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了,很多媽媽讀者都和小編抱怨,因為怕孩子中暑就縮短了孩子外出的時間,然后家里的那只小惡魔已經(jīng)快翻了天了,東西打壞了無數(shù),樓下的鄰居也已經(jīng)不知道找上來了多少次,真的是弄得自己苦不堪言。其實孩子這么能折騰跟媽媽在身邊就脫不了的干系哦。 各位媽媽仔細(xì)觀察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往往都是在自己面前才會表現(xiàn)得異常調(diào)皮,在外人面前安靜的像一個小天使。 最近小編的朋友東東就跟小編分享她家“小惡魔”寶寶的“英雄事跡”,有一次東東的朋友到東東家去吃飯,因為來的人比較多,東東還有兩個菜沒有準(zhǔn)備好,為了不怠慢客人,就讓老公先陪客人吃,自己把剩下的菜搞定再就位。 等東東忙完,發(fā)現(xiàn)孩子在客廳自己吃了起來??墒菛|東一在座位上坐下,孩子突然放下勺子不吃了,東東問“怎么不吃了”,孩子說“媽媽你喂我,不喂我不吃了”。這讓東東瞬間頭大,剛剛自己沒在的時候,孩子一個人吃的好好的,自己一來就耍起了小脾氣,真不知道孩子是不是跟自己“有仇”。 孩子為什么“專挑媽媽”欺負(fù)?1. 天生的依賴感 孩子跟媽媽是最親密的,這一點相信不會有人反駁,孩子在母親肚子里的10個月,和媽媽共同享用一個身體,同吃同睡的感情不是任何人能夠替代的。 而且孩子在媽媽肚子里,對媽媽的聲音,心跳和味道都比較熟悉,可以說這是孩子和媽媽之間建立的聯(lián)系,孩子能夠通過這些來獲取安全感。 在《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里就介紹過,孩子哭鬧的時候,讓孩子貼近的意思,媽媽忙別的事情的時候,對自己沒有完全的關(guān)注,孩子就會感覺到不安全,因此就會通過欺負(fù)媽媽來引起注意力的方式。 媽媽的心臟,能夠讓孩子快速的平靜下來。因為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以后,最初的安全感全部都來源于母親,也正因如此孩子對母親會有一種天生的依賴,所以也只有在母親面前,孩子才會展現(xiàn)出自己最任性的一面。 2. 撒嬌的一種表現(xiàn) 孩子為什么只愛欺負(fù)媽媽,卻從來不會去欺負(fù)別人,因為這是孩子跟媽媽撒嬌的一種專屬表現(xiàn)。撒嬌這個詞在字典里的解釋是:仗著別人的寵愛故意做出一種姿態(tài)。 孩子之所以會有撒嬌的表現(xiàn),是因為他們真的媽媽是最愛自己,所以他們會故意的去欺負(fù)媽媽,會不斷地去試探媽媽的底線,堅持來證明,媽媽對自己的愛有多深。 也可以說撒嬌是孩子獲得安全感的重要方式,孩子朝著母親撒嬌的時候,能夠換來母親溫柔的對待,能夠讓孩子的內(nèi)心得到滿足,孩子因此而感覺非常愉快,漸漸的他們會越來越喜歡用這種方式和母親交流。 3. 想要你關(guān)注他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會有一種“全世界我最大”的意識,媽媽忙別的事情的時候,對自己沒有完全的關(guān)注,孩子就會感覺到不安全,因此就會通過欺負(fù)媽媽來引起媽媽的注意力,借此來宣示自己的主權(quán)。 其實孩子心里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媽媽你就好幾分鐘沒有理我了,我要你多看看我。其實家長應(yīng)該知道,孩子愛家長永遠(yuǎn)會比家長愛孩子要多,那是因為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就是全部。 可是在成人的世界里,還有其他事情會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所以說被孩子欺負(fù),對媽媽來說是一個甜蜜的小負(fù)擔(dān)呢。 “被欺負(fù)后”,這些誤區(qū)媽媽一定避免!1. 明白孩子意圖,變得更加溺愛 很多媽媽在了解了孩子欺負(fù)自己的真正意圖之后,是不是感覺心里暖暖的很溫馨?就是因為在這種感情的催化下,很多媽媽會對孩子更加溺愛,然后開始沒有原則的去滿足孩子的一切無理要求。 這對孩子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孩子總有一天要獨立,家長有義務(wù)教給孩子一些本事,讓孩子獨自面對這個社會的時候,不至于手足無措。 2. 故意對孩子不理睬 還有一些比較理性的媽媽,當(dāng)孩子對自己撒嬌的時候,會狠心對孩子的要求不理不睬,這種方法表面上看上去可能讓孩子變得堅強,可是實際上是傷害了孩子的情感,讓孩子不敢再對母親百分百相信。 因為孩子撒嬌的時候,想要的只是母親情感上的回應(yīng),當(dāng)沒有回應(yīng)的時候,孩子會感覺慢慢地不再愛自己了。慢慢地孩子也就不會再跟媽媽撒嬌了,因為害怕自己的情感再次受到傷害。 3. 大聲“吼罵”孩子 如果孩子想要讓媽媽喂自己吃飯,媽媽的回應(yīng)是大聲的吼罵,那么請注意,這種做法可能會把孩子推向自閉的深淵。 孩子為什么只欺負(fù)媽媽?那是因為他們相信媽媽對自己的愛是無窮的,媽媽的吼罵不僅會打破孩子對自己百分百的信任,更會讓孩子早早的就失去了對情感的信賴,將來交朋友也好,談戀愛也好,都不敢以真心待人因為害怕再次受到傷害。 孩子跟自己耍脾氣,媽媽要怎么正確處理?1. 弄清孩子為什么“發(fā)脾氣” 搞清楚孩子發(fā)脾氣的原因,家長才能對癥下藥。比如媽媽最近比較忙,可能有點讓孩子感覺自己被冷落了,那么家長就要跟孩子解釋一下:雖然別的事情分走了媽媽一些注意力,但是分不走媽媽對你的愛。 讓孩子明白,不管自己有多忙,只要是孩子的事情,就絕對是第一要緊的事情。如果孩子發(fā)脾氣是為了向媽媽提出要求,那么媽媽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能給孩子養(yǎng)成壞習(xí)慣。 2. 安撫和說教,不能只選其一 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安撫孩子的情緒了,嘗試讓孩子先冷靜下來,不一定非要順著孩子來,可以只是靜靜的站在孩子身邊,或者輕輕的給孩子擁抱。 等孩子情緒平復(fù)了,家長再給孩子進行溝通,讓孩子知道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就是溝通,一味的發(fā)脾氣會讓事情變得更糟,而且也會影響自己的心情,將來長大以后,發(fā)脾氣可能還會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和人生。 3. 溫暖的擁抱很有必要 擁抱是一種儀式,代表了理解、認(rèn)可和相信。在孩子發(fā)完脾氣之后,家長可以用一個擁抱告訴孩子,他想要表達的,對媽媽的情感,媽媽心里都明白,對于他所表達的依賴,媽媽也感覺很開心,這證明他們母子之間的感情是親密的,還有媽媽相信他還有更好的,更溫和的方法來向媽媽提出要求。一個擁抱雖然簡單,但是帶給孩子的感觸絕對是巨大的。 各位媽媽們在了解了孩子為什么只欺負(fù)自己之后,是不是感覺很溫暖?的確,這個世界上再沒有比你愛的人也在愛著你更讓人歡喜了,但是家長要把握好回應(yīng)孩子的尺度,不能頭腦一熱就答應(yīng)孩子全部的要求,也不能給孩子擺臉色,要給孩子做出示范,讓孩子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才能讓對方感覺舒服,讓自己也更快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