勸一勸等等,這也會對改變不好的因產(chǎn)生一定的作用。

但既然有了這個因,它肯定還會產(chǎn)生果,但這個果怎么表現(xiàn)是完全掌控在我們自己手里的,也就是說這個命運最終還是自己定的?!对娊?jīng)》里有一個句子講的也是這個道理,就是“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坝馈笔情L久,“言”,先儒有解釋成我的,有些認為它是個虛詞,沒有實際意思。“配”就是合的意思,這個命就是形而上的命,指天理。就是我們一個人要長久的和天理合上,我們做事情、想問題首先要看自己這樣想、這樣做合不合天理,你要經(jīng)常這樣做,因為這個多福是自己求來的。自己的命運好不好用不著找算命先生,因為水平高點的算命先生能算算你過去積累了什么樣的果,它會怎么表現(xiàn),頂多也就到這一點。但是他不會教你怎么去改變,如果你太相信他了,反而不注意怎么去改變自己命運的話,這就像自己欠錢的債主來了,初一來了我逃出去,十五來再提前避開,你只不過干的是這樣的事情。但是你想想這個債躲久了以后它是要有利息的,所以算命先生看似在幫你躲債實際上是害你,你老不想還,老想避開,但是有因就有果,你不可能不還,你越賴的久以后會越慘。

《感應篇》開頭這兩句話是一個大的宗旨。我們平常不管遇到什么樣的事情,碰到善要警惕,碰到惡我們也要好好找自己的問題。但你首先要知道什么叫善,什么叫惡,而這最關鍵的問題是我們的這個心地如何,你做這件事情的出發(fā)點是為了別人好還是想要損人利己。這個出發(fā)點不好就是一種惡,出發(fā)點好就是一種善。但光是出發(fā)點好這個善還不太圓滿,要怎么才算圓滿呢?就是你不僅發(fā)心要好,在后面做事過程中也要做得合情合理,而且還有個方法問題,這兩個合起來才算是圓滿的善。但是惡可能有所不同,惡首先是發(fā)心不好,這個不用說,但是怎么去實現(xiàn)惡這個事情呢?他如果越做的合乎事理可能做得越能成功,那這個惡反而就成為大惡了。就像現(xiàn)在所謂的高科技犯罪,他把人的心理摸得很透,所以怎么騙都能讓你相信,然后又通過高科技的手段,即符合物理的,又能讓法律抓不到。所以如果你發(fā)心不好,你的技術越高,做的越合事理他這個惡就越大。

我們這學期開始要好好從《感應篇》開始,老老實實的去修持它,因為哪怕我們得了圣學的心法,如果沒有這個基礎,它也不太起作用。就像火箭發(fā)動機很好,沒有燃料也沖不破大氣層。先儒們在這個方面下的功夫都很大,比如寫過《人譜》的劉宗周,在晚年專門去記過格,自己犯了什么過,都要給它記錄下來,他們的功夫?qū)嵲谑亲屛覀円话闳送麎m莫及。他這個過能夠反省到念還沒有動出來之前,將動未動,微細的剛冒一點點頭,他都能夠覺察出來。反省一下我自己,現(xiàn)在各種各樣的妄念、惡念,各種不好的念,都已經(jīng)很明顯了,自己都還沒有覺察。因為我們禍福、善惡的根就在這個念上起的,這一念就是能判別善惡的苗頭。做人難就難在這個地方,因為我們一開始修持的時候,原來惡的慣性太大,根本就斗不過它,因為惡已經(jīng)動的時候自己沒有覺察,等它越動越厲害甚至已經(jīng)轉化為行動的時候,我們心靈的力量根本就控制不住它了。這就像開車開得很快,你想馬上急剎車是停不下來的,因為剎車的力量不夠,它來不及。所以顏子能夠不二過,很微細的念頭他都能夠覺察,一覺察到苗頭就給它滅了,滅了以后就是把因掐死,它就不產(chǎn)生那個果了。這個地方我們不修持,對自己這種過的覺察力是很低的,就像在黑暗中看黑暗也看不清楚。人怎么才能看清楚自己的過?必須在無過當中去看自己,才能發(fā)現(xiàn)過。也就是我們必須站在理上去看的時候,我們不合理的思想、行為才能夠被覺察出來。這里面就講到“靜存動察”的問題,這個“動察”的力量足不足是要靠“靜存”得怎么樣決定的。我們這顆心平常從來都是放出去到處亂跑的,從來就沒有靜下來過,你怎么知道自己的心瞎動呢?不可能知道。所以必須有一個東西,讓我們的心能存在一個地方里,而且能時時把它給揪回來放在那里。這個事情很難,為什么難呢?因為歸本的學問是最難的。我們的心很容易受到感官的影響,看到什么,聽到什么,都很容易動心,所以要心歸到本位是多么難的一件事情??!所以這個做人難,它最核心的問題就是這個心怎么能讓它歸本。

