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4175字|預計閱讀時長6分鐘 日前在 AFN 分享關于澳大利亞地方政府結構與特點的文章之后(點擊閱讀:生活在澳洲,許多人都不了解這個“政府機構”!卻不得不定期向它交錢),不少讀者表示希望提供更多這方面的內容,特別是聯邦和州政府的情況,這里就滿足一下這些朋友們的要求。 1 澳大利亞政府結構 澳大利亞全國政府分為聯邦、州和地方三級,三級政府之間的關系并非簡單的垂直上下關系,更多的是功能上的不同。 上圖列出了三級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和負責事務的不同。 三級政府的收入主要都是來源于稅收,州政府還會獲得聯邦撥款,地方政府還會有聯邦和州政府撥款,當然三級政府也都有資產和投資上的收入,還有各種各自管轄的牌照和許可上的收費等等。 澳洲的各種稅其實有些是聯邦稅收(個人收入所得稅、GST、公司稅與增值稅等等),有些是州政府稅收(印花稅和土地稅這些房地產相關的稅收是州政府最重要的收入來源,Payroll Tax 也是州政府征收的稅種),至于地方政府向居民所收取 Council Rates 也可以看作是一種稅。 聯邦政府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在國際社會上統(tǒng)一代表澳大利亞,在事務方面它負責外交、國防、移民、聯邦稅種、通訊和郵政服務等等;州政府負責公路、鐵路、醫(yī)院、公交系統(tǒng)、監(jiān)獄、警察、急救服務、公屋等等。 在教育、醫(yī)療、環(huán)境和基建等不少領域,聯邦和州各有相應的部,他們更多的是分工不同的合作關系,比如教育,聯邦政府監(jiān)管所有的大學,而中小學、幼兒園和 TAFE 則是州政府在管,聯邦政府會有一些教綱和計劃的制定并發(fā)放撥款;在醫(yī)療上,聯邦政府更多的負責 Medicare 的運營,州政府則負責具體的醫(yī)院的建設和管理。 還有一些領域,比如環(huán)境,聯邦政府環(huán)境部更多的是從對全國利益的影響去考慮問題,州政府的環(huán)境部則更多地關心直接環(huán)保影響,所以州和聯邦的同領域的部門更多的是合作的關系。(所以按照中國文化將州政府的 Minister 翻譯成廳長是不夠貼切的,他們就是部長,如果聯邦政府有對應領域,他們不需要向對口的聯邦部長匯報工作和負責) 2 聯邦政府與州政府關系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是由6個現在澳大利亞國土上的英國殖民地在1901年1月1日正式形成的聯邦制君主立憲國家,當年的這6個殖民地就成為聯邦的6個州:昆士蘭,新南威爾士,維多利亞,南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 當時澳大利亞本土還有土地不屬于任何殖民地,在澳大利亞立國時的聯邦憲法里被定義為領地(Territories),比如北領地(NT)和后來專門劃出建都的堪培拉所在的首都領地(ACT)。州和領地在地位上是非常的不對等的,我們先來看看州的情況。 澳大利亞的六個州(States)作為聯邦的成員州有著各自的憲法,權利架構上和聯邦政府一樣也是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一個州的政府首腦叫州長(The Premier),州長通過本州選舉(各州選舉也是獨立于聯邦選舉)產生而不是由聯邦任命,更不需要對聯邦總理負責和向總理匯報工作,每個州都有各自的名義上的元首 – 總督。 立法上,在成立聯邦的時候,各州同意將一些領域的立法交由聯邦統(tǒng)一立法,也就是聯邦憲法第51條款所規(guī)定的內容,比如國防,檢疫,統(tǒng)計調查,貨幣,度量衡單位,婚姻等等方面的法律由聯邦來制定,各州依然保留權利制定其它領域的法律。 當然在州法律和聯邦法律有沖突的情況下,會以聯邦法律為準,聯邦法庭也有權復審州法庭的決定。 