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選定親魚與繁殖 1、選種 首先,公魚母魚一定要健康強壯并且性成熟(建議選半年以上魚齡的種魚)。 繁殖純種魚的話,一般認為斗性足、尾展大、拉絲長、體型好、發(fā)色鮮艷、紋路全直或者有特點的為佳,當然并沒有具體標準,更多的是看你自己的愛好。有時候往往會為了魚身上的某一個突出優(yōu)點而暫時忽視其他缺點。 繁殖雜交魚的話,那就更復雜了,除了以上那些條件,還要參考前輩們總結出來的雜交改良公式。這里就不展開說了,新手可以到論壇的“斗魚深入討論區(qū)”看各種精華帖。 當然,如果你定下目標,立志要培育出屬于你自己風格的國斗,那你就要更努力了。 子代不一定就能夠沿著理想的方向前進,優(yōu)化和定向選育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技術、經驗和恒心。改良絕不是一兩代魚就可以出成果的,除了努力有時候還需要點運氣。 怎樣挑選公母? 成熟的公魚單養(yǎng)的話會吐泡,攻擊性很強;成熟的爆卵母魚肚子較大,有時候會出現“婚姻紋”,很容易辨認 公魚,母魚圖片。 2、交配 野外國斗的繁殖期為清明后至冬至前,繁殖能力強悍。國斗繁殖溫度最適宜為25~27度,這個溫度下魚比較活躍,排出的卵也很快孵化。當然,人工繁殖不論四季,只要溫度合適都可以。 關于繁殖缸和育苗缸的選擇 方案一: 在公魚原本的單養(yǎng)缸(容量不小于12L,至少是20*20*30的單缸)繁殖。 這里有個小技巧:為了提高配對成功率,可以先用隔離盒(如圖)把母魚掛在魚缸上一起養(yǎng)著,給個機會讓它們先談談心。然后給種魚加強營養(yǎng)好好補補,為了讓小魚能夠吸收更高質量的卵黃,有助于渡過開口期。 當你看到公魚吐的泡越來越多了,母魚也開始不斷扭屁股時,就證明時機成熟(一般3天內都可以),這時候把母魚放進去成功率就會很高。避免了有時候母魚被公魚打死的慘案。 放母魚進去后,最好用遮光的板或者一塊布把魚缸圍起來,盡量別打擾到種魚。該方案需要等出苗后,把魚苗撈到另外的育苗缸(同樣容量不小于12L,水位約10cm,方便下一步開口)。 優(yōu)點:公魚主場作戰(zhàn),成功率較高。方便觀察,甚至拍照錄視頻,發(fā)布到論壇跟大家分享喜悅。 缺點:需要把握好時機(撈苗最好在剛孵化,還在水面打圈圈的時候),而且苗可能撈不干凈。另外,把苗轉移到育苗缸,存在一定的風險。當然,更安全的做法是把原缸水抽去育苗缸,就不用擔心水質和水溫的變化。 方案二: 把公母一起撈到育苗缸(可以用整理箱)繁殖。等出苗了,把種魚分別撈走,留下魚苗。 優(yōu)點:適合同時繁殖多窩,而且整理箱移動起來靈活,不占位置。 缺點:公魚到了新環(huán)境,有時候需要時間適用才能成功繁殖。 關于繁殖缸的布置 放點水草葉或者泡沫塊,總之是能浮在水面的東西。也有人喜歡用欖仁葉,具有一定的催情功能,也是不錯的選擇。目的是為了方便公魚積聚泡巢。 合缸后,一般公魚會攻擊母魚,母魚愿意的話就會垂直身體扭著尾巴等候公魚;不愿意的話就躲在一角。這一過程持續(xù)時間不等,有時候放下沒幾分鐘就ooxx,有時候幾天都沒反應??偟膩碚f,國斗繁殖成功率還是很高的,大部分都可以在1天內完成。 配對期間無需喂食,如果繁殖成功,你就會看到公魚單獨守在泡巢下面,并且把母魚趕到角落。 ◆如果你剛剛選用了方案一,那么你可以先不用理,等到魚苗完全孵化聚集在水面還不會到處游的時候,用杯子連水帶苗一起撈走,轉移到育苗缸,水位同樣不超10cm,方便下一步開口。 ◆如果你選用了方案二,這時候我們可以有兩種做法: ■做法一: 把母魚撈走了,讓母魚好好休養(yǎng)。留公魚守巢公魚會給卵提供氧氣并把沉水下的卵吐回浮巢,也會吃掉死卵,你會看到一個稱職而偉大的父親,可以一直讓公魚帶到小魚平游后再撈出。 注意:有的公魚在看巢過程中受驚嚇會吃掉卵,所以撈母魚時候一定要輕點,可以選擇在晚上撈,盡量少打擾公魚。 ■做法二: 直接把公母都全撈走,把水位降到10cm以下,讓卵自然孵化。這樣的話孵化成功率可能沒公魚守巢那么高但是避免吞卵的風險。