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社會正在淘汰這類人 01 之前看過咪蒙的一篇文章《那個經(jīng)常曠課的學渣同桌,去年掙了1000萬》。說的是一個粉絲給咪蒙發(fā)去的控訴: 這個粉絲從小到大都是好學生,就是所謂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她覺得自己憑借努力,一定可以過上想要的生活。 而她當時的同桌,長得特別殺馬特,超級學渣,經(jīng)常曠課,她根本懶得理他,覺得這種人長大了也不會有什么出息。 最近她聽說,同桌去年靠寫網(wǎng)文,賺了1000多萬??吹竭@個消息的時候,她因為交不出押一付三的一萬塊房租,正在厚著臉皮到處找人借錢。 她很崩潰,她想不通的是,自己這么努力,認真生活,每件事都好好去做,卻連基本的生活都保證不了。而她的同桌,什么都很渣,不過就是作文寫得好點,憑什么可以得到這么多?她覺得這個世界太特么不公平了。 誰說世界是公平的 同時這讓咪蒙想起他們公司的編劇鄒丹丹。鄒丹丹也是個學渣,大學都沒上過,但如今在他們公司風生水起,而她的同學,當年成績不錯,目前還在讀大三,想找個地方實習,都找不到。 其實不是世界不公平,只是時代變了。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在某個細分領域突出的人,就能得到非常高額的回報。你能把文章寫到最好,你能把臭豆腐做到最美味,你能把雞眼挑得最干凈,你就能作威作福出人頭地。 那些因為偏科,而丟掉了大學學位,轉身退學的“敗類”,一下子成為了萬眾矚目的創(chuàng)業(yè)大神。這樣的例子相信你我身邊都有。 從小學,我們的老師就要求我們,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最差,也得是個“三好學生”,才有可能獲得獎狀。 “德智體美勞”缺少任何一塊,都不是好學生 這種理論一直影響著我們,從三好學生開始,到大學,到研究生畢業(yè)......再到工作崗位上,全面的能力發(fā)展,一直是一個人水平的見證。 這導致我們把所有時間都花在“補短”,而不是“揚長”上。長大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以前那些偏科的人,只要努力去把自己最擅長的事做到最好,往往就能笑到最后。 于是,咪蒙得出結論:千萬別把時間浪費在追求全面上,這個社會正在淘汰追求事事完美的人。 02 這讓我不自覺的想到了一個流行很久的理論:木桶效應,也叫短板效應,意思很簡單,就是一只木桶,所能盛放的水,不是由組成這只木桶的最長的那塊板子決定的,而是最短的那塊板子。該理論的創(chuàng)造,旨在提醒人們,要注意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努力成為一個全面的人,這樣,你才能獲得更多的象征著財富和成就的“水”。 這個理論一直根深蒂固的影響著我們,而且,好像影響了好幾代人。 左為“木桶效應”,右為“新木桶效應” 而不久之后,我又看了一個相較之的新理論:新木桶效應,也叫長板效應,說的是一只木桶能夠裝多少水正常情況下取決于三方面的因素:第一、是木板與木板之間的結合是否緊密。第二、是有一個很好的桶底。第三、把木桶放置在一個斜面上,木桶傾斜的方向的木板越長就能裝越多的水,它的決定性因素就是木板的長度。 新木桶理論講究的是個性發(fā)展,它告訴人們不需要去取長補短,它更強調了解和利用好自己的優(yōu)勢。 前段時間,中央電視臺采訪華為CEO任正非的視頻。 任正非在采訪中說: 我這一生就是短的,我只做長我這塊板,我再拼別人一塊長板,拼起來就是一個高桶了。 他還說:完美的人,就是沒用的人,一看這個人總是追求完美,就知道他沒有希望。 這句話對我觸動很大。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變的優(yōu)秀,都想改正所有的缺點。 任正非并不這樣認為,他的意思是:人人都有缺點,有缺點很正常,不要去改正所有的缺點做個完美的人,要把精力放到自己的優(yōu)點上,最大限度發(fā)揮自己的長處。 03 其實,“木桶效應”這個理論本身不錯,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之前,在我們的社會分工還沒有如此繁多時,我們能夠相對容易的同時掌握多個領域的知識甚至成為多個領域的專家。 當時人們的關系更多的傾向于團隊合作,而“木桶理論”也恰好適用整個團隊管理。 團隊管理中更追求的是互補,最怕豬一樣的隊友,即“短板” 但隨著時代的變化與發(fā)展,尤其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世界處于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做不到什么都懂,也做不到什么都會。