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成都,如果你用打車軟件定位玉芝蘭,地圖上出來的名字叫做:玉芝蘭大刀面。 所以一路上司機叔叔表現(xiàn)得非常迷惑:這個面是啥子面哦?聽都沒聽過,楞個遠還打車跑起去吃,好有名撒? 成都 · 玉芝蘭 長發(fā)街24號,大門緊閉沒有招牌,三房一廳,擺下四五張臺,除了幾個幫忙上菜的阿姨,廚師只有一人。 蘭桂均,人稱蘭師傅,20歲入行,師出成都蜀風園。 80年代的川菜江湖是一個更龐大的宇宙,老一輩有劉建成史正良,年輕一代有蘭桂均、蘭明路跟喻波,也是那時那代人,促成川菜走出四川,傳入美國和日本,當然這些往事我也只是耳聞一二,如今聽來很有些江湖傳說的味道。 蘭桂均在日本交流期間,去過很多家庭料亭,店里一夫一妻,只接待十幾位客人,受此啟發(fā)創(chuàng)立了他理想中的家庭菜館玉芝蘭。 野菜饃饃 果醬冰粉 整套菜單從一杯月光白茶開始,附送兩件餐前小吃,一盞四川冰粉,一口野菜饃饃。 以市井之味引入,也消解少少成都的暑熱。 九品開胃菜 開胃菜一共九味——火鍋雞、豉香兔丁、米椒木耳、醬酥腰果、燒椒春筍、紅湯牛腱、茶樹菇青筍、玫瑰百合與蜜瓜。 每一碟小小的分量,展現(xiàn)的是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意境,打亂順序吃,酸辣酥麻咸香輪番上場,越吃越開胃。 龍蝦仔五彩面 9小碟正吃著,又上了一道涼菜。 川西一絕 · 坐杠大刀金絲面 蘭桂均師承名廚張中尤,張中尤師承“面點狀元”林家治,坐杠大刀金絲面的絕活,連同這一把大刀就是這樣傳下來的。 
 面條在湯中舒展開,如金絲細韌; 湯頭清澈,透著醇厚的雞湯香氣。 
 
 魚子醬配蝦凍膏 師傅感慨今日的川菜,油鹽味精下重手,無異于給客人喂毒,而玉芝蘭的所有菜品,不用一粒味精,鮮味取自食材本身。 
 開胃菜用起伏變化接連挑逗味蕾,到主菜部分,節(jié)奏放緩下來,味型也逐漸轉(zhuǎn)入更濃厚的高峰。 玉芝蘭就連餐具都出自蘭師傅之手,都是他自己去景德鎮(zhèn)燒的。 
 松茸燉野生花膠 因為曾代表川菜廚師去山東和廣東學習,玉芝蘭的菜單里也能找到魯菜和粵菜的神髓,燉花膠就比較像山東菜,大董也愛出這道,口感軟糯鮮滑,舔下嘴都會在唇邊留下一層膠質(zhì)。 “這個的口味還蠻中年的哈。” 
 
 本色原味吉品鮑 平常吃鮑魚最多是在日料店,每人兩小片,氣勢上跟廣東的原汁鮑魚還是差得遠,玉芝蘭用20頭的南非吉品鮑,古法粵菜做法,內(nèi)有溏心,彈嫩得很。 
 
 酸辣海參 從山東廣東到四川,回歸最拿手的川味。 揭蓋一看,這不是我的最愛酸辣粉!香氣饞死人,但又不是重油重辣,入味意外清爽,既有刺激的酸辣,又不遮掩海參的鮮脆。 
 豆瓣鰻魚 川菜里少見吃鰻魚,這道里用到郫縣豆瓣醬。 
 
 官燕桃油蒸雪梨 雪梨打成梨羹,澆在燕窩上,溫潤不甜。 
 川菜中的經(jīng)典一味魚香,而這道的做法不是熱炒,而是分開處理,左邊是茄子,右邊是香菇,最后淋上泡椒醬汁,色澤漂亮,口味清爽,有明晰的酸甜魚香。 
 真的就是白開水燙菜。 不添油鹽,能嘗到一點南瓜和豆角的甜。 
 
 紅油甜香,水餃漂亮,雖然很飽但還是可以吃下一顆。 
 
 餐后小食 桃仁花生甜飯和山楂糕,配茶是一杯淡竹葉青。 
 回來路上還跟門門聊,玉芝蘭已經(jīng)不能算是川菜或者什么菜系,這就是蘭桂均自己的菜,一個廚師已經(jīng)清楚自己想的和做的東西,建立了一套完全屬于自己的味型和審美,玉芝蘭的廚房里只有他一人,每一味都出自他的閱歷見解,這個氣場是很強大的。 ??川菜大師蘭桂均 Video by TastyTirp 蘭師傅笑說自己做得是老年川菜,年輕人未必愛吃,我說沒有沒有很好吃,而且都不怎么辣; 師傅講本來川菜百菜百味,傳到如今只剩大麻大辣這一路,也是沒得辦法,全為迎合市場;辣子雞尖椒兔90年代才出現(xiàn),再往前的川菜,其實是另一番開闊天地。 真的,黃執(zhí)中講的: 玉芝蘭 成都長發(fā)街21號附1號 預訂電話:028-62491966 ▼點擊圖片,看看我的食記 成都 | 街邊小吃指南 香港 | 九如坊大班樓 京都 | 懷石料理緒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