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布時間:2019-07-09 文:胡慎之來源:胡慎之關系心理(ID:hushenzhixl)每到暑假的時候,網(wǎng)上就會出現(xiàn)各種“暑假在家被爸媽嫌棄”的段子。 比如說,暑假最常遭受的眼神,我媽問我為什么老在家,我爸說我為什么老不在家... 暑假對于學生來說,是個既開心,又無奈的假期。雖然不用每天上學,但每天都要活在爸媽口頭和眼神的“嫌棄”下。見面的時間長了,雙方之間的矛盾也愈發(fā)激烈了。 有些父母明明心里記掛著孩子,擔心孩子不會照顧好自己,但是說出來的話卻讓孩子覺得很有壓力。比如說,整天待在家里都不知道出去走走,都變成一個廢人了。 這就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式”父母。 在這里,我們需要清楚幾點: 第一,“刀子嘴豆腐心式”的父母,他們在關心他人時會帶著強烈攻擊意味的自戀,你很難從中感受到愛意。 并且,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似乎表達愛意是一件比較難為情的事情,特別是上了年紀的父母,他們?nèi)菀装褔Z叨和啰嗦等同于關愛。 當然,這種表達愛意的模式,除了受到大眾觀念的影響,還有就是本身在一個缺乏愛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沒有體驗過被愛的父母,他們很少會直接表達愛。 所以,當我們要求父母坦誠直接地表達愛時,這本身就是一個不合理的期待。 第二,在中國的家庭中存在著一種漿糊邏輯,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并不是特別的清晰,“你”和“我”的感受經(jīng)常是混在一起的。 一段好的關系,應該是不管如何親密,都要有各自的空間。 但在這種漿糊邏輯里是沒有的,就是我發(fā)生了什么,肯定是跟你有關系的,你必須為我負責。兩個人被硬生生捆綁在一起,無法擺脫。對方一動,我們就要馬上做出回應,而且還沒有任何拒絕的機會。 就像當有些父母辱罵或指責自己的孩子時,孩子內(nèi)心會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羞恥感,認為父母說的就是事實,自己就是這么糟糕的一個人。 第三,當父母需要通過“刀子嘴豆腐心”這種形式來對孩子表達愛意時,實際上是因為他們無法承受情感被拒絕后的挫敗感和羞恥感。但深究到底,這并不能成為父母傷害孩子的借口,因為孩子早就被父母的“刀子嘴”劃得遍體鱗傷了。 同時,父母不會表達愛的這個舉動可能會激發(fā)起孩子在幼年時遭受一些不好的體驗,比如說很小的時候父母經(jīng)常責怪或者咒罵自己,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哪怕你到成年了,或者你已經(jīng)成為一個孩子的爸爸/媽媽了,當父母再一次這樣對待你時,你的感受還是無助和害怕的。 所以,嚴格來說, 這種“刀子嘴豆腐心式”的愛不是真正的愛。 愛是一種能量,也是一種物質,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兩個人之間沒有任何的表達,那么愛意是無法表達出來的。
但是,很多的時候我們似乎很難去表達這五種愛的語言,以至于經(jīng)常對彼此之間的關系感到力不從心,或者小心翼翼。 所以,如果我們想避免在自己孩子身上重復與上輩人的互動模式,那么我們就要明白: 首先,愛意并不是刀子嘴豆腐心; 其次,彼此之間需要有一定的邊界,距離才會產(chǎn)生愛; 最后,表達情感不是一件羞恥的事情,更多是一種溫暖的體現(xiàn),比如抱抱孩子,或者給家人準備一些小禮物。 學會表達愛,不要用恨來表達愛;學會克制,不要嘮叨。只有當成年人好好說話,孩子才有機會學習愛的恰當表達。
每一個孩子都是需要被看見,需要接收到父母表達出來的源源不斷的愛意,都需要被撫摸。 只有當一個人得到了這種被明確表達出的愛,有人一直完美回應他關于愛的需求,那么這種愛的體驗就會被孩子內(nèi)化在心中。成年后,他就敢于向別人表達愛,分享感受,不再害怕自己的分享會被對方拒絕或排斥。 所以我們作為父母,
當然,一開始我們可能做得不夠好,或者情緒有時會失控,但我們可以通過跟孩子進行一些身體上的接觸,比如,擁抱、握手或親吻,來跟孩子建立暫時的鏈接。 這種充滿愛意的行為,在給予孩子一定的支持和鼓舞的同時,還會傳遞孩子一種信息,就是其實爸爸媽媽還是愛自己的,只是一時控制不了情緒而已。 每一個人都需要愛的語言。 面對孩子,你是想做一個“刀子嘴”式的父母,還是一個會表達愛的父母呢? 作者簡介:胡慎之,最懂關系的心理學家。著有《胡慎之家庭教育課》《胡慎之家庭課:重建親密關系》《高情商人際關系溝通術》??辞逭嫦啵菫榱烁玫剡x擇。排版:zhuhongbo@xinli001.com 微信:Gabi-90 一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