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本主義大師羅杰斯說,愛就是深深的理解與接納。 嗯,理是這么個理。 可現(xiàn)實中,真正能全然接納自己伴侶的人,又有幾個呢? 譬如,你在晨跑時,他在睡懶覺。 你追求自律,他無所謂拖延。 你在那累死累活做家務,他卻在刷抖音刷得不亦樂乎。 你這氣得呀,恨不得分分鐘譴責對方:你能不能有點出息! 是啊,全然接納太難了。 對方總有與你不和的,不和的又總會觸及你情緒,情緒積累多了,自然就會引發(fā)你的改造欲——你為什么就改不了呢? 那今天就講講如何改變伴侶吧。 我曾說,人人都想改變伴侶,卻都不想被伴侶改變。 這句話應該加個前提:如果你非要來硬的話。 舉個例子。 你老公形象邋遢,不愛干凈,于是,你很反感,你想改變對方。 擱一般情況,你會怎么表達不滿? 心情好點兒,可能會說:“你不能這么不愛干凈,這不好,你要注意形象?!?/span> 心情壞點兒,可能就指責:“天底下怎么有你這么邋遢的男人?!” 講真,這樣說話,對方能改才怪嘞。 因為這種直接指出錯誤的表達,會給對方一種感覺——我差勁,你優(yōu)秀;我是錯的,你是對的。 如果你語氣還夾雜著不滿,那對方就更不樂意了。 他可能會頂回去。 他也可能嘴吧上說“好好好”,但潛意識里一萬只草尼瑪奔騰而過。 很簡單,捍衛(wèi)自己的正確,這是人之本能——哪怕我知道自己錯了。 把個人意志強加于人,本就是件極不易的事。 所以,我們得把“個人意志”好好包裝一下,讓它不那么惹人反感。 這個包裝,就從表達意見開始吧。 我們首先要學會放下對事情的對錯評判,并給予對方一定的理解。 就拿上述那個例子來說。 當你看到男人胡子不刮,衣衫不夠整潔時,你可以先心平氣和地說:“看來你今天很忙嘛,連形象都來不及顧?!?/span> 看到?jīng)]?沒有否定,沒有指責,更沒有攻擊,只是客觀描述事實。 然后,你可以加上幾句你的期待:“不過老公,如果你能抽幾分鐘打扮打扮,那我會非常開心?!?/span> 也就是說,整個過程,你是處于相對較低姿態(tài)的。 先用理解代替了情緒,再用期望代替了個人意志。 只有這樣,對方在面對外來“意志”侵入時,才可能放下心理排斥,給予真正的接受。 如果你說,我氣啊,我實在看不慣他啊,怎么辦? 兩個字,憋著。 你希望伴侶做出改變,從某種角度來說,你就是有求于伴侶。 既然有求于人,那我們是不是得好好說話?是不是得先把脾氣壓一壓? 當然,僅僅只有好好說話,那肯定是不夠的。 你還得有行動上的引領。 第一步,自己要夠積極。 自己脾氣暴躁,卻要求伴侶溫文爾雅,這自然不妥。 自己不上進,卻要求對方要自律,要頑強,要胸懷大志,這自然也不太可能。 譬如,伴侶有點肥,你希望他減減。 那首先你自己得動起來。 跑步之前,你可以傳遞下你的正能量:“親愛的,我要跑步啦,你愿意一起嗎?有你陪我會更開心?!?/strong> 對方不去也別勉強。 不要傳遞給對方被強制改變的感覺。 強制是反人性的,即使迫于你的強勢,對方依了你,那也肯定無法長久。 相反,你就要給對方自由,但這自由又被某種正能量包裹著——一種沒有焦慮、沒有壓力的積極。 比如滿含深情的期待。 比如不含壓迫的邀請。 第二步,恰到好處的贊美。 在闡述這個觀點前,我先引述凱叔的一段演講。 他教育孩子,最擅長的就是“夸”。 當然,這肯定不是亂夸,不是見到寶貝就說“你真棒”、“你真美”。 凱叔說:“真正有效的激勵,要激勵在具體的某個點上?!?/span>
“因為你激勵在哪里,哪里就是他持續(xù)發(fā)力的方向?!?/span>
凱叔講了個事。 他女兒學鋼琴,沒幾天,新鮮勁一過,就厭了,不想彈了。 有一天,他女兒心情極不好,坐在那,鐺鐺鐺亂拍琴。 凱叔急的呀,這還能怎么夸?這只能給差評了??! 就在某個瞬間,他看到女兒背挺直了。 于是,他立刻掏出手機,大喊一句:“寶貝,別動,拍張照片?!?/span> 咔嚓! 然后,他一邊指著照片,一邊對女兒說:“你看看你坐在板凳上,腰桿挺直的樣子是多優(yōu)雅呀!”
孩子一下就被架了上去。 于是凱叔說:“那孩子不能干坐著吧?得彈吧?你只要彈,我就能找到機會再激勵?!?/span>
孩子一彈,家長再夸:“寶貝,你看這個音,爸爸都聽出輕重層次了,沒想到你覺悟這么高?!?/span>
這時孩子按耐不住了。 “不是,哪個音,是那個嗎?我再彈一遍,你告訴我是哪個?!?/span>
站在放棄邊緣的孩子,又退回到了堅持。 這個過程,沒有斥責,沒有逼迫,只有恰到好處的激勵。 這是親子關系,那親密關系呢? 同樣適用。 比如我一同事湯哥,他就經(jīng)常用這一招。 湯哥很喜歡健身。 但他女友不喜歡,原因很簡單,懶得動。 有一次,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女友居然破天荒來了一次晨跑。 湯哥那興奮的,都快把女友夸上天了。 “沒想到你健身的樣子這么有范,跟趙麗穎都有一拼哎!” “來來來,我?guī)湍闩膸讖堈掌阋┚o身衣跑肯定更有范?!?/span> 他女友瞬間也興奮了:“啊,是嗎?那等會我得買一套緊身衣?!?/span> ······ 她女友本打算只試一試,結果,莫名其妙就堅持了一個月。 “哇塞,可以啊,馬甲線都快出來了。” “是嗎?跟我剛開始比呢?” “腰細了一圈,整個人精神氣都不一樣了?!?/span> ······ 最后,兩人都成了健身達人,彼此的最佳激勵伙伴。 這是成功改變伴侶的。 那有沒有可能,按文章建議做了,但還搞得一地雞毛呢? 有,而且概率不小。
但這并非就否定了這種技巧的意義。 或大或小,誰都有改變伴侶的欲望。 如果只憑本能表達,那成功率可能只有10%,甚至更低。 如果好好說話,好好激勵,那成功率可能就有50%。 那么,你花10分鐘聽我啰嗦,你煞費苦心學這個“改變技巧”,那都是值得的。 愛一個人,能全然接納,那是最好。 如果不能,別勉強自己,也別強制改造對方。 在忍與怒之間,在委屈自我與指責伴侶之間,其實都藏有一個巧妙的平衡點——那個上面,沒有指責,沒有對錯,沒有攻擊,唯有不動聲色的指引,與恰到好處的贊美。
也許你還想看: 大家有什么問題, 或者需要有人陪伴,想和人說說心里話, 記得加我私人微信, 我隨時都在你身邊。
這一生所愿無多 最想我能陪你 一輩子
|
|
|
來自: 昵稱zWojhGnh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