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經(jīng)》作為中華文化的群經(jīng)之始,一方面指導這中華聞名幾千年的發(fā)展,另一方面《易經(jīng)》的占卜功能始終神神秘秘、隱隱約約。那么《易經(jīng)》的占卜到底有多大的精準性?我們怎樣才能卜到屬于自己的那一卦? 如果我們在生活中遇到某個人說自己會卜卦,我會不由自主的覺得這個人頓時神秘起來。作為至圣先師的孔子,因為喜歡《易經(jīng)》而韋編三絕,缺忠告世人,不占而已矣。既然占卜是《易經(jīng)》的功能之一,孔子又為什么勸我們不占呢? 孔子說不要占卜,其實這有三個含義,一個是說,孔子自己是會占卜的,而且常常占卜。如果以孔子的個性,他不會的事情,他是不會去反對的,但是他會了,他也常占卜,他還告訴人家不要占卜,是要告訴我們,不可以完全相信占卜的結果。因為一件事情你請人家占,他占的時候動機老想,你這個事情不要成功不要成功,會不會影響到呢?一定會影響到,甚至于他作假,明明是這個他給你講那個,明明是陽他給你講陰。熟悉的人他從第一爻就知道最后一爻這當中的變化有多少。再加上如果他背后有人給他錢收買他操控他,那你不是更受害嗎? 第二點,卜出來大兇,卜出來不利,你要不要做?你說不管怎么樣我都要去做,那你卜干什么呢?既然決定要做就不要占卜。所以卜了以后我們做參考,該做的還是要去做,但是我會從這當中找到,我應該采取哪種迂回,采取哪種趨吉避兇,把損害見到最小的方式去做,這才是占卜的意義。 第三,占卜為什么老被別人當做迷信,就是它只有少數(shù)人會,多數(shù)人一看都覺得這個很玄妙,這樣不懂。而占卜的人又只能告訴你結果,無法告訴你道理,卦說是這樣就這樣,就叫鐵口直斷。你從里面聽不出需要怎么應變的那種方式。 我們今天沒喲違反孔子的主張,并沒有鼓勵說樣樣都要去占卜,我們只是說你自己占,你自己解卦,然后你每占一次你了解一個卦,每占一個字會有不同的卦出現(xiàn),透過占卜來理順自己的思路,透過占卜來多多認識,這些卦的道理。所有的事情在中國社會,四個字就講完了——合理就好。 我們從西方學到很多東西回來其中有一樣叫做游戲,實際上占卦也是一種游戲,這個游戲就是由一、二、三、四推出六、七、八、九。 一個銅板,它有兩個面,假設一個為正面一個為反面,現(xiàn)在我們同時用三個銅板來,這樣就出現(xiàn)了一二三。將三個銅板同時轉(zhuǎn)動起來,如果得到正面即為三,反面為二。 那這三個銅板加起來的總數(shù)就有四種變化,分別得到六七八九。這樣就把六叫做老陰,七叫做少陽,八叫做少陰,九叫做老陽。 在《易經(jīng)》里面,陰陽也有老少的分別,這個陽就是由少陽慢慢長大,到了老陽才能變陰,因為陽要極才能變陰。剛出來的陰叫做少陰,少陰成熟了以后變老陰,老陰再一變就變少陽。陰極成陽,陽極生陰,陰陽是會變化的。 這里七是慢慢放大到九,八是慢慢縮小到六,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講的七上八下。為什么六和九來代表陰陽,而不是說七和八呢?這個在《易經(jīng)》里面陽九陰六是很固定的代號,凡是出現(xiàn)陽爻的我們就稱為九,凡是出現(xiàn)陰爻的我們就稱為六。坤卦就是六條斷掉的線來表示,這樣就是六,三爻都是陰。我們知道陽統(tǒng)陰,說到天的時候絕不能忘記地,所以陽三畫再加上一個陰六畫,就是九畫。 《易經(jīng)》是看此時此地,這種性質(zhì)它應該有什么表現(xiàn),而不是說大家一個樣,凡是擴張的就是好,凡是收縮的都不好,不是這個樣子。該收縮的時候要收縮,該擴張的時候就擴張,才叫做適合才是應變得宜。 數(shù)是隨時空的變化而變化,所以數(shù)是活的。我們用時、位和性質(zhì)來代表每一個爻,時就是時間,位就是空間,性質(zhì)就是陰陽。我們讀《易經(jīng)》一翻開就是乾坤二卦,先來看乾卦,由下至上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因為從底下每一爻都是陽爻。初九:初代表時間,九代表陽爻,二代表空間。 很多人會問,初九為什么把初擺在前面,為什么不叫九初,九二又把九擺在前面,為什么不叫二九?因為任何事情開始的時候都是時比較重要,比如說一個小孩出生的時候趕緊記幾時幾分出生的,那個生辰非常重要。一個人死了,有沒有說趕快記下來幾點幾分死的,那人家覺得你太沒有感情了,因為死的時候我們比較重視這個人這輩子的成就是什么,他的地位是什么。任何事情剛開始的時候時很重要,你占多大的空間無所謂,只要有立錐之地,慢慢地去擴展,才是很穩(wěn)定的經(jīng)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