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們的印象中,李世勣的形象,不論在演義,抑或在影視作品中,多是以徐茂公的道士身份打扮,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精通五行,長于八卦,既能行軍布陣,更能神機妙算,是像諸葛亮這般成熟穩(wěn)重,經驗老練的半仙級智囊人物。 徐茂公影視形象都太老 可是,在我的想象中,李世勣其實應該年輕一些,張狂一些,熱血一些。 畢竟當年,他剛到瓦崗寨的時候,也不過十七歲。 十七歲,是一個揮灑個性的年紀,也是一個肆意歌唱的年紀,就好像劉德華的歌曲唱的:盡管唱,用心把這情緒歌中染 。 就好像當年我們的少年同窗,風華正茂,充滿著熱血與激情,在最美的年紀,與一群年紀相仿,志向相投,最是可愛的人,一起引歌長嘯,對酒高歌,把盞言歡,暢談人生理想,漫論天下大事;白天里,可以一起激昂文字,指點江山;到了晚上,可以一道觀參星斗,妙算經緯。 那樣的人生,應該好比年輕的李白,有著一顆浪蕩江湖的豪情,“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p> 又好比年輕的辛棄疾,有著一腔報效家國,救濟蒼生的志趣:“莫邪三尺照人寒,試與挑燈仔細看。且掛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p> 或者是羨慕桃園結義的劉關張千古忠義,每到對燈酒酣,歡語云天的時候,恨不得:“拼將一死酬知己,正令千秋仰義名?!?/p> 或者是仰慕古之名將樂毅、白起、衛(wèi)青、霍去病,提槍跨馬,破敵斬將,南定維揚,北清大漠,是文韜武略,縱橫四域的名將人物:“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小編心中的李勣形象是這樣的 因為年輕,所以熱愛理想,相信世間有正義。 當年瓦崗寨,在年輕的李世勣的心里面,一定以為,對就是對,錯就是錯,黑就是黑,白就白。 做人,就應該要有堅定的立場,要有為善之心。 所以還在家鄉(xiāng)的時候,他和他的父親,成為了樂善好施之人,救濟貧苦,不管親疏;后來上瓦崗寨投奔義軍,他勸說翟讓,不可為禍鄉(xiāng)里,要搶,就搶官私錢物,還能夠劫富濟貧,贏得周邊百姓民心,壯大自己隊伍;而后,他還建議瓦崗軍襲取黎陽倉,開倉賑災,救濟河南山東饑民。 因為覺得李密的本事比翟讓強,李世勣又勸說翟讓把老大的位置讓出來,畢竟在李世勣的世界,兄弟之間一起打天下,誰本事大,誰就做帶頭大哥,很正常的事情?;磉_大度的翟讓也覺得自己本事不如李密,自己讓出大位,尊李密為瓦崗寨首領。 可是年輕的李世勣和豁達的翟讓不知道,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團隊奉獻精神,并不是每個人都有。 上了位,以能容賢士著稱的李密,卻因為害怕翟讓的存在威脅到自己的地位,設下酒宴,用計弓弦勒殺了翟讓。 在混亂之中,守門的士兵直接砍傷了李世勣的脖子,若不是王伯當及時阻止,恐怕他也要當場與翟讓共赴黃泉了。 歲月總容易讓人心老 在養(yǎng)傷的那段日子里,想必年輕的李世勣,原本熱情如火的心,要涼到了極點。 我熱愛理想,可是理想不能夠當飯吃;我相信正義,可是正義卻拋棄了我。 于是,年輕的李世勣老了心,再也不去作站隊伍明立場辨黑白的事情。 做人,要先學會明哲保身。活命,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后來,李世民在考慮要不要策動玄武門之變,去問了李靖,李靖因為得罪過高祖李淵,所以日子過得謹小慎微,干脆就推脫掉了;又問李世勣,李世勣干脆學起了李靖,也選擇了不站隊:“世民猶豫未決,問于靈州大都督李靖,靖辭;問于行軍總管李世勣,世勣辭”。 再后來,唐太宗李世民過世,唐高宗李治上位,想要封武則天為后,問了托孤大臣長孫無忌、于志寧、褚遂良和李世勣。長孫無忌、褚遂良堅決說不要,于志寧膽小一些,不敢說話。而早早心老的李世勣,干脆直接請病假,連出場都不愿意。直至李治私下逼著他表明態(tài)度,李世勣還是和稀泥:“這是陛下您的家事,何必要問別人呢。” 年輕的時候,我曾經因為站隊伍,差點被自己信任的弟兄們砍了,現(xiàn)在,我誰也不得罪。 更何況這是皇家的站隊活動,沒整好,就是要掉腦袋的,所以我能躲多遠,就把自己躲多遠,你們自己看著辦吧。 最后,沒有立場的李世勣,居然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里最長壽的人。 