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嘍!大家好,今天給大家?guī)淼氖羌毸紭O恐的心理學實驗,小編在整理完素材時也是對人性從新進行了審視(個人觀點),不知道小伙伴們看完后會覺得怎么樣,歡迎在評論里留言喲,說出你的想法,或者想看的一些內(nèi)容,小編后續(xù)會繼續(xù)發(fā)文!一起來看吧~ 1、人種歧視實驗 1968年,在民權(quán)領(lǐng)袖馬丁·路德·金遇害之后,一個名叫簡·艾略特的教師試圖在她所執(zhí)教的愛荷華州萊斯維爾一所學校的三年級學生中引起大家對種族歧視和偏見、歧視的討論。 由于班上的孩子都是白人,所以艾略特把孩子分成了“藍色眼睛”和“棕色眼睛”兩類。 實驗開始后,首先是藍眼睛的19名兒童好孩子組,而另外19名棕色眼睛為壞孩子組;好孩子組可以優(yōu)先享受午餐和玩具,而壞孩子組不僅沒有優(yōu)先權(quán),更不能使用水池,也不許和藍色眼睛的孩子玩,而且身上被做上了明顯的標記。 實驗開始后,好孩子組的19名兒童明顯的開始對棕色眼睛的孩子產(chǎn)生敵對性和一些攻擊行為,語言上也由平時的稱呼改為了帶有歧視性的語言,這是所有人都非常震驚,因為沒有人告訴他們要這樣做。 第二天,實驗組對調(diào),結(jié)果依然如此,而且對調(diào)后的棕色眼睛組的孩子更有報復(fù)性!在實驗過程中,有一點影響也值得思考,就是被判定為好孩子的一組在考試和智力水平上要明顯的高。 實驗結(jié)束后,珍妮向孩子們講明了實驗的目的以及希望他們懂得的道理。在這場考驗人性的實驗中,孩子們確實感受并理解了受人歧視的感覺,但是,在分組過程中孩子們表現(xiàn)出的攻擊性也讓人深思。 這個實驗也說明了,當一個人的權(quán)威足夠強大時,是能夠左右人的思想的。如果領(lǐng)袖教人行善,他也許會成為釋迦摩尼;當領(lǐng)袖教人邪惡時,他也會成為希特勒。 2不倒翁實驗 阿爾伯特·班杜拉在1961年進行了一個不倒翁實驗,他把孩子設(shè)置成了三個組,第一組看到一個成年人對不倒翁大打出手,第二組看到一個成年人在和不倒翁玩耍,第三個是對照組,不給看成年人的示范。 結(jié)果表明,看到成年人對不倒翁施暴的一組,更容易在接觸到不倒翁的時候顯示出暴力傾向。 研究表明,人類的行為來源于模仿,而不是內(nèi)部基因。 3、米爾格蘭姆實驗 1961年,耶魯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米爾格蘭姆進行了一次關(guān)于權(quán)威服從的社會心理學實驗。他組裝了一臺假的電擊器,征來數(shù)百名受試人員執(zhí)行電擊,并安排一名演員擔任接受電擊者。 受試人員被要求扮演老師的角色,演員則扮演學生,每當這個演員回答問題錯誤的時候,米爾格蘭姆就要求受試者電擊學生。隨著電流一步步加大,這名演員先是假裝痛苦呻吟,后來則不再出聲裝死。 實驗結(jié)果令人吃驚:大部分受試者都遵守了權(quán)威的命令,盡管他們被事先告知到達某強度的電流甚至足以致命,機器最高的電壓為450伏,但最終還是有超過65%的受試者對演員使用了450伏的最高電壓。 這個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是個人會服從指令進行破壞,人格類型的影響遠遠不及外在情境。對于納粹軍官大規(guī)模屠殺猶太人這件事,當時流行的解釋是條頓民族是一個傾向于服從權(quán)威指令的“權(quán)威性人格”占主導(dǎo)的民族,而米爾格蘭姆的電擊實驗則對這個解釋提出了挑戰(zhàn)。 