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這篇文說,我們來談談道家養(yǎng)生理論中的一句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 這句話,對我們的啟發(fā)意義很大。它見于《莊子·大宗師》里面。原文是:“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翻譯過來的意思是,古代的真人,入睡的時候不做夢,他醒來的時候無憂無慮,他飲食不求甘美,他的呼吸緩而沉。真人的呼吸是從腳跟開始的,而普通人的呼吸只用咽喉。 到這里,有些讀者可能要嗤之以鼻了——呼吸怎么可能和腳后跟聯系在一起呢? 這里面,就要說到祖國傳統醫(yī)學對腳后跟的認識了。 看官有所不知,在中醫(yī)學的癥狀里面,有“足痛”或者“腳后跟痛”這一門類,專門研究腳后跟部位的不適。腳后跟疼的原因有哪些呢?歷代醫(yī)家總結,主要是三種。 第一種,就是氣血虧虛導致的足跟痛。此類人足跟痛的毛病可能存在很長時間了,越來越嚴重,皮膚看上去不紅不腫,白天癥狀減輕,到了晚上癥狀加重。同時,可能神疲,四肢乏力,面色蒼白,愛出汗,怕風。這種現象,就是氣血虧虛,血虛不能濡養(yǎng)足跟所致了。 還有一種,就是肝腎虧虛所致足跟痛。這類人,往往伴隨耳鳴、腰酸、腿軟、頭暈眼花等腎虛癥狀。偏于腎陰虛的,舌質紅,脈象細數。偏于腎陽虛的,多舌質淡而怕冷畏寒。這種足跟痛,是肝腎不足,筋骨不得肝腎所養(yǎng)導致的。 第三種,就是一個人外感風寒濕三邪導致的足跟痛。這類人患處可能腫脹酸痛,陰雨下天加重,下肢較為困重。 請您注意,上面和三種,都和腎有關系。氣血虧虛者,實則是腎氣不足、腎精受傷的體現。因為腎氣作為一身臟腑之氣的根本,決定了一身氣血的狀態(tài)。肝腎虧虛者,其發(fā)源也是腎精不足,精不養(yǎng)血,進而令肝腎俱虧。風寒濕三邪之所以能襲入人體,也和腎氣不充、人體正氣不足有關系。 所以,這里的根本,還是在腎。腎和腳后跟的關系,由此可見一斑。腎氣強,則骨堅筋韌,足跟不傷。腎氣弱,腎精虧少,則腳后跟多病。 所以說,古人講“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真人”的呼吸是入腎的。因為腳踵為腎所主,故而深呼吸的綿長沿下之勢,如入腳踵一般。具體而言,就是主張我們的呼吸要綿長而深,多做深呼吸,不做表淺的呼吸。呼吸的時候,小腹收緊,胸廓打開,令更多的肺組織參與呼吸,想象吸入的陽氣綿長深入,直達腎中。 其實,這種呼吸的好處還是很大的。中醫(yī)理論認為,人吸氣的過程,相當于肺的“肅降”。肺的肅降之能有什么用?就是令天地清氣深入下焦,以滋補先天元氣,同時把脾胃運化而來的水谷精微,向下輸送給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因此,這種深呼吸,對于防病養(yǎng)生,對于滋補腎中陽氣,乃至一身的陽氣,都是至為重要的。 好了。文說到這里告一段落??垂偃趔w會此文真意,不妨每天于太陽升起之時,迎日光做綿長的深呼吸,想象氣息入腎、入踵。這是跟我們的身體補陽氣、補真氣的大好手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