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茱萸
本品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產(chǎn)中國山西、陜西、甘肅、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省。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性味歸經(jīng)】酸,微溫。歸肝、腎經(jīng)。 【功效】補益肝腎,收斂固澀。 【別名】山萸肉、肉棗、雞足、萸肉 【應用】 1. 用于肝腎虧虛,頭暈目眩、腰膝酸軟、陽萎等證。本品補益肝賢,既能補精,又可助陽。如六味地黃丸,即以本品配伍熟地、山藥、澤瀉等,為治肝腎陰虧,頭暈目眩、腰膝疲軟等證的基本方。又如草還丹,以之配伍補骨脂、當歸、麝香,治腎陽不足,陽萎、滑精等證。 2. 用于遺精滑精、小便不禁、虛汗不止。本品有良好的收斂固澀作用。如上述六味地黃丸即可用于陰虛遺精,草還丹又可用于陽萎滑精。如治小便不禁,當配伍桑螵蛸、覆盆子、益智仁、沙苑子等同用。又以本品配伍人參、附子、龍骨、牡蠣等藥治大汗不止,體虛欲脫之證,也有良好的功效。 此外,還可用于收斂止血。如固沖湯,即以本品配伍烏賊骨、茜草炭、棕皮炭等,治婦女崩漏及月經(jīng)過多。 【用量用法】6~12g,煎湯服或入丸散;大劑量可用30g。 【使用注意】本品溫補收斂,故命門火熾,素有濕熱及小便不利者不宜用。 【趣味小故事】 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紛爭,戰(zhàn)亂頻繁。當時,太行山一帶地屬趙國,山上村民大都靠采藥為生,但必須把采來的名貴中藥進貢給趙王。有一天,一位村民來給趙王進貢藥品“山萸”,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山茱萸”,誰知趙王見了大怒,說道:“小小山民,竟敢將此物當貢品,豈不小看了本王!”這時,一位姓朱的御醫(yī)急忙走了進來,對趙王說:“山萸是種良藥,這位村民聽說大王有腰痛的頑疾,這才特意送來的?!笨哨w王卻說:“寡人用不著什么山萸?!边M貢的村民聽后只好退出。朱御醫(yī)見狀連忙追出來說:“請把山萸交給我吧,趙王也許終會用上它的?!甭犃T,村民將山萸送給了朱御醫(yī)。 很快,三年過去了,山萸在朱御醫(yī)家中長得十分茂盛。他把山萸采收、晾干,好好地保存起來,以備使用。 有一天,趙王舊病復發(fā),腰痛難忍,朱御醫(yī)見狀,忙用山萸煎湯給趙王治療。趙王服后,腰痛的癥狀大減,三日后逐漸痊愈。趙王問朱御醫(yī)給他服了什么仙丹妙藥,朱御醫(yī)把山萸的功勞告訴了趙王。趙王聽后大喜,下令大種山萸。有一年,趙王的妃子患了崩漏癥,朱御醫(yī)當即以山萸為主配制方藥,治愈了妃子的病。趙王為表彰朱御醫(yī)的醫(yī)術和功績,就把山萸更名為“山朱萸”。后來,人們?yōu)榱吮砻鬟@是一種植物,又將“山朱萸”寫成現(xiàn)在的“山茱萸”了。 經(jīng)典方劑——固沖湯 【組成】 白術、生黃芪、龍骨、牡蠣、萸肉、生杭芍、海螵蛸、茜草、棕邊炭、五倍子。 【用法】水煎服。 【功用】固沖攝血,益氣健脾。 【主治】 脾腎虧虛,沖脈不固證。猝然血崩或月經(jīng)過多,或漏下不止,色淡質稀,頭暈肢冷,心悸氣短,神疲乏力,腰膝酸軟,舌淡,脈微弱。 【配伍特點】 一是用眾多斂澀藥固澀滑脫為主,配伍補氣藥以助固攝為輔,意在急則治標;二是用大量收澀止血藥配伍小量化瘀止血之品,使血止而不留瘀。 【運用】 本方為治脾腎虧虛,沖脈不固之血崩、月經(jīng)過多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出血量多,色淡質稀,腰膝酸軟,舌淡,脈微弱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若兼肢冷汗出、脈微欲絕者,為陽氣虛衰欲脫之象,需加重黃芪用量,并合參附湯以益氣回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