這項實驗揭露了人們在面對權(quán)威時表現(xiàn)出的愚蠢與麻木,并指出了人們想象的與真實的自我之間的巨大落差。普通人很可能會遵從權(quán)威人物的命令,甚至殺死一個無辜的人。從我們作為孩子成長的方式來看,對于權(quán)威的順服是根深蒂固的。 4、嘉士伯啤酒實驗 這是一個由啤酒品牌嘉士伯拍攝的廣告,在廣告中,一對事先毫不知情的情侶會被安排走進一個150個座位的放映廳,這里面提前被安排了148個金鏈漢子,整個放映廳座無虛席,只有中間還有兩個空位。 一些情侶看到這些渾身紋身的機車大漢,會皺著眉頭走開,放棄看電影,而那些選擇穿過大漢,安然坐下的情侶,則會獲得所有人的喝彩和免費的嘉士伯啤酒。這個廣告其實想要表達的是不要以貌取人。 5、棉花糖實驗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瓦爾特·米歇爾在60年代末期的70年代初期曾經(jīng)做了一系列對于延遲滿足問題的研究。 米歇爾找來了一群四到六歲的孩子,把他們帶到一個房間里,每個孩子面前都放著一個棉花糖,研究人員對孩子們說,這些食物可以吃,但是如果孩子們可以等待15分鐘不吃的話,他們就會得到更多的點心作為獎勵。 米歇爾觀察到,為了得到獎勵,有些孩子會“用手捂住眼睛或者轉(zhuǎn)過身來,看不到托盤,有的人開始踢桌子,或者扯辮子,或者把棉花糖當作小毛絨玩具”。而還有一些孩子,是只要看到研究人員離開,就馬上把棉花糖塞進了嘴里。 在參加實驗的600多名兒童中,有少數(shù)孩子不假思索地吃掉了棉花糖,而剩下那些企圖拖延時間的孩子里,有三分之一的人撐夠了15分鐘,得到了獎勵,能不能拖夠15分鐘,和孩子的年齡有一定的關(guān)系。 在后續(xù)的調(diào)查中,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那些能夠能帶更長時間,得到獎勵的孩子,在日后的SAT分數(shù)、教育程度、體重指數(shù)和其他生活指標的衡量上來看,生活往往會更加幸福。 6、猴子吃香蕉實驗 實驗的主角是愛吃香蕉的猴子。心理學家把三只猴子關(guān)在一個中央掛著一串香蕉的籠子里,并且設(shè)定了一個規(guī)則: 任何一只猴子去拿香蕉,另外兩只猴子就會被電擊。 很快,猴子們就學會了,拿香蕉是一個會給猴子群體帶來麻煩的行為。所以只要有一只猴子試圖去拿香蕉,另外兩只猴子就會制止它,甚至將它暴打一頓。 當三只猴子都學會這一規(guī)則的時候,心理學家用一只新猴子來替換其中一只老猴子。這時候,會有兩個結(jié)果:新猴子會去拿籠子中央的香蕉兩只老猴子會制止甚至毆打它,即便已經(jīng)沒有了電擊懲罰,新猴子也很快意識到了“拿香蕉是一種禁忌”。 周而復(fù)始,一只只新猴子被放進來,替換以前的老猴子,猴子換了一撥又-撥,但香蕉不可以拿的“習俗” ,卻能始終在猴子群體當中保留了下來。 心理學家說,這就是社會規(guī)范的起源。 7、鐵索吊橋?qū)嶒?/p> 請你想象在這兩種情景下碰見了一個女孩:第一種邂逅情景是你在一個離水面很近,非常寬敞、牢固的橋上面碰到了一個女孩。第二種邂逅情景是你在一個離水面100米高,不停搖晃,看上去十分危險的鐵索吊橋上,碰見了同樣一個女孩。 這兩種情景,你認為哪一種情景會讓你覺得這個女孩更讓人動心? 從邏輯上講,同一個女孩,無論你在什么地點、在什么情景下碰到,你都會認為她是同樣吸引人的。 但是,你會認為在一個離水面100米高的鐵索橋上,碰見這個女孩更吸引人,更讓人動心。為什么? 道理很簡單,當你站在一個離水面100米高的、搖晃的鐵索橋上時,你會緊張、出汗、心跳加速,你的腎上腺素會大量分泌。 