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白卵太多的話也有可能壞水,所以需要及時吸走未孵化的白卵,是個大工程,需要耐心。 第二章:幼魚喂食 當小魚孵出來后才是我們忙的時候。中國斗魚相對于大部分熱帶魚來說產的**較少,小魚開口存在一定困難更需要我們耐心的照顧。基本上做好幼魚喂育這一關,后面的國斗養(yǎng)殖就輕松了。 受精卵經過24~36小時左右就會孵化,孵化后2~3天都是吸收卵黃,然后開始平游,平游后2天開始起飛,就是滿缸游。一般是起飛階段后開始喂食,俗稱的開口。算一下的話就是開口時間在于剛孵化后5~7天內,因魚個體差異而定。 下面分別說說用于開口的幼魚食物。 自生自滅 說真的認識好多朋友都就這樣讓他們自生自滅。有的人是嫌麻煩,有的人是繁殖過多,不過你即便不管它們也要做做前期工作。 找個30cm以上大點的缸放到陽臺那,隨便養(yǎng)點草曬出點綠水,然后將小魚放進去吧。這樣可以有點綠水,有點微生物,最后最強的那少量苗會留下來吧。這樣留下來的個體肯定出眾。 關鍵一點是放越少的魚越大的水體成活率越高。 ps:這是沒辦法中的辦法。 推薦指數:☆ 蛋黃水 煮熟的蛋黃喂小魚,用多少就取多少,剩下的用保鮮紙密封放冰箱保存。取少量放到個小杯子里,用魚缸水化開,再用滴管吸到缸里投喂,如果用于開口還得用絲襪等密網隔離出小顆粒。 由于蛋黃容易壞水,正確的使用方法應該是將隔好的蛋黃水滴落魚缸后等大概半小時就要將剩下來的蛋黃用針筒抽走,不然很容易壞水。 由于幼魚對不動的食物不大感冒,所以想用蛋黃水喂食的話缸不能太大,水位也不能太深,方便小魚能容易的吃到。但是水體小就就更容易壞水了,所以只有少喂多餐,多抽剩蛋穩(wěn)住水質。 壞水是一缺點,另外一個缺點就是營養(yǎng)不足,往往用蛋黃水比下面要提到的幾種開口食物要慢很多很多。雖然蛋黃好找,如果作為小魚食物更需要你的耐心。 ps:材料雖然好找,但更考驗你的耐心,操作繁瑣。 推薦指數:★
飼料粉(脫殼豐年蝦) 飼料粉(脫殼豐年蝦)開口比蛋黃水更難一點。用木舂之類的工具把飼料磨粉投喂。 因為初期小魚對死物興趣不大,這里有個方法就是重復幾次把沉底的飼料粉用吸管吸起來,再投喂進去。小魚一般對下落過程中的飼料感興趣,吃的會多點,成為習慣后即便飼料沉底了小魚也會吃。 在我看來飼料粉不太適宜開口,但是如果用下面幾種食物開口后幼魚達到8mm后轉飼料粉投喂比較輕松和省力。 ps:如果細節(jié)處理的好,這個方法也可以有一定的成活率。附:《飼料粉帶苗教程》請查看本期推送的第2篇文章。 推薦指數:★★★
草履蟲 即洄水,傳統(tǒng)的幼魚食物。到腐殖質豐富的地方去取種源,對著陽光細心觀察可見有白點懸浮水中。或者用煮過的稻草泡水得到。 在適溫22~24度下一周后稻草培養(yǎng)液由清變云霧證明繁殖成功、草履蟲個體小作為開口料不錯。但是后期營養(yǎng)不足,一般2周后就要考慮轉豐年蝦幼蟲。 推薦指數:★★★☆
微蟲 微蟲是短鯛迷很習慣用的開口食物,種源一般通過魚友相贈或網購。 用小器皿裝滴過酸奶的饅頭培養(yǎng)繁殖很快,投喂水中后能較長時間在水中生存。 缺點就是培養(yǎng)基有股酸爽的味道,不是每個人都接受得了把這東西放家里的。 推薦指數:★★★
水蚤 傳統(tǒng)的小魚食物。住城市的可到花鳥市場購買,所住地方沒賣的可以到田邊水渠里撈取。 大量的話放缸里每天換水一次可活3~4天。如果想養(yǎng)殖就得投喂酵母或者淘米水,需要打氧并且每天換水。喂之前先將大小分離,留下大的水蚤繼續(xù)繁殖,小的喂苗剛好。 用100目跟200目的網來分,如果不分的話小魚可能會吃到大個子的撐口而死,水蚤活動能力強,更適合篩選出強壯的育苗。水蚤相比豐年蝦可以在水中存活更長時間,不用擔心吃不完死掉壞水。 當然,野采回來的水蚤可能夾雜其他生物,如蜻蜓幼蟲是會吃魚苗的,所以要特別小心,過好水除掉雜質再喂魚苗。 推薦指數:★★★☆