我們真要動格,不動格我們反而感到?jīng)]什么,為什么呢?因為你沒有參照物,心在那邊瞎動自己不知道在動,習慣了。但是當你想去制服它的時候,你就必須站在另外一個層面去對待它,這時你就會感受到它的這種兇猛,你覺得似乎越修它,它的反力量越大,以至于我們都會灰心喪氣。但假如我們真用過功夫以后,內(nèi)在本性的力量,它就會開啟那么一點點,下一次可能我們的戰(zhàn)斗力又會強一點。人有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雖然先天之性是我們每一個人本自具足的,但是它隱藏得很深,被我們后天的氣質(zhì)之性給淹沒了,以至于它不能很好的做我們的主人。而這個后天之性,我們看周圍人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受情欲支配的。我們還會創(chuàng)造種種的文化來安慰我們自己,沒有辦法,所以它這個是一個大限制?;浇虨槭裁匆v原罪這個事情?它就是把人的這種后天之性,很難突破情欲的這種力量,把它放到特別高的一種高度,以至于覺得人自己是沒有辦法解決它的。但是你不解決它,人就有苦有罪呀,怎么辦,怎么去超越?它就假設了用一個神的力量來拯救,你去信,神才能保你,這是從宗教角度講的。但從我們理性角度講,實際上是不矛盾的,這個神就是我們的本性或者叫先天之性。也就是我們必須付諸于先天之性才能徹底解決我們的問題,這其實是沒有矛盾的,只不過在論述的時候,儒家更多是從正面講人性是本善的,既然人性是本善的,我們就要好好的學善,才能夠走向光明,擺脫痛苦。所以東方文化以及孔孟之道,都是從正面去引導的。

西方文化是從反面去引導的,你這個原罪自己是沒有辦法去掉的,你只有去信神才能去掉。假如說人沒有那個善性的話,那注定都改變不了,那教育還有什么用呢?就像你是一個泥巴怎么能變成鋼鐵呢?這里面牽扯到教化的一種方式,它的設定不同。荀子講的性惡實際上和基督教講原罪是一個道理,正因為你是性惡的所以要通過教化。荀子同樣強調(diào)教化的重要,學習的重要,你通過學習就可以把惡性改變了,在這一點上都是一樣的。所以《感應篇》實際上是讓我們?nèi)巳吮仨毴プ龅囊粋€事情,那就是知非改過。

清代有一個狀元叫彭凝祉,后來做官做到尚書。他小時候就持《感應篇》,后來考上了狀元,他就極力弘揚《感應篇》、《陰鷙文》。他提出“元宰必讀書”,“元”是狀元、“宰”是宰相。他說并不是讀了《感應篇》你就能中狀元,但如果你做了狀元宰相卻必須要看它。在古代考狀元是很難的,但是彭家接連出了四五個狀元,這在歷史上幾乎是沒有過的。

止唐先生他也講過“修身養(yǎng)性,即一貫之微言,知化窮神,必倫常之克盡,并非棄日用以求功,外吾身而名索?!狈蜃又朗且灰载炛厣蠌叵碌?,先后天它是統(tǒng)在一塊的,出世入世也是不分的。在入世當中去出世,就像荷花,根在污泥里但花在虛空之中開放。那么人要成賢成圣就離不開修身養(yǎng)性,這個性就是我們的本性,要把假的、自私的東西修掉而歸于真。性本來就在那里,只要你不去戕害它,也就是在養(yǎng)它了。我們一行一念,不合理就在戕害這個性?!爸F神,必倫常之克盡”,這里面就講大道的修持不離倫常。因為我們說做人難,最難的就是在克己上面,但是它卻是表現(xiàn)在倫常里面的。你整天跟這個人過不去,看那個人不順眼,家里、單位,都是人與人之間的糾葛,那這個事情就難辦了。只有敦倫才能盡性,還要克己復禮,有克己還有復禮。禮是外秩序,己是內(nèi)秩序,兩個東西要合起來。孟子講修持的六個環(huán)節(jié),后面兩個環(huán)節(jié)是“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人要達到做人最高的這種境界,一定要去敦倫盡性。

所以《感應篇》、《陰鷙文》,它主要是放在倫常里面講的,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該做,都在倫常里體現(xiàn)。但我們?nèi)饲蟮烙袀€偏向,容易“棄日用以求功”。我們往往對功恨容易重視,日用的事很平常,我們反而不會去重視它。如果誰能傳你某一個功,能夠修出什么神通,多貴的錢都愿意掏出來,還會想盡辦法找時間把功給練好。功是有兩面性的,功在助我們的時候,必須要先把這個體立起來。我們?nèi)绻詡w為前提去求這個功,人就容易出問題,所以不能“棄日用以求功”,這是我們很容易犯的一個問題。還有一個就是“外吾身而名索”,不從自己身上去找道,而是跑到外面去找。這是人最容易犯的兩個偏,但要想扳過來卻是太難太難了。所以從這些角度來看,對《感應篇》和《陰鷙文》這樣的善書,我們就會以另外一種眼光去看它,知道這才是大道的根基。因此這一塊我們能夠認識到位了,然后在實踐當中再去做,就會有不一樣的感覺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