另外澳大利亞共有10個領地(Territories)行政區(qū)域,本土兩個(北領地- NT 和首都領地 – ACT) 和海外8個(就不一一例舉了)。北領(NT)和首都領地(ACT)由于處于本土加上都有相當的人口和規(guī)模常常被當作州一樣看待,但領地和州在地位上有著很大的差別。 領地由聯邦統(tǒng)治和管理,雖然聯邦政府往往賦予領地自制權,但它們的權利和自制程度受到聯邦政府下放權利的程度的限制,聯邦政府也可以在任何時候解散領地議會和政府(而且不需要領地居民同意)。 同樣獲得自制權的領地也可以通過法律,但聯邦有權修改和取消領地的法律,這是領地和州的地位的最大不同,領地政府與聯邦政府的關系倒是和州政府和地方政府(Council)的關系非常相像。 另外,澳大利亞“國有土地(Crown Land)“的所有和管理就是聯邦和州地位和關系的一個很好描述。 澳大利亞的土地除了已經私有化的(你、我或各種身份的企業(yè)與機構擁有的)土地都是 Crown Land。Crown Land 里的 ‘Crown’ 和 Crown Attorney 和 Crown Prosecutor 里的’Crown’一個意思,相當于國家和公有的意思,而澳洲的 Crown Land 都還依然是在各州名下(只有那些領地的 Crown Land 是屬于聯邦政府的),就是澳大利亞州政府和聯邦政府關系與地位的一個說明。 澳大利亞的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并不存在垂直領導和下屬的關系,而是伙伴的關系,很多時候州政府的作用更加重要。 澳大利亞的聯邦選舉剛剛于5月份結束,兩個最重要的州也于最近結束選舉(新南威爾士州 – 2019年3月23日,維多利亞州 – 2018年11月24日),各政府目前執(zhí)政情況如下: 澳大利亞除了塔斯馬尼亞以外的所有的州都實行4年舉行一次州選舉,昆士蘭是最近一個采取州政府/議會4年固定任期的州,剛剛于2016年3月公投決定采取每4年舉行一次州選舉,下一次昆州選舉將于2020年10月31日舉行,以后在每隔4年的10月份最后一個星期六舉行。 3 官員/政客 說到政府,就有官員,在澳大利亞官員的角色上也有些不同的地方。 澳大利亞通過選舉產生議員,獲勝的執(zhí)政黨挑選己方議員來負責不同“口子”(Portfolio)成為部長,在野一方也會從自己的當選議員中挑選部分議員來負責制定發(fā)展不同口子的對應政策,他們就是我們所說的“影子部長“,他(她)們都是政客。 至于官員,更多的是指按照程序任命和雇傭的政府各級官員與辦事員。 政府各個部官員之首一般都叫 ‘Secretary’,也有的部叫 CEO 的。 Secretary 中文直接的翻譯就是秘書,但是按照中文對美國的 Secretary of State 和 Secretary of Defence 的翻譯方法來翻譯成“卿”其實能更加準確的反映出這一職務的權利和地位。 一個部的運營更加全面和直接受到它的 Secretary 的帶領,更像 Council 政府的 CEO 和 GM 一樣。另外Secretary 非經選舉產生,任期由雇傭合同決定,不會因為政府及政客因為選舉結果而更替。 4 政府部(Department)的結構 在政府里,一個部的部長是最重要領導,但很多時候是名義和儀式上,Secretary 和下屬的眾多官員和辦事人員有幫助部長和執(zhí)政黨實現執(zhí)行政策的角色和任務,但也有提供反饋和引領政策的發(fā)起的作用。 最近,新州政府在州大選中勝出推出調整后的內閣時,州長 Gladys Berejiklian 就強調了新州政府在政策方面會更加尊重專業(yè)和經驗,希望各部業(yè)務人員更多的參與政策的制定,這一做法在改善政策的合理性和連續(xù)性上有很多好處,也是一個趨勢。 上圖關于 Transport for NSW 的 Secretary Rodd Staples 關于未來悉尼的基礎設施投資公共交通的投資將越來越重于公路項目投資的表態(tài)就是新州政府部門業(yè)務官員會越來越多的影響州政府政策的例子。 