凌煙閣24功臣圖 因為年輕,所以重情重義,相信世間有真情。 在年輕的李世勣心中,昨天在賈家樓結義的四十六位兄弟,必能夠有如當年桃園三結義的劉張飛兄弟,大家義薄云天,重諾輕死,為著共同的理想和人生同進退,共生死;如今一起戰(zhàn)斗過瓦崗寨的兄弟們,也都可以有個好歸宿,好前程。 可是誰想一朝瓦崗寨解散,大家便各奔了東西。有的投奔了王世充,有的投奔了李淵,昔日的眾兄弟,居然在戰(zhàn)場上相見。 年輕的李世勣,選擇跟李密同進退。 雖然,當初李密設計殺了翟讓,也差點殺了自己,可是畢竟對自己還是有知遇之恩。 “既遇知己,遂磬心絕力”是熱血男兒應該有的基本品德。 李密投降李唐,李世勣便跟著投降李唐。 李密跟王伯當去長安覲見唐高祖李淵,李世勣就留下來幫他看守后院,為李密在新的朝廷里攢足投奔資本和立足的資源。 那時候,瓦崗寨的大部分地盤,都在李世勣的手中。但是為了舊主,年輕的李世勣并沒有借此來向大唐邀功,博取功名。 武德二年(619年),徐世勣對長史郭孝恪說:“此眾土地,皆魏公(李密)有也;吾若上表獻之,是利主之敗,自為功以邀富貴也,吾實恥之。今宜籍郡縣戶口士馬之數(shù)以啟魏公,使自獻之?!?/strong> 于是年輕的徐世勣派郭孝恪到長安,作為使者處理了這件事情。李淵聽說了這件事情,很受感動,說徐世勣是“純臣”,并賜姓李,從此,徐世勣改名李世勣。 可是即使這樣,歸附了大唐的李密,卻僅是表面榮寵,內里卻受盡嘲弄,大家瞧不起這幫反賊出身的農民軍,甚至許多李唐舊將都在給李密小鞋子穿。 為了給瓦崗寨的弟兄們爭口氣,年輕的李世勣急于想要立功,在黎陽與魏征等人一同對抗竇建德,因為輕易犯險,所以兵敗,李世勣與數(shù)百騎渡河脫險,后來因為他的父親徐蓋被俘,只好向竇建德投降。 后來,想做新唐竇融的李密,感覺李唐對自己,還是涼薄了,“朝廷待之不副本望,郁郁不樂”,咽不下一口氣,選擇了反唐,最終在邢公山被盛彥師設伏射殺,王伯當也一起遇害。 因為被安上叛賊的罪名,沒有人敢替李密收尸。 只有李世勣跳出來,上表請求收葬李密,并為李密披麻帶孝,把他安葬在黎山的南面。 賈家樓46友 后來,秦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后,單雄信被唐軍俘獲,按例應該叛處死刑,當初大家結拜,都是誓同生死的弟兄,所以李世勣急忙跑去李世民跟前,為單雄信請命,說他武藝絕倫,如果將之赦免,他一定會感恩戴德、為國家效命。而且還請求用自己所有的功勛和官爵,換取單雄信一命。 可是因為單雄信曾經差點殺死李世民,愛才如命的唐太宗,這一次居然沒有答應李世勣的請求。 單雄信臨受刑的時候,李世勣對著他號啕痛哭,跟他說:本來,我是應該不顧余生,與你共赴黃泉的??墒俏乙菜懒耍愕募胰吮銢]有人照顧。于是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單雄信吃,說:“生死永訣,此肉與你一同入土了?!?/p> 心灰意冷的李世勣,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沒有能夠走出來,所以后來劉黑闥舍去田舍翁的好日子不過,起身反唐,打敗了秦武通,打敗了羅藝,打敗了李神通,打敗了薛萬徹兄弟,打敗了李道玄,最后,又在宋州打敗了李世勣,世勣損失步軍五千人,“僅以身免”。 加上之前敗給竇建德,這成為李世勣一生唯一的兩次敗績。 李世勣畫像 也許,年輕的李世勣的兄弟情義,也隨著那一塊股肉入了土。 從此以后,他的身邊再也沒有以前那樣可以生死相托,肝膽相照的兄弟。 一開始,你以為,只要自己盡了力,就可以護兄弟們周全,就可以讓朋友們過得快樂。 可有時候個人的力量總是渺小的。那些本來可以生死相托,肝膽相照的人,現(xiàn)在反倒可能因為你的存在而受苦受累。 所以即使同殿為臣,即便是當年在瓦崗寨一起討生活的程咬金、秦叔寶、張公瑾、魏征,大家再也不敢有往日的情分。 因為倘若走得近一些,被人說是“瓦崗派”。是朋黨,是營私,就要害了兄弟。 當初一起征戰(zhàn)的少年郎們,秦瓊,干脆就直接關起門來養(yǎng)傷;李靖“闔門自守,杜絕賓客,雖親戚不得妄進”;尉遲敬德假托迷信仙丹,研究金石云粉,學著演奏清商樂曲自我娛樂,不跟外人交往,達十六年之久…… 人生在世,能從年少就一起走到老的知心朋友,本來就不是很多。只要大家過得好,就不要相互去侵擾,以免,攪了歲月的靜好。 當年那個十七歲,想要譜寫人生壯麗歌章的翩翩少年,那個充滿熱血江湖的奇男子李世勣,也跟他們一樣,不再有了。 將軍歸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