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詩詞與酒的不解之緣 中國是一個釀酒、飲酒的國度,也是一個賦詩、吟詩的國家。很久以前,詩與酒便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中國的酒,起源于遠古時期的農(nóng)耕社會;中國最初的詩,大約也產(chǎn)生于這一時期。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有44首涉及到酒比如:'以御賓客,且以酌醴','君子有酒,酌言獻之','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梢?,酒是社交宴會中的'天使',觥籌交錯之際,舉觴稱賀之時,美酒堪稱傳遞心意的佳媒。 東晉陶淵明詩中關(guān)于酒的描述,雖然已經(jīng)積淀了很多的情感因子,但仍然只能算作是其中的一種創(chuàng)作素材被吟詠入詩。荊軻謀刺秦王,酒酣辭行而歌《易水》;劉邦甫定天下,宴飲既醉而唱《大風》。秦漢時期,酒只是激發(fā)情緒而已。直至魏晉時代阮籍、嵇康,“也還是酒是酒,詩自詩”,兩者之間并沒有顯示出必然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陶淵明是第一個有意識地將詩與酒“攀親結(jié)緣”,并在詩中賦予酒以獨特象征意義的詩人,“忘憂物”的指稱,便是他的發(fā)明。 魏晉之后的隋唐,史稱“盛世之治”,既是中國酒文化的全盛時期,也是中國詩文學的全盛時期。唐代詩人以其開闊的胸襟,宏偉的氣魄,借鑒、揚棄了前人的詩酒流韻,轉(zhuǎn)而謳歌“盛唐氣象”。既有心神的澄靜,復具人性的高揚,活潑歡暢,飽滿健舉,創(chuàng)造出一種唐人特有的詩酒浪漫情調(diào),使酒文化在這座古代詩歌的顛峰上,流溢出醉人的馨香。著名的飲酒詩人李白與杜甫,是中國詩壇盛極一時的“雙子星”。 在宋代的蘇東坡的飲酒詩中,“破愁解悶”之外,還增添了無限野趣與友情。著有《東坡酒經(jīng)》專書,以及詠“竹葉酒”、“洞庭春”、“真一酒”、“蜜酒”、“桂酒”、“松花酒”等詩作,不少都可以直視為釀酒史料,留給我們一份珍貴的酒文化遺產(chǎn)。中國酒道之精髓:'既醉以酒,既飽以德',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指明中國酒文化的魂靈'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總的來說,當人生不得志的時候,愁腸滿腹,憂心忡忡,'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無論'把酒問桑麻'(孟浩然),還是'把酒問青天'(蘇軾),或是'煮酒論英雄'(曹孟德),詩人們寄托于酒的情意總是難以言表的。酒助詩興,醞釀了無數(shù)優(yōu)秀詩人的詩篇,同時詩人們也豐富了中國的酒文化。 干貨小課堂 解酒小常識:5、補充維生素b的蔬菜 邊飲邊吃可以快速提升大腸分解酒精的效率,減少酒精在腸胃中的殘留。平常生活中也有很多食物能夠解酒,包括富含維生素b的蔬菜水果,在喝酒的時候可以適當補充。 最近小編擼到了一款性價比非常不錯的醬香型白酒,有興趣的酒友可以了解一下 這款名叫漢臺夢·秘醬師,是中國十大釀酒師之一王正賢大師親自釀制的。只采用茅臺鎮(zhèn)本地的小紅高梁,當季紅纓高粱,皮薄,顆粒飽滿,能經(jīng)受多次蒸煮是釀酒最好的用料,采用坤沙工藝(最頂級的醬酒工藝)四五斤小紅高梁才能出一斤酒 說到酒質(zhì),這款傳統(tǒng)陳釀達到了國酒的品質(zhì),賣的卻是二鍋頭的良心價,這款酒優(yōu)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入口不辣喉,喝多不上頭,不僅讓人一喝難忘,最主要是喝醉后第二天不難受很多酒量不好的人,喝其它酒三四兩就醉了,但是喝王正賢大師釀的酒,七八兩也不會醉,漢臺夢·秘醬師酒是大師為之驕傲的作品 最后看一下酒線和酒花,打開瓶子濃厚的醬香會撲鼻而來,細細的酒線,微黃稠密的酒體,飽滿細密的酒花久久不會消退,要是能喝上一口,甚是美哉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