上面是新南威爾士州多元文化部的人員結構,部長(Minister)最高,但 CEO 也可以直通州長,部長并沒有直接管理各個部門的渠道而是需要通過 CEO。這方面,我有一個比較形象的理解,部長是頭,Secretary 是脖子,下面整個班子是身體,頭要怎么動往往是脖子決定的。 上圖是南澳州 Mitcham 地方政府的行政結構,也是按照功能和職能設立各部門,也是CEO 整體掌控,與聯邦和州政府的 Department 在結構上非常類似。 5 在澳大利亞與政府打交道的規(guī)則? 說到在澳大利亞與政府打交道的規(guī)則我打了一個問號,是因為這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要處理的方方面面很多,這方面也不可能有一個手冊,其實最好的做法就是了解政府的結構、各方面的利益平衡、政府做事的規(guī)章和流程、政府愿景等等以后,保持靈活、開發(fā)與合作的態(tài)度,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溝通。 游說與政治捐款是常見的做法,個人覺得游說是一件長期的事情,關于具體項目和事務的游說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往往還是敏感的,更好的游說是平時通過行業(yè)機構來謀求符合自身企業(yè)利益的行業(yè)整體利益。 另外個案的游說成本也是巨大的,而且所有的游說都要注意合法合規(guī)。至于政治捐款,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完全是可以的,但目前的政治與輿論環(huán)境,中資和中國背景的企業(yè)要格外慎重。 通過行業(yè)機構來和政府溝通接觸是非常不錯的,政府也樂于聽取行業(yè)機構的聲音,技術上也是集體智慧的集中,對于一些長期的、行業(yè)上的訴求,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渠道。澳大利亞在行業(yè)協(xié)會的發(fā)展上非常成熟,各行各業(yè)都已發(fā)展形成力量強大的行業(yè)協(xié)會。 和政府對接,一定不要觸碰操守和廉潔的紅線,否則即使取得一時的成功,未來敗露造成的各種損失也是一直存在的風險。 還有,政府對接的工作不可忽略反對黨的作用,很多時候一樣是重要的工作。另外,還有媒體的利用也非常重要,什么情況下使用媒體及如何利用媒體更是一門獨立的專業(yè)。過去的澳大利亞,媒體是非正式的反對黨,這一點近年來在改變,這次大選就很明顯。 有效的政府對接要對政府方方面面的特點,動力和愿景有好的理解。 政客的目標是下次選舉連任并獲得提升,官員更關心業(yè)績和升職的機會,在意的是自己管轄的人員的多少和掌管的經費的規(guī)模。 要了解影響決定的所有人,他們對改變和維持現狀(遠大計劃和循序漸進)的喜好,選民愿望與預算之間的平衡,權力上收緊和下放的程度。 另外一點就是所處的選舉周期,選舉除了有政策上的周期影響以外,還有經濟上的周期性影響,一般情況執(zhí)政周期的第一年預算會比較緊,因為政府剛剛獲勝,距離下次選舉還遠,但是到了接近選舉的時候,政府預算會非??犊?,有助于選舉需要的收買選票的目的。 所以在澳大利亞和政府溝通打交道,總理、州長、部長和市長是可以在開始階段牽線搭橋,但事情的具體落實和成敗往往是由后續(xù)的和政府部門具體負責的官員們的技術細節(jié)的工作決定。 我們能做的就是以事實和科學為根本,保持靈活、友好和建設性,思考好和誰聊、聊什么、怎么聊,政府/反對黨、社會和行業(yè)組織多面資源配合使用,最后才有可能取得成效(必須要相信謀事在人)。 作者簡介 |
|
|
來自: heii2 > 《Austr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