畢竟我們所擁有的時間有限,我們的精力和能力也有限。 因此我們要學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用長板效應代替短板效應,把精力放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將自己的優(yōu)勢發(fā)揮的淋漓盡致,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縱情馳騁,而不是將精力浪費于短板,事倍功半且最后不免平庸! 時代的發(fā)展速度不可預測,但一定會越來越快;競爭的壓力不可估量,但一定是越會越大;知識的數(shù)量不可計算,但一定會越來越多。 我們應順應潮流,把自己培養(yǎng)成專才。 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做好“揚長避短”呢? 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fā): 1、發(fā)現(xiàn)自身優(yōu)勢,接納自己的不足。 首先學會接納自己,正視自己 有一個職業(yè)規(guī)劃師說,我見過很多人,他們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的優(yōu)勢是什么?”“好像我也沒有什么優(yōu)勢?”“我覺得我就是一個很普通的人?!薄拔夷茏鍪裁词虑槟兀俊钡绻銌査骸奥犝f你毛病字寫的很好”,他就會回答:“只是從小練習,也算不得什么優(yōu)勢”。 你發(fā)現(xiàn)他們的問題在哪里了嗎?他們的自我價值感太低了。 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自己身邊的一些人,盡管外在條件看起來很優(yōu)秀,但他就是自卑。這是因為,自我價值感的高低,盡管與外在的條件有些關系,但最主要的,還是源自獲得的愛的多少。 不管一個人外在條件多么出色,只要他曾有嚴重的愛的缺失,那么他一定會嚴重自卑。 相反,不管一個人看似多么平常,只要他曾有充分的愛,那么他就會非常自信??瓷先ィ员八坪跏且驗槟撤矫娴娜毕莼蛉秉c,但實質上,這是對自己不能獲得愛的憂慮。 我們也會經(jīng)常疑惑,我們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具有無限的可能性。都是潛在的天才。為什么,慢慢長大以后,我們很多人都成為了沒有激情、不再快樂、不再自信、不再愛自己的人?成了平庸的人? 那是因為,我們對善與惡、對與錯、好與壞的判斷都是主觀的,都會受我們自己視角的影響。當你的視角發(fā)生變化時,你眼里的整個世界都會改變。然后,我們每個人為自己的創(chuàng)建專屬的“三觀”——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接著用這個“三觀”來判斷、評價以及決策我們的生活。 但是人的三觀不是用來戰(zhàn)勝的,而是用來理解和相處的。 不必做一只人人喜歡的橘子 曾經(jīng)在博客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我喜歡吃橘子,而我父親,再好的橘子也不吃。有時候我們勸他,諸如橘子富含維生素C啊,這個品種的橘子特別好吃啊等等時,他就強調說:“再好的橘子我也不喜歡吃,因為我根本就不喜歡橘子的味道。” 他的話突然讓我有了想法。是的,作為一個橘子,哪怕是再好的橘子,也照樣有人不喜歡。 所以無論你有怎么樣的“三觀”:健全的、偏執(zhí)的,追求完美的、現(xiàn)實主義的,樂觀的亦或悲觀的。 接納現(xiàn)在的自己,不管是你喜歡的或者不喜歡的,你了解的或者不了解的,想改變的或者不想改變的,用理解的心態(tài)和它和解,然后帶著這副軀殼和靈魂一起走向更成熟的自己。 當然,為了讓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發(fā)現(xiàn)優(yōu)點,建議可以通過類似以下的問題回顧描述自己能做的事情,歸納相應的能力,尋找你的價值感: (1)別人認為我什么最優(yōu)出色? (2)我自己最拿手的事情是什么? (3)我曾經(jīng)做過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 (4)詳細描述你做過的最得意的一件事: (5)事情的概況? (6)當時你遇到什么困難? (7)你采取了什么解決方案? (8)最后達到什么結果? (9)在這件事情上,體現(xiàn)了你的什么能力? 2、專注優(yōu)勢,做到極致。 所謂專注優(yōu)勢就是將所擅長的領域或技能發(fā)揮到極致。 