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味型 野垂釣餌的味,主要分為香、甜、酸三個部分??傮w而言,就是要極力突出一個“淡”字。就香而言,淡淡的清香、酵香、花香、草香,是其香型之常態(tài)。就甜而言,淡淡的米甜、果甜是天然甜態(tài)。就酸而言,淡淡的酵酸、果酸是天然酸態(tài)。首先要考慮釣什么魚,用什么餌作為主攻餌,釣鯽魚,就要以依據(jù)鯽魚的特點食性選擇鯽魚餌為主釣餌,主要考慮腥、香、甜的比例更合適。搭配餌料最忌諱的就是味道復(fù)雜,切不可一股腦地把各種味型餌料都兌在之中,唯恐少了那一種而達不到理想的要求,力求造出“放之四海而皆靈”的萬能餌料。 ![]() 2、形狀 為方便起見而在加工時必須把餌料切成塊狀、條狀,如西瓜皮塊、土豆塊等等,也要在使用前就用手指或小刀把他們的棱角和邊沿兒突出的部分掐掉或者削掉。不能刻意地去追求那些生僻的或稀奇古怪的形狀,對奇形怪狀的東西,魚兒定然退避三舍。對商品餌來說,拉餌比搓餌性狀自然,魚口會更好一些。搓餌的時候少搓幾下,性狀比圓溜溜的餌料更自然。不要忽視了餌團性狀對魚口的影響。 ![]() 3、狀態(tài) 為了適應(yīng)垂釣不同泳層魚的需要,有所區(qū)分的將餌的比重分成重、中、輕三種狀態(tài)。但若我們簡單的認為釣底層魚就開一份比重大的釣餌,釣浮魚就需要輕比重的餌,這顯然是走進了一個誤區(qū),有時我們在釣底的餌中也要添加一些比重輕的餌進行調(diào)整或是直接選用較輕比重的餌釣底層的魚,如魚小吃口又輕時等?;蛘唣D料過重,餌料一到底就陷進淤泥里,把魚急得直打轉(zhuǎn)吃不到。因此,我們可以根據(jù)實戰(zhàn)的魚情靈活變化的將比重不同的餌進行適宜的搭配,使釣餌的比重符合自己預(yù)期的要求。 ![]() 4、附鉤性 魚餌只有具備一定的溶散性才能到到誘魚進窩的目的。而且我們應(yīng)該根據(jù)水深、魚情等多種因素,將餌料的溶散性調(diào)整到最佳狀態(tài)。既然要求霧化、散落,那么餌料到底之后鉤上殘留物實際上起了決定性作用,提起桿來鉤上還有餌,是瞎釣!但大部分釣友并不知道,你實際上是在空鉤釣魚,是盲釣!只考慮釣,不考慮誘,也不考慮誘過來留住魚,是傻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