豐年蝦 即豐年蝦幼蟲。豐年蝦孵化方法有2種,打氣孵化法和淺盤孵化法。打氣法孵化率高出蝦快,淺盤法只適合少量魚苗,同時嫌打氣麻煩的人。 豐年蝦卵有細卵和大紅卵之分,細卵更適合開口,有條件的話買大紅卵的時候順便買一點細卵,等度過了開口期(一星期左右),就可以孵化大紅卵了。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連鹽水一起喂,還有殼也要分離。豐年蝦幼蟲的大小非常適合斗斗,是小魚開口一大利器,可能有的地方買豐年蝦卵不方便,可以上網郵購。 豐年蝦唯一的缺點就是在淡水里面存活的時間不長,所以每次喂的時候不要過量,盡量少喂多餐,也可以放幾只黃金螺(福壽螺)或者蘋果螺吃剩下的死蝦。 ps:豐年蝦是我們要講的重點,附:《豐年蝦孵化器的制作教程》,請看本期推送的第3篇文章。 推薦指數:★★★★★
第三章:幼魚培育 幼魚培育最重要步驟還是開口關,只要開口食物吃好基本就成功一大半了。如果是新手帶苗的話,建議分散投資,就是用原缸水分幾個缸來養(yǎng)育小魚。不同缸可以用不同的食物,不同的分量來伺候,你可以看到他們的生長速度差異。當然你不想折騰的話那還是一窩一起來吧。 繁育小魚每人都有不同的經驗和方法,這里分享我實踐過的。 ▼公母放到一起,公魚開始求愛,母魚豎著身體表示很贊。
▼卷到一起開始XXOO;馬賽克、馬賽克、馬賽克……
▼公魚把母魚抱住翻過來,母魚開始排卵,公魚同時射精;馬賽克、馬賽克、馬賽克……
▼受精卵;(仔細看,和那些空心的泡不一樣的)
▼產卵后24-48小時;小魚開始孵化出來,橫七豎八地聚集在水面,偶爾旋轉著打圈。 提示: 如果你選擇方案一,這個時候就可以用杯子連苗帶水一起撈到育苗缸了; 如果你選擇方案二,這個時候就將種魚撈走,留下魚苗。
第3天; ▼小魚剛開始學會游泳,身體可以立起來,但是大部分還浮在水面,俗稱“平游”。
第4-5天; ▼小魚游泳技能增強,可以上下游動,分布到魚缸各個角落,俗稱“起飛”。這時候先別急著喂食,先讓魚卵的營養(yǎng)再飛一會。
第6天; ▼因為豐年蝦孵化需要24小時,所以第6天就可以開始孵蝦了,最好是用細卵的豐年蝦。(某寶搜細卵豐年蝦卵拉到最下面有詳細孵化教程)
第7天; ▼可以喂少量剛孵化的豐年蝦幼蟲(最好是用細卵孵化的),可以觀察到有個別魚苗的肚子是紅色的,俗稱“開口”。
第8-9天; ▼可以看到大部分魚苗已經開口了,這個階段最有趣的是看著2mm的小魚吃0.4mm的小豐年蝦,心里會感到很安慰。 (注意:不要喂到鹽水,蝦殼也要盡量清理干凈。我有一次沒分離殼就喂了,結果第2天發(fā)現很多魚bb肚子里都是殼,消化不了損耗不少)
第10天; ▼喂豐年蝦還是提倡少喂多餐。盡量用剛孵化的來喂,這時的豐年蝦營養(yǎng)價值最高。
第11天和12天,變化不大。
第13天; ▼育苗缸里盡量多添置水草(如蜈蚣草、印度竹節(jié)、金魚草),有利于水質的穩(wěn)定。同時最好加上水妖精,在小魚的迷鰓系統(tǒng)還沒發(fā)育成熟的時候可以很好的提供氧分,并且可以凈化水質,強烈推薦。 但是水妖精不要過早添置,要等到小魚具有比較高的游泳技能時候再開,而且氣泡量不宜過大。另外,喂豐年蝦的時候應該暫時關掉水妖精。
第14天; ▼在有水妖精和沒有過量喂食的情況下,1個月內都可以不用大量換水。每天抽便便和添新水就好了。如果喂多了吃不完,就要及時抽走剩餌避免壞水。 盡量做到少量多餐,每次喂的蝦量在10分鐘內吃完為宜,吃剩的豐年蝦可以用鹽水放冰箱保鮮層保存,多分幾格避免密度過大,一般2天內損耗不大。 當然,有條件可以用2個瓶子輪流孵蝦就再好不過了。
第15天; ▼接下來的十多天都是同樣的操作,每天孵蝦、喂魚、抽屎、換水。 順利的話不知不覺從孵化第2個星期后,就有個別小魚就可以長到1cm,有一些較弱的個體還在原地踏步。小魚生長速度有差異,可能會出現大吃小的狀況。 因此,如果有個別大哥先長到1cm,可以先把他們隔離出來單獨養(yǎng);如果都長的比較齊整就無所謂了。損耗避免不了也不必在意,物競天擇嘛。
第16、17天;終于看起來不像“蝌蚪”了,漸漸變成一條魚的樣子。
滿月; ▼恭喜,可以轉喂飼料粉了,終于不用再孵蝦收蝦了。 到了這一步就基本上沒難度了。1.5cm開始花紋,2cm上色。后面基本一天一個樣,注意長的特別快的頭苗可以分缸養(yǎng)。密度小了就大的更快,很快就可以作為“樣品”展示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