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許多宏觀經濟統(tǒng)計數(shù)據極不靠譜,而像汽車產銷量這樣的數(shù)據能直觀地反映實體經濟的狀況。因為不管是乘用車、商用車還是貨車,其銷量與實體經濟景氣度有著極為密切的正相關。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簡稱中汽協(xié))昨天同(7月10日)公布的統(tǒng)計數(shù)據,6月,汽車(不含貨車)產銷分別完成189.5萬輛和205.6萬輛,比上月分別增長2.5%和7.5%,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7.3%和9.6%。1-6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13.2萬輛和1232.3萬輛,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3.7%和12.4%。 6月份和1-6月汽車銷售情況如下表: 6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59.8萬輛和172.8萬輛,比上月分別增長7.2%和10.7%,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7.2%和7.8%。對于6月汽車銷售明顯遠高于產量,中汽協(xié)認為,主要受部分地區(qū)國五、國六切換,國五車型促銷力度加大以及6月25日新能源補貼過渡期到期的影響。舊款車突擊降價和搶新能源車最后一趟末班車,等于提前透支了市場購買力,7月新增銷量肯定受到影響,后市不容樂觀。環(huán)比增長,除了上述因素,還因為每年6月份為銷售旺季,7、8月份就轉入了銷售淡季。 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9.6萬輛和32.9萬輛,比上月分別下降17.1%和6.5%;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7.5%和17.8%。同樣有生產下滑遠大于銷量下滑速度,說明新訂單減少,中間渠道在盡力去庫存。只是由于沒有乘用車那樣的特殊政策,因此產銷量環(huán)比都在下滑。 在乘用車和商用車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4萬輛和15.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6.3%和80.0%。今年1月至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1.4萬輛和61.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8.5%和49.6%。許多媒體拿新能源車大幅增長來說事,認為形勢一片大好,而沒有看到總量大幅下滑的情況下,新能量汽車大幅增長的另一面,就是傳統(tǒng)燃油汽車更大幅度萎縮。何況新能源補貼退坡后,市場并不看好新能源車能繼續(xù)擠占傳統(tǒng)燃油車市場。 再看跟實體經濟最直接相關的貨車銷量,6月,貨車產銷25.6萬輛和28.6萬輛,產量同比下降19.2%,銷量同比下降19.8%,都有近20%%的下跌。這個數(shù)據許多媒體干脆不提,不過,在我今天拿到這個其實公開的數(shù)據之前,我在各個微信群中已經準確地做了推測。我的原話就是“6月份貨車產銷量極可能有近20%的下滑”。 在貨車中,重型貨車銷售10.4萬輛,同比下降7.5%;中型貨車銷售0.99萬輛,同比下降39.0%;輕型貨車銷售15.8萬輛,同比下降22.7%;微型貨車銷量4.2萬輛,同比下降29.8%??梢?,各種車型都有巨大的跌幅。受國家治理“大噸小標”、貨車超載的影響,輕型貨車本月產銷比重型車呈現(xiàn)較大降幅。 7月1日之后,隨著那個2000億美元的額外稅率由10%提高到25%,實體經濟可能面臨更大的困難,加上一些地區(qū)相繼實施國六標準,以及新能源車補貼政策退坡,用戶購車成本必有所上升,加上7月、8月又進入傳統(tǒng)汽車銷售淡季,因此三季度汽車市場壓力或進一步增大,根本不可能像一些媒體人和專家們說的那樣已經止跌回升。 除了汽車產銷量,其實還有許多非常真實的數(shù)據,可以反映實體經濟的真實情況,比如全國主要機場的貨運和郵件發(fā)送量,鐵路貨物運輸量,各主要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等。把海陸空各種運輸方式的實物量統(tǒng)計數(shù)據一看,從邏輯上講就更加嚴謹了。我看了這些數(shù)據之后,只覺得實體經濟嚴重拖累了我國GDP增長——如果實體經濟不這樣大幅萎縮,哪怕零增長,GDP就絕不止增長6.3-6.5%,立馬就能實現(xiàn)兩位數(shù)的增長。 來源:遠見聚焦 版權屬于原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