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清道光 胭脂紅軋道四面開光粉彩碗 款識:“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直徑14.8厘米 碗敞口,深弧腹,底承圈足。其內(nèi)以青花修飾,碗心月華瓔珞紋搭配,內(nèi)壁并配以博古圖。外壁胭脂紅地軋道工藝,上施粉彩折枝花卉,寓意“錦上添花”;四面開光,內(nèi)粉彩繪博古紋飾,底落“大清道光年製”青花六字篆書款。 開光又稱“開窗”,為瓷器裝飾構(gòu)圖方式之一;即在器物的顯著部位以線條勾勒出圓形、方形等形狀的框架,框內(nèi)繪各種圖案,起到突出的主題紋飾的作用。這種裝飾方法如同古建筑上開窗見光,故名。南宋吉州窯、金代耀州窯及金、元磁州窯等瓷器上普遍采用開光裝飾。元、明、清景德鎮(zhèn)瓷器上大量運(yùn)用開光技法裝飾畫面,品種有青花、五彩、斗彩、琺瑯彩、粉彩等,官窯瓷器上更為普遍。開光裝飾技法使器物更具有整體性、連續(xù)變化的美感。此碗造型規(guī)矩,工藝考究,設(shè)色艷麗,繪畫細(xì)膩精湛,當(dāng)為道光朝一代佳器。 來源:邦瀚斯 參閱:《明清瓷器紋飾鑒定·博古文字卷》,鐵源(主編),華齡出版社,2005年5月,26頁,圖46。 RMB 800,000 137清康熙 素三彩暗刻龍紋山石牡丹圖大盤 (一對)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直徑32厘米 巴黎蘇富比,2009-12-18,Lot220拍品。 素三彩是一種低溫釉上彩瓷,主要特征是器表紋飾不施紅彩,顯得素靜優(yōu)雅。因在我國的傳統(tǒng)習(xí)慣中,將非紅色稱為素色,所以“素三彩”的名稱是依據(jù)我國傳統(tǒng)習(xí)慣而定名的?!八厝省敝械摹叭弊?,是形容詞,形容“多”的意思,也就是說在一件器物上,不一定施三種彩,凡是沒有紅彩裝飾的多色彩瓷,都可稱為“素三彩”,但一般也以黃、綠、紫三色為主。 從目前的考古資料和實(shí)物資料的結(jié)合證明,明代成化時素三彩已燒制,嘉靖、萬暦時已取得一定成就。到了清代康熙時,在明代的基礎(chǔ)上進(jìn)一步髪展,成為康熙時期很有代表性的特色名品之一。雍正以后各朝很少燒制,直到晚清光緒年間又大量仿制康熙素三彩。 素三彩在明、清時期的景德鎮(zhèn)均有燒造,其中康熙朝的成就更勝一籌,有白地、黃地及墨地素三彩等品種,特別具有代表性的是白地暗刻龍紋素三彩它將釉下暗刻與素三彩完美結(jié)合起來,是康熙朝首創(chuàng)。廣泛用于宮廷祭祀、喪葬等重要場合。它的基本制作工藝是先在素胎上刻劃紋飾輪廓線,施釉后經(jīng)高溫?zé)砂子园祷ㄆ?,然后在高溫?zé)玫奶ンw上填繪圖案,入窯低溫二次燒造而成,工藝繁復(fù),風(fēng)格樸素清新,傳世品圖案中以折枝花果紋、山石牡丹紋等為主。 該對素三彩盤撇口,淺弧腹,大圈足。胎質(zhì)堅(jiān)硬細(xì)膩,造型典雅俊秀,器內(nèi)、外均施白釉,釉質(zhì)光潔。紋飾分彩釉填繪和釉下暗刻兩個獨(dú)立系統(tǒng)。盤內(nèi)雙圈內(nèi)釉下暗刻云紋,盤邊以一圈暗刻的花卉紋為裝飾,盤內(nèi)在暗刻的云紋和花卉之上以嬌黃、嫩綠、絳紫等諸彩繪制山石牡丹紋?;ɑ茏藨B(tài)生動傳神,花朵飽滿,枝葉繁茂,畫法工謹(jǐn)細(xì)膩,牡丹芬芳盈枝,風(fēng)姿綽約。用色豐富多變,諸彩柔和,尤其是山石和花瓣紋飾中所用的湖水綠色,淡而嬌嫩,素雅恬靜,非?,摮海诳滴跛厝手凶罹咛厣?,十分少見。 盤外壁暗刻龍紋樣,龍紋穿于云紋之間,張牙舞爪,神態(tài)兇猛。其姿態(tài)凌空而起,龍?bào)w矯健,龍爪鋒利,昂首怒視。龍紋刻畫得十分細(xì)膩,其鱗片顆??梢姡坦ひ彩菋故炝鲿?,狀物有神,所見諸龍蒼健兇猛,氣勢恢宏,方尺之間,氣貫千里。這類云龍紋裝飾多見于青花式樣,暗刻手法比較少見,彌足珍貴。在釉下以暗刻的方式表現(xiàn)龍紋,這一反傳統(tǒng)的以龍紋為主題紋飾的做法,裝飾別致,匠心獨(dú)運(yùn)。因?yàn)樵诿髑鍍沙?,龍紋大都用作主題紋飾,此碗?yún)s將其用作輔助圖案,在代表富貴的牡丹花葉間顯示皇家龍紋,使得官窯瓷器裝飾手法更加豐富夸張,為官窯瓷器增加了新的表現(xiàn)手法。 晚清《飲流齋說瓷》中記載,素三彩“同一年代而三彩之品視他彩乃騰踴百倍。”可見這一品種的珍貴。而此盤器型規(guī)整,釉色勻凈,紋飾刻劃精細(xì),筆觸流暢,暗劃紋飾與彩色山石花卉結(jié)合交相輝映,顯得富貴吉祥,華美之中又不失威嚴(yán),典雅別致,是一件十分珍貴的康熙朝彩瓷精品。