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福林媽咪
一般來講,坐在后排的同學的確是學習成績不怎么好,但是如果努努力,是可以有所進步的,怎么老師就非要說那些同學不是上學的料呢。將這個事情跟一個當老師的朋友講了講,她說:“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其實當了幾年老師之后,是能夠一眼看出來的。” 這么一說,我就能更奇怪了,難道這些學生腦門上寫了“我不是學習的料”這幾個大字嗎?朋友給我解釋一番之后,頓時明白了,因為有些同學身上的特征表明了自己不愛學習,比如下面3個特征,如果你家孩子都具備,那真就不是學習的料。 1、學習新知識的時候,眼里沒有渴望的眼神 喜歡學習的孩子,當老師講到新知識的時候,眼睛里都會流露出渴望的眼神,就像是小的時候孩子問父母“十萬個為什么”的樣子,總是對很多不知道的知識充滿了好奇,充滿了對未知領域探索欲。 但若是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對新知識的渴望,就說明孩子對知識是缺乏興趣的,一方面可能是孩子不喜歡這門學科,對這門學科沒有興趣,另一方面就是孩子的確是對學習沒有興趣。 第一種可能還算是好的情況,父母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學科進行培養(yǎng),但是第二種可能就很難辦了,因為孩子不喜歡學習,硬逼是沒有用的。 2、一下課,就想往外跑 記得以前上數(shù)學后,老師還沒有下課,個別同學就想從后門偷偷溜走,而有些同學即便是下課了還要去問老師問題。這其實就是很明顯的差別,就拿數(shù)學這門學科來講,本身就是比較考驗智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很多孩子都很難理解,所以一到下課,愛學習的孩子就會找老師講個清楚。 而那些一下課就想往外跑的孩子,排除想上廁所的孩子,其余大多是想要出去玩。雖然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課堂的知識還沒有學會就想出去玩,對孩子而言,不會的知識就會越來越多,以后就算想要好好學習,也很難再追上了。 3、成績出來后,沒有任何的情緒波動 只要是對自己的學習有過努力付出孩子,等到成績出來后,不管是考得好還是考得不好,情緒上肯定是會有所波動的??嫉贸煽兒茫⒆涌隙〞憩F(xiàn)得很開心,而考得不好的同學,若是認真的努力學習了,肯定是會比較沮喪。 但是不管自己考得好或者不好,都沒有什么特別明顯的情緒波動,說明孩子對成績是不重視的,這也說明孩子對學習不重視。可能是孩子以前努力沒有得到成績上的收獲,所以“破罐破摔”了,其實這是孩子抗壓能力太差了,因此為了不承受學習的壓力,就不再用心學了。 這三個特征,在孩子身上是能夠很明顯感受到的,所以在老師眼里,學生的一舉一動老師都能看出來是否熱愛學習,是不是學習的料。若是你家孩子有這3個特征,父母要及時跟老師溝通,畢竟孩子學習的路還很長,盡早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興趣,以免孩子被學霸們越甩越遠。 孩子生下來就是孩子,可我們生下來并不是父母。從備孕到孩子成長,寶媽會遇到很多問題,加入圈子,你能向育兒專家提問,還可以和其他寶媽交流,讓我們一起來一場媽媽的自我修行吧!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