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啟發(fā)誘導,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孔子總結(jié)出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述而》)的著名論斷。他在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視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主動精神,是以學生為本的,從人的本性出發(fā)的。 2.因材施教,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非常重視人性的差異,他以“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陽貨》)作為教育實踐的指南,并進而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他說:“力不同科,古之道也?!保ā栋速罚┲鲝埜鶕?jù)學生的特點水平,進行不同的教育,即“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雍也》)。雖然,孔子沒有直接提出因材施教四個字,但他在教學實踐中卻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這和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只能理論之間有著相當多的共同點。 了解學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教師進行教育工作的先決條件??鬃訉ψ约旱膶W生了如指掌,如數(shù)家珍,往往能夠一言以蔽之,比如,他說:“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彥”。在此基礎上,他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揚長避短,長善救失,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教學。 二、“學”活動中的人本主義光芒 孔子的學生在和孔子共同進行的教育活動中,也深深感受到人本主義的光輝。 1.倡導樂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是樂學(愉快教學)的積極倡導者。他深知,要博學,必須愉快地學,要學習得好,必須心情舒暢,所以啟發(fā)學生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之。”(《述而》)指出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他還把樂學作為治學的最高境界。他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保ā队阂病罚┧浴爸薄ⅰ昂弥?、“樂之”這三種學習的態(tài)度相比較,一層深入一層,說明樂學的效果最佳。他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時主要是通過正面表揚激勵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途徑進行的。這從他《論語》中關于孔子對學生的表揚共有17處,批評只有6處,和“親其師而近其道”可以窺見一斑。 2.指導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 善于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滲透和指導,培養(yǎng)其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內(nèi)容??鬃右髮W生多聞多見,“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為政》);要求學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公冶長》);學習要循序漸進,“無欲速……欲速,則不達”(《子路》);學習要有恒心,“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復一簣,進,吾往也”(《子罕》);重視溫習,“學而時習之”(《學而》),“溫故而知新”(《為政》)……不一而足!學思結(jié)合的學習方法,是孔子最為強調(diào)的。 三、教育思想有教無類 在教育對象問題上,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著名主張,他所說的有教無類實指不分種族、貧富貴賤,皆可以入學讀書。這與奴隸制“學在官府”、“禮不下庶人”的嚴格等級制教育有著質(zhì)的區(qū)別,是劃時代的進步。他也是這樣實踐的,他的學生有出身于奴隸主貴族的孟懿子、南宮敬叔和司馬牛等;有“窮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的顏淵;有被稱之為“卞之野人”,食黎霍、百里負米養(yǎng)老母的子路;有身著蘆衣為父推車的閔子騫;有親自耘瓜,幫母織布,三年不舉火,十年不制衣的曾參;有家無置錐之地的仲弓;有“鄙家子弟子張,衣若懸”的子夏;在“縲紲之中”的犯人公冶長;曾為大盜的顏涿聚;還有“家累千金,結(jié)駟連騎”的大商人子貢…… | 
|  | 
來自: liuhuirong > 《聖人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