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別人的經(jīng)驗,圣人的大道理,都是沒用的。 不同人修行,有不同的初發(fā)心, 不同的目的。 因為處于不同的階段。 沒有對錯。沒有好壞。 紫師:修行,就一定是求解脫嗎。 修行,就一定是求覺悟嗎。 修行,就一定是想成佛成道嗎。 別騙自己,也別被所謂的修行給迷惑了。因為絕大多數(shù)人,都不是為了這些。雖然嘴里說的總是這些。因為大家都在說這些。就好像自己也是為此修行一般。 別騙自己。也別被這些大的概念所騙。 某甲:紫師,那修行為何? 某乙:這些人只是在修嘴,真正修行者不說不想,只知道當下。 紫師:其實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修行,都是隨大流入的門。源于種種生活,環(huán)境的原因,而隨大流,接觸了修行??赡芏歼€不清楚為什么修,修行又到底是什么。 有些人,修行是因為生活不順利??赡艽蠖鄶?shù)人都是。然后就開始邁入了盲目修學的過程。 某丙:因為不順而修行有什么弊端嗎? 紫師:生活順一些了,可能修不修就忘在腦后了?;蛘哒f本身生活已經(jīng)可以邁向好轉(zhuǎn)了,反而修行的概念又妨礙了自己邁向好轉(zhuǎn)。 對于,這部分人而言,為的其實就是讓生活能夠好過一些。那就完全可以說在修行概念沖突自己的生活時,選擇放下修行的概念。 某乙:初心多大,就走的多遠。 某甲:是的。 紫師:因為你的“修行”的目的,就是如此。但是,好轉(zhuǎn)可能總是短暫的。因為生活的煩惱,無處不在。無常的真理,一直都在昭然顯現(xiàn)。 在修行的實諦,與次第的文章里,講到了幾個層面的修行。人天乘的,解脫乘的,菩薩乘的,佛乘的……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需求,與不同的體會,對人生的體悟。然后,就會進行相應的修行。 絕大多數(shù)人,其實為的就是生活的圓滿,也就是人天乘的福報,幸福。那需要做的就是明白因果,懂得付出了之后,才能收獲。 生活的不順矛盾,其實大多數(shù)都來源于自己想要的得不到,而對方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也就是雙方想要的有矛盾。 你想TA去買菜打掃衛(wèi)生,TA想要的是你去買菜打掃衛(wèi)生。TA不去,你不高興。你不去,TA不高興。當然了,這只是舉例。 反正生活中的不順與矛盾,決然都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所導致。那如何讓生活順,沒矛盾,而幸福呢。 這真的是雙方的,乃至于多方的問題。在自己無法改變別人的時候,而又不想與對方分開的時候,那就只能放下自己想要的,而無私付出。期望有一天,造成自己面臨如此境遇的“業(yè)”能夠消掉,而讓對方有所轉(zhuǎn)變。 付出,不抱怨。在佛教,在修行而言,不便是消業(yè)嗎。 為什么自己遇到了不能理解自己的人,不能對自己好的人呢。 不就是因為自己往昔的“業(yè)”所帶來的嗎。 某甲:是的。 紫師:那就只能選擇不要強求了,因為強求帶來的只會是繼續(xù)的爭吵矛盾,煩惱痛苦。還繼續(xù)造業(yè)受報。 想要不矛盾爭吵,要么互相遠離,要么隨順對方。因為我們不能總是要求對方改變。你怎么想的,可能對方也是怎么想的。生活,不能較勁。 某丁:對孩子也是如此嗎? 紫師: 是。 但紫還沒有講完。因為,隨順并不代表一切都會往你所想的方向去發(fā)展。因為,盲目的順從,一樣有盲目順從的后果。 原來的課程中講過一個大誠實的故事。一個人從來不懂得說謊,只會說實話。而他的遭遇可能就是無比痛苦的。 因為有時候,人就是不喜歡聽實話。所以,生活有時候是復雜的。這樣不行,那樣也不行。總會有煩惱出現(xiàn)。 所以,人天乘的修行中,修了福德福報,同時也種下了煩惱痛苦。不可能真正的圓滿完滿。 就算是天人也是六道輪回的一份子不是嗎。也是生死煩惱痛苦的眾生不是嗎。 在這個階段,煩惱痛苦是不可避免的。只看你選擇了一個怎么樣的生活方式,與承受的果報。不論是六道中的哪一道,不論是這一道中的高層,底層。其實相較于解脫乘的圣果而言,都是一樣的。這又是一個修行的層面。 絕大多數(shù)人,在還沒有真正看破六道輪回的一切漏患時,是不可能邁入解脫乘,乃至于菩薩乘的。因為,總感覺還有一個生活的希望。好的生活的希望。幸福的生活的希望。 就總是會在一些修行的關(guān)卡,重要節(jié)點的時候,選擇了生活,而非邁向解脫的修行。但,對于正常人而言,普通人而言,這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并沒有什么。 因為,這絕大多數(shù)人之所以選擇修行,邁入修行,就是因為生活的不順利而已。那當生活有轉(zhuǎn)機的時候,選擇更好的生活,就是對的選擇。 某丁:卻忘了有“無常”這個東西。 紫師:但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這樣的東西太模糊了。雖然知道無常,但當下的現(xiàn)實卻比這模糊的概念要實際太多了不是嗎。 某丁:嗯。 紫師:普通人會選擇的就必然是“實際的現(xiàn)實”。因為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這普通人。所以,這很正常。那就繼續(xù)經(jīng)歷就好了。 別人的經(jīng)驗,圣人的大道理,都是沒用的。不同人修行,有不同的初發(fā)心,不同的目的。因為處于不同的階段。沒有對錯。沒有好壞。 當有了相應的目標時,人才懂得了借助他人的經(jīng)驗,圣人的大道理。繼續(xù)自己的生活,完成自己的經(jīng)歷,經(jīng)驗足夠了,就可以升級了。 某甲:初心已發(fā),后心再修,是否能成? 紫師:初心真切,目的明確。過程清晰而堅定。就肯定能成。 某甲:后心意識到了再改呢? 紫師:后心就成了初心。 說了這么多,只是想說明一件事。不同人修行,其實都帶著不同的目的。不需要用修行中大的目的來衡量這些小的目的。時間到了,經(jīng)驗夠了,轉(zhuǎn)變自然也就開始了。 在自己想要的是人天乘的時候,不用違心的說自己想要解脫,想要成佛度眾生。因為,違心了,這些違心的目標反而會影響你本來的目的。沒必要。 不同層次的修行,都是修行。 每一個下一層次的修行,都需要你經(jīng)歷了上一層次的修行。不用在這一層次時,非得說要去修下一個層次,乃至于最后的層次。因為真的會有矛盾,反而還影響了自己現(xiàn)階段的修行。 有意的可以去把《修行的實諦,與次第》系列的公眾號文章看一下。 某甲:好。 紫師:就一個問題隨便嘮叨兩句,課閉。 紫府道人隨緣開示于2017.08.1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