平凡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樣樣都會,不如將一件事做到極致。生活中這樣的人比比皆是,他們看似什么都會一些,可是沒能做到極致。 有位作家曾經(jīng)說過這么一番話:“我不善于交談,甚至有社交恐懼。我喜歡一個人獨處,我喜歡安靜,更重要的是我喜歡寫作。因為我的性格,讓我更能靜下心來寫作,寫出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慢慢的在寫作上有所成就,于是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擅長并喜歡的事情上,希望做到自己能力所及的最好?!? 百事可樂在中國的戰(zhàn)略就是這樣:他們把所有的生產、渠道、發(fā)貨、物流全部外包,只保留市場部的寥寥幾個人運營百事可樂的品牌,做好品牌這個長板。 ![]() 你今天喝到的青島啤酒,都來自你附近的啤酒廠,瓶子和蓋子來自另外一家專門做瓶蓋的廠家,而青島啤酒做的僅僅是拿出自己的配方,貼上自己的標簽。 ![]() 谷歌在2014年初宣布以29.1億美元的價格把摩托羅拉移動出售給聯(lián)想,出售一周后,谷歌股價上漲8%,理由也基于長板理論。CEO佩奇解釋說: 通過這筆交易,谷歌將精力投入到整個安卓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創(chuàng)新中,從而使全球智能手機用戶受惠。 意思是,谷歌就是做系統(tǒng)的,買個手機公司回來補短板(硬件),不如專注于自己擅長的長板(系統(tǒng))。 偉大的公司未必每塊板都強,但要把一塊長板做到極致:淘寶做好了交易平臺,小米做好了粉絲互動,新東方做好了外語培訓,騰訊則抓住了幾乎8成的中國網(wǎng)民。 只要有一個能力突出的地方,你就能從中找到成功的方法,就像選擇一份工作或者一門學科一樣,要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并將其深入發(fā)展,這樣可以將自己獨有的能力發(fā)揮到極致,而不至于出現(xiàn)每樣都要求學好,卻還是比不上別人。 成功的人只是平凡人,但多了一份專注。 3、一專多能零缺陷 即便是精英人士都有其不擅長的,喬布斯不擅長與人交際,脾氣暴躁,但他有卓越的優(yōu)勢--創(chuàng)新精神來彌補這種不足,那么他的“素質問題”就不會造成麻煩。 ![]() 克林頓 克林頓是美國總統(tǒng)里最聰明的,智商測評為152分,很有天賦和演講能力,但是他有很致命短板--不夠誠信政治,也就是品格有問題,這個短板讓他離開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導崗位。 所以處理短板時,我們要去判斷:這根短板到底是不是我的致命缺陷? 如果是,不要著急發(fā)展優(yōu)勢,先把短板補齊;如果不是,你把它先放一放,盡可能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 因此,我們要成為的“全才”,并不是讓我們對每項技能都信手拈來,對每個行業(yè)都精通都掌握,而是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多平臺,結合自身的特長,將優(yōu)勢擴大化。 今天,專業(yè)的細分讓我們誰都無法補齊所有的短板,互聯(lián)網(wǎng)推動了企業(yè)內外信息流通的速度,讓合作的成本變得越來越低。這個時候,如果本職工作做不好,你找到合作者的機會就會越來越小。 與其花精力治愈自己的頑疾,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把自己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 所以,在職業(yè)生涯發(fā)展中,最好的能力策略是“一專多能零缺陷 ”。 一專:指讓自己有一項強專長;多能:指多儲備幾項能力可以搭配著使用; 零缺陷:指通過自身努力和對外合作,讓自己的弱勢及格。 ![]() 馬云 細想來,所謂的“成功人士”的成功路徑實際上大多都是,先把自己的長板發(fā)揮到極致,然后,有了初步的積累,再把所有的其它方面的長板人士,聚集到一起,通過合作,建立一個高高大大的、全面的長板大桶,里面承載的水,是海量的。 因此,現(xiàn)代社會的長板理論相對正確的解讀或許是:找到自己的長板,發(fā)揮到極致,然后,與不同類型的長板人才合作,共同打造一只高大上的木桶。這個木桶里面,可以盛放你想象不到的,很多很多的水! |
|
|
來自: wenxuefeng360 > 《待分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