盤底雙圈內(nèi)以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字體秀勁挺拔,筆鋒犀利,書寫蒼勁有力。 RMB 1,495,000 138明嘉靖 青花龍紋六方罐 款識:“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 高26厘米 罐呈六方形,唇口,短頸,鼓腹,自肩部沿六棱而下,收成六方形圈足,口足相若,圈足露胎。罐頸部以青花為地留白繪卷草紋,肩部飾團(tuán)花,腹部六面分別繪畫立龍穿花,六面每面龍紋形態(tài)不壹,于纏枝蓮花中穿梭,或升或降,活靈活現(xiàn)。罐底近足部處則繪有壹周變形蓮瓣紋飾。全器胎體厚重,白釉泛青,底足胎、釉相接部分見有窯紅,底部以青花書寫“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兩行青花楷書款,款識清晰。 嘉靖朝龍紋較其前朝相比已無彪悍矯健之勢,多呈瘦削干扁之狀。龍首上顎突出,鼻如豬嘴。該罐龍紋為五爪龍,五爪龍為宮廷御用紋樣,“龍穿花”紋或又稱“穿花龍”紋的表現(xiàn)形式為龍?jiān)诨ㄩg穿梭,寓意王朝延綿昌盛。該罐六面龍紋,生動之余又不失皇家威嚴(yán),紋飾繪制均以雙勾勒法繪畫輪廓,再以濃重的回青料在線內(nèi)填色渲染色,藍(lán)中帶紫。 隨著進(jìn)口蘇麻離青料的枯竭,嘉靖至萬歷年間,景德鎮(zhèn)改用回青料,回青料據(jù)近年明代文獻(xiàn)查考可能是西域或新疆所產(chǎn)。回青呈色為藍(lán)中泛紫,非常明麗,被形容為“濃翠紅艷”,青料純凈超過明初蘇泥勃青料,細(xì)膩而無滲青流散現(xiàn)象。罐為方形器,在燒造時容易變形,故其制作工藝與圓形器物相比則難度更高,有“壹方頂十圓”之說,而六方罐則更為難得。本品或?yàn)楣缕?,查閱公私收藏,僅見一件形制相近尺寸稍小的萬歷六方鳳紋罐。(《中國名陶展 ·中國陶磁2000の精華》,圖版94)上海博物館另藏一例嘉靖青花龍紋方罐,其紋飾與本拍品一致,同為穿花龍紋。 參閱:《上海博物館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窯瓷器》,圖版1-55) HKD 2,200,000 139清道光 仿官釉琮式瓶 款識:“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高28厘米 本品為典型的琮式瓶樣式,瓶體模印八卦紋。通體施仿官釉,釉質(zhì)肥厚,開片交錯迂回,形如冰裂,錯落有致,古雅大方。底以青花書“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造型端莊,釉色純美,開片饒有古韻,風(fēng)姿絕佳,乃道光官窯守成之杰作。 琮式瓶是南宋官窯、龍泉窯燒造的一種瓶式,因其形自上古玉琮變化而來,故稱琮式瓶。又因腹部有凸起的八卦紋,又有“四方八卦瓶”之稱,是自雍正朝始的清代官窯傳統(tǒng)品種。 來源:日本私人收藏;佳士得香港,2011年6月1日,拍品編號3713 參閱:《機(jī)暇清賞: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瓶》,林業(yè)強(qiáng),2007,頁172,圖版45 HKD 1,300,000 140清道光 青花粉彩寶相花壽字象耳大瓶 款識:“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 高63厘米 瓶小口微撇,長頸,圓鼓型腹,圈足外撇,長頸處飾象耳,生動傳神,整件大瓶造型大氣恢宏,口沿處飾如意云頭形制翻口;通體以青花加飾粉彩作飾,主題繪纏枝西番蓮紋,并裝飾壽字紋,構(gòu)成福壽連年之意。瓶身下部通體面裝飾西番蓮?fù)袎圩旨y,寓意吉祥長壽,永無窮盡,延綿萬年。近足處繪制蓮瓣紋,底部以籃彩繪制回紋一周,紋飾搭配工整。所繪纏枝西番蓮花卉紋,婉轉(zhuǎn)舒展,頗見柔美之姿。底部中央以寫“大清道光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寫款方式極為特殊。 大瓶以青花加彩的工藝技法,青花繪制流暢纖細(xì),發(fā)色翠艷,粉彩填彩精細(xì)入微,發(fā)色嬌美欲滴,給人以富麗堂皇之貌。 來源:歐洲私人藏家舊藏 RMB 1,035,0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