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美女戚姬,甚得劉邦歡心。前208年,給劉邦生了個兒子,叫劉如意。前200年,劉邦封劉如意為代王,前198年,趙王張敖被貶,改封劉如意為趙王。 【奈何生于帝王家】
劉邦總覺得太子劉盈過于仁慈懦弱,而劉如意更像自己,雖然封他為趙王,卻把他長年留在長安。劉邦出巡關東,戚夫人也常常隨行,日夜在劉邦面前哭泣,想要立如意為太子。而呂后因年老色衰,常留守長安,與劉邦愈發(fā)疏遠。劉邦逐漸將換儲之事提上議事是程,然而,臣下一致反對,但劉邦也沒放棄這個想法。 呂后驚恐,不知該怎么辦。有人建議說,皇后娘娘啊,趕緊找張良問計啊!呂后立即派老哥建成侯呂澤找到張良,呂澤見到張良,一把糾住袖子,說,張先生,救命??! 張良說,侯爺啊,別開玩笑了,誰敢要您的命啊,呵呵呵。 呂澤說,誰跟你開玩笑??!現(xiàn)在皇上打算換太子,難道你沒聽說嗎?我那老妹子和我們都快急死了,你居然還在這里蒙頭睡大覺呢! 張良說,皇上以前是采用過我的一些計謀,不過現(xiàn)在情況不一樣了,那時處于危急之中,而如今天下安定,皇上換不換太子,這是他的至親骨肉之間的事,是他的家事,我們進諫有毛用啊。 呂澤開始耍無賴,說,老張,我不管那么多,反正,你今天不給出個主意,老子不走了! 張良實在沒辦法,說,這事兒啊,不是那種口舌爭辯的事兒,得借點兒勢。 呂澤說,怎么講? 張良說,如今,天下能人基本上都被皇上攏住了,只有四個人,皇上曾經(jīng)召他們來,居然他們不肯來。這四個人年級都很大了,他們躲藏在山野間,堅守他們的道義,不肯做漢朝的臣子。正因為這四個人的這種舉動,皇上反而很敬重他們。現(xiàn)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珠財寶,讓太子寫一封信,用謙恭的言辭邀請他們,預備好安車(可以躺在里面睡覺的車子),派能言善道的人去懇請他們過來輔佐太子,他們應當會來。來了以后,把他們當作貴賓,讓他們時常跟著太子入朝,一定要讓皇上見到他們,那么皇上一定會感到驚異并詢問他們。一問他們,皇上知道這四個人賢能,那么,有可能會改變對太子的態(tài)度。 呂澤大喜,一道煙跑了。然后,呂后讓呂澤派人攜帶太子的書信,用謙恭的言辭和豐厚的禮品,迎請這四個人。四個人果然來了,就住在呂澤府第中為賓客。
前197年,劉邦和御史大夫周昌在朝廷上公開發(fā)生爭執(zhí),劉邦要換太子,就好像要了周昌的命一樣,寧死不讓步。這周昌,有必要多啰嗦幾句。周昌也是沛人,和劉邦是純老鄉(xiāng)。周昌有個哥哥叫周苛,是劉邦最器重的大將之一。前204年,項羽大軍圍困滎陽,五月,劉邦用陳平計,逃離滎陽,留韓王韓信、大將周苛守城。六月,滎陽城破,項羽許周苛三萬戶封地,招其投降,如此大方,對項羽可是不破天荒的,說明,連項羽都非??粗兄芸?。周苛不降,反而勸項羽投降劉邦,項羽大怒,把周苛扔進大鍋煮成了肉湯(詳見拙文《劉邦的兩個活命法寶:常跑路、聽人言》,韓王韓信后來投奔匈奴,漢將柴武勸其重新回歸大漢,韓王韓信說有三個原因沒臉回來,其中之一就是這次守滎陽,周苛死節(jié),而韓王韓信只是被俘)。 周苛如此人物,老弟周昌也不是吃素的,劉邦第一次封侯時,十八個侯,周昌排第十六,可見,戰(zhàn)斗指數(shù)也是杠杠的。周昌為人,堅忍剛強,敢于直言不諱,蕭何、曹參等人對他都非常敬畏。周昌曾經(jīng)有一次在劉邦休息時進宮奏事,正撞見劉邦抱著戚夫人親嘴兒,周昌老臉一紅,掉頭就跑。豈料劉邦一點兒不在乎,光著腳就追出來了,一把抓住周昌,騎在周昌的脖子上,晃著周昌的腦袋,問,周夫子,你看我是個什么樣的皇帝? 周昌梗著脖子,昂著頭,吼道,你就是夏桀、商紂一樣的皇帝! 劉邦聽了哈哈大笑,放周昌去了。但是,更加敬畏周昌。 這回,周昌強烈反對換儲,劉邦問,老子要換太子,跟你有個毛關系?你反對什么? 周昌是個結巴,說話口吃,又急又怒之下,說,臣、臣、臣口不、不、不能言,但臣知、知、知道不能這、這、這、這樣做,陛下要廢太、太、太子,臣、臣、臣、臣不奉命! 劉邦本來也是氣得七竅冒煙,聽周昌嗑嗑巴巴說話,竟然“噗嗤”樂了,這下子,氣兒就泄了,換太子的事也就只能暫告段落。呂后在旁邊偷聽,等劉邦走了,她把周昌叫來,二話不說,一頭跪拜下去,淚水噴涌而出,對周昌說,要不是您,太子就完了,我替太子拜謝您! 【為了我兒皇位,我可以跪,也可以殺!】
劉邦換太子,始終換不了。心下十分擔心趙王劉如意的安全,特別是,一旦他死了,劉如意怎么辦!符璽御史(掌璽監(jiān)察官)趙堯建議說,不如為趙王配備一個地位高而又強有力,平時能讓呂后、太子及群臣敬憚的宰相(封國宰相一般由漢政府任命,這樣,一方面幫助封國治理國家,另一方面,也是皇權對諸侯的一種制約)。 劉邦說,你看誰合適? 趙堯說,周昌。 劉邦便任命周昌為趙國的宰相,令趙堯代替周昌為御史大夫。 【英雄垂暮,如之奈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