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的納努克》是由羅伯特·弗拉哈迪執(zhí)導的紀錄電影,由納努克等主演,于1922年6月11日在美國上映。該片以愛斯基摩人中最出色的獵手“納努克”為主角,展現了他們捉魚、捕獵海象、建筑冰屋的場景。  愛斯基摩人生活在北極地區(qū),又稱為因紐特人,分布在從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到格陵蘭的北極圈內外,分別居住在格陵蘭、美國、加拿大和俄羅斯。屬蒙古人種北極類型,先后創(chuàng)制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寫。美國的聯邦法律在稱呼少數族裔時,不再使用"愛斯基摩人"等具有歧視性的詞匯,"愛斯基摩人"由"阿拉斯加州原住民"取代。愛斯基摩人這個生活在北極圈以北的民族,過去是靠在海上捕魚和在雪地里打獵為生的,如今大多生活在美國的阿拉斯加州地區(qū),有6萬8千人,生活已經與祖輩不同 。
  茫茫冰原中,加拿大魁北克省北極圈內哈德遜灣的伊努朱亞克附近因紐特人(也就是北美愛斯基摩人)首領納努克的一家人為了生存,不得不乘坐獨木舟或狗拉雪橇從一個地方遷移到另一個地方。他們的房屋是用堅硬的冰塊砌起來的,而海象和海豹則是他們的主要食物。環(huán)境的惡劣和原始的生產力使納努克一家的生存異常艱難,他們常在溫度極低的條件下外出捕獵 。
 納努克不但是村落中最勇敢最具經驗的的獵手,而且還是村落的領袖,大家都愿意團結在他的周圍,并會在有食物聚集時主動叫上他去撲殺并分享。  這部紀錄片1920年8月到1921年8月期間首領納努克的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包括與白人交易、捉魚、捕獵海象海豹、灶火烹飪,以及建筑冰屋的場景,開創(chuàng)了人類學社會影像記錄的起點。
  電影拍攝需要在一座25英尺的冰屋內進行,而愛斯基摩人的冰屋通常大約為12英尺寬,納努克沒造過這么大的冰屋,花了幾天時間實驗,卻一次又一次塌下來,好不容易才建好。因為屋內光線不好,拍攝只能在露天狀態(tài)下進行,所以拍攝所用的冰屋最終被迫削去一半,納努克一家在冰天雪地的刺骨寒風里表演起床。
  這里最不幸的是納努克因為參與拍攝,忽略了正常的捕獵活動,沒有攢夠食物,在弗拉哈迪走后的那個冬天全家餓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