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些漢字構(gòu)件,我們平常不太注意它們的意義。但是當(dāng)我們掌握了它的意義以后,當(dāng)它們在漢字中出現(xiàn)的時候,我們就會看出它和字義之間的聯(lián)系。 “手”字在象形時代 ,這就是一只五指具全的手。 “手”字有時赤膊上陣直接充當(dāng)合體字的偏旁,比如“拿”“掌”“拳”等等,但是和它的變體提手旁(扌)比起來,就少得多了。 提手旁在合體字中充當(dāng)形旁,都是表示和手有關(guān)的意義。 手字的另一個變體是奉字底。如果我們把提手旁豎勾下面的勾去掉,再把那一提擺平,就成了一豎兩橫,這就是奉字底。它也是表示手的。奉的本意是捧,當(dāng)然要用手。再比如舉和擇。有人以為奉字的下面是個豐字,做它的聲旁。那是誤解。千萬不要把它寫成豐字,而要寫成兩橫一豎。 又一次的“又”字也是手字的變體。我們的祖先是很善于省略的,如果我們把那個五指具全的象形的手表示手指的兩個彎筆省掉一個,就像個“十”字,只是其中的一筆是彎的,像個三齒叉子。這就是象形字里的又字。它在合體字中出現(xiàn),就是表示手的。出現(xiàn)簡化字以后,情況有點變化,有些筆畫比較多的構(gòu)件,就用只有兩筆的又字代替了。這樣,在有些簡化的合體字里面,又是不表示手的,比如雞、難、漢、權(quán)、勸等等。在未簡化的合體字里,又就是表示手的。比如接受的受,它下面的又字就是表示手的。再比如取字。在古代戰(zhàn)斗中,用什么來記錄戰(zhàn)士殺了幾個敵人呢,割下敵人的一只耳朵就行了,打獵的時候,割下獵物的耳朵也可以。取字里的又字就是表示手下在拿下敵人或獵物的耳朵。 又字還有幾種變化。如果把又字的一捺拉直擺平,而把橫折撇拉直成為一撇。就成了這個樣子:一橫一撇。它也是表示手的。從又字的象形字可以看出來,它是表示右手下的。后來,在它的右下角加個口字,表示右手和右側(cè),因為在人們衛(wèi)生條件還不完善的條件下,人們用右手吃東西,左手沒有這個功能,就只有干活的份,所以右下角加個工字,就表示左手和左側(cè)。在它的下邊再加個又,就成了兩只手拉在一起,這就是友字,手拉手,好朋友?!霸隆弊质侨庾值淖凅w,所以右下角加個月字,表示手里拿著肉,那時能有肉就很富有了。 把象形的又字的圓角拉成直角,就成了一個三齒叉子。這個叉子也是表示手的。把這個叉子加到禾苗的禾字上,表示手拿著禾苗,這就是“秉”,秉的本意是就拿著。如果拿的不是一個“禾”而是兩個“禾”,這就是兼,兼就是同時做兩件事情。奴隸的“隸”字,在象形字里,像是一只手,也就是這個叉子抓住了一只野獸的尾巴,它是逮捕的逮的本字。奴隸是被逮來的人,所以以后這個字就讓位給奴隸的隸了。如果把隸字的四個點去掉,就是一只手拿著一支筆,它就是“聿”字的本字,是表示筆的,繁體的筆字就是聿字上面加個竹字頭。這個叉子的橫多數(shù)是在右側(cè)出頭,也有時候反過來,變成左面出頭。比如在虐待的“虐”字里,就是如此。不過這里的叉子已經(jīng)不表示人的手,而是表示虎的爪子,虐字的本意就是老虎在殘害人。 在象形的又字上面加點其他元素,又產(chǎn)生了和手下相關(guān)的其他構(gòu)件。比如在表示手腕的部分加一個表示指事的小橫,它就是現(xiàn)在的寸字。所以,用寸字做形旁的字,也是和手下有關(guān)系的。比如“寺”它是持的本字,還有尋,導(dǎo),封,射等,我們都能想象出它們與手下的關(guān)系。 如果在又字的左上角加上一撇,我們可以理解為拿著工具的手,這就是反文旁(攵)。所以,以反文旁為形旁的字,也和手有關(guān)系,比如收,改,攻,牧,教等等。有人說“教”字表示先生拿著教鞭,我覺得,不妨把它解釋成先生教給學(xué)生,或者長輩教給晚輩如何使用工具。有的時候加這部分還真的像工具,這就是攴字旁。在大部分字典里,它是被放在反文旁里面的,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檢字表中,它被單獨立項。 上面介紹的手都是一只手在單打獨斗,漢字里面還有表示兩只手的構(gòu)件。像是兩只手拱在一起。它發(fā)展到現(xiàn)在以兩種形式存在,一是共同的“共”字,但它很少做偏旁。其實,它的本義就是拱手的拱字。二是弄字的下半部分,一橫兩豎,當(dāng)然,左面的豎已經(jīng)演變成撇,廾,它就讀為gǒng,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合體字的下方,和拱字的讀音相同,意義就是兩手捧物。所以,帶有廾旁的字,一般都和兩只手的動作有關(guān)系。如弄字的本意就是兩只手在擺弄一塊玉。再如棄,拋棄東西,要用手。羿,古代一個善于射箭的人的名字,射箭當(dāng)然要用雙手。 手字的象形形式有兩個來源,前面講的都是正面看到的手,五指俱全。它還有另一個來源,就是側(cè)面的手。從側(cè)面看手,往往看不到全豹,不能看清全部手指,于是就出現(xiàn)一個側(cè)面的手,這個手只能看到三個手指,這就是“爪”字。你可能會問“爪”字不是表示獸類的足部嗎?罵人的時候才把手說成爪。不是的?!墩f文解字》說,“覆手為爪”意思是說,爪是手心向下的手。把手說成爪,也不是罵人,有詩為證。漢樂府《上山采蘼蕪》:“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長跪問故夫:新婦復(fù)何如?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閣去。新人貴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余,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边@個男子在稱贊他的前妻,所以這里用的爪字顯然不是罵她。但是,除了抓和爬少數(shù)幾個之外,爪很少充當(dāng)構(gòu)件。而大量的以構(gòu)件的形式出現(xiàn)的,則是它的變體:爪字頭,爫,它做偏旁在合體中出現(xiàn)的時候,是表示手的。比如采,那是一只手在樹上采摘什么東西,花、葉或者果,木是樹的意思。再比如受,那是一只手(爫)把一件東西(有人解釋是船)交到另一個人的手(又)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