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大背景下,作為文化復興重要體現(xiàn)的國學熱可謂是日益“升溫”??鬃訉W院海外開花,大學增設國學課程,名人著書演講,中小學誦讀國學經(jīng)典…… 國學熱,不僅關系國學的發(fā)展方向,也涉及如何繼承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意義重大。學者們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廣泛思考,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兩種主要觀點: 國學熱是中華民族當前文化自覺的體現(xiàn)。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土壤。民族精神的表現(xiàn)受多種社會因素影響,人們越有文化自覺,民族精神就越能完整地得到弘揚。與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相伴隨,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和態(tài)度正在發(fā)生巨大轉變,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也正經(jīng)歷從自在到自覺的轉變。有學者認為,國學熱所體現(xiàn)的正是中華民族文化自覺的開始。對于連綿不斷的中華文化而言,文化自覺是促進民族復興的重要條件。文化自信能促進文化自覺,進而振奮民族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說,當前的國學熱是中華民族開始復興的重要標志。 國學熱并不等于國學研究熱。目前的國學熱主要分布在大眾教育和國學知識傳播層面,相對于國學的學術研究尚屬于文化的普及推廣。有學者指出,這樣一種文化氛圍有助于改善社會公眾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傳承,使國學研究獲得良好的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但需要注意的是,普及推廣并不能直接帶來國學研究品質的提升和發(fā)展。國學要得到健康發(fā)展,離不開國學研究的深入開展?,F(xiàn)在學術理論界關于國學的爭論很多,如國學的概念問題、國學能否成為一級學科的問題、國學在歷史中的作用問題等。有學者提出,目前國學雖然熱了起來,但社會對國學的共識還不多;對有爭議的問題先不必大肆炒作,而應扎扎實實地多做一些普及推廣和深入研究工作。 當今的國學熱反映出的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其實與當代中國人所面臨的種種現(xiàn)實問題和精神困擾密切相關。我們可以從兩個主要方面來辨證分析國學熱“升溫”的原因: 首先,國學熱是當今社會現(xiàn)實的需要。這種需要可以從中國和世界兩個層面來看。從中國看,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進入民族復興的重要時期。民族復興不僅是經(jīng)濟、政治和軍事的復興,更是文化的復興。沒有文化的復興,中國就不能成為真正意義的世界強國。而這種文化又不能是外來的文化,只能是融合外來文化具有自己本民族特色的文化。 其次,國學熱是國學固有價值的重現(xiàn)。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主體,國學內(nèi)容豐富、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chǎn)。盡管其中有一些雜蕪和糟粕,但主體或絕大部分屬于精華,有學者將其概括為中國精神或中國之道,這些是不會過時的,主要有:克己復禮的人生態(tài)度,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天下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處事原則,義在利先的道德理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情懷,四海為家、天下為公的世界愿景等。雖然國學精神曾受到貶損,但其固有的價值并沒有泯滅,盛世之時重現(xiàn)光輝乃是必然,因為有價值的民族文化是任何力量也打壓不住的。這是國學熱的根本原因所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