你并不認為此時出現(xiàn)的出汗、心跳加速、腎上腺素分泌是因為你害怕這個橋。你會把這些生理反應(yīng)錯誤地歸結(jié)到,這個女孩讓你的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手心出汗 8、米爾格拉姆服從實驗 社會心理學上最著名最有爭議的實驗。若論社會科學歷史上實證研究的貢獻,可能無出其右。 下圖是米爾格拉姆設(shè)計的實驗場景:實驗者要求兩名志愿者一人扮演教師,另一人扮演學習者,如果出現(xiàn)錯誤,則要進行懲罰,給學習者逐漸施加增強的電擊。 研究者告訴教師,學習者每答錯一次,就提高15v。而學習者其實是研究人員假扮的,如果教師服從研究者的要求,那么他會在75伏時聽到學習者的哼哼聲,在120伏時聽到學習者大喊太疼了,150伏時學習者會咆哮到,超過270伏抗議聲會變成痛苦的尖叫。米爾格拉姆在教師詢問和要求停止實驗時會說,學習者不回答就被視為回答錯誤,并嚴厲的要求其繼續(xù)進行下去。 你會將實驗進行到什么程度,實驗前,大多數(shù)人認為自己會在135伏左右不服從命令。然而,在對40名男性做測試時,有26人一直進行到了450伏。最后超過70%的人都將檔位提升在150伏以上。 這說明了什么,對權(quán)威的服從是可以戰(zhàn)勝道德甚至法律的,上述的實驗成功的向我們證明了權(quán)威的力量。似乎我們就明白了,二戰(zhàn)時期,平常勤勤懇懇的小職員,可以變?yōu)橥罋ⅹq太人的劊子手,婦女和兒童,可以變成自殺性襲擊的實施者。 9、斯坦福監(jiān)獄實驗 1971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領(lǐng)導(dǎo)的研究小組開展了一項“斯坦福監(jiān)獄實驗”。實驗把征募來的24名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扮作獄警,一組扮作犯人,要求他們保持監(jiān)獄秩序。獄警和犯人很快適應(yīng)了角色,并一步步地超過了預(yù)設(shè)的界限。實驗最初的24小時內(nèi),在幾乎沒有指令的情況下,獄警們開始對犯人進行肉體和心理上的虐待。接下來幾天,獄警對待犯人更加嚴酷,經(jīng)常不讓他們休息,讓他們做各種卑賤的工作,想出各種方法來懲罰他們。獄警暴力、惡劣的行為讓預(yù)期要進行15天的實驗不得不在第6天緊急叫停。 上一個實驗揭示了人們服從權(quán)威的可怕,那么這個實驗就表明了,哪怕沒有權(quán)威,只要給自己分配角色、貼上標簽,管一些人叫獄警,另一些叫犯人,就足以引發(fā)病態(tài)行為。特殊的環(huán)境和沒有監(jiān)督的權(quán)力會讓一個溫文爾雅的紳士變成嗜血狂魔。人有攻擊、暴力的一面,得到權(quán)力后會讓人性中這丑陋的一面暴露出來。 10、《韻律0》 1974年,行為藝術(shù)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在意大利舉辦了一場名為《韻律0》的行為藝術(shù)。被稱為史上最驚心動魄的心理學實驗之一。 具體的過程如下:她把自己綁住不能動彈,而她的跟前有一個桌子,上面有72件器具置于觀眾面前,他們可以任意用這些器具擺弄她的身體,其中包括鞭子、鐵鏈和槍。 開始的時候人們只是在她身上簡單的畫畫,看到她不能反抗之后,人們開始變的更加大膽。有人用剪刀把她的衣服剪掉,有人用刀子在她身上劃,還有人把玫瑰花的刺刺進她的身體。有一個觀眾甚至把手槍對準了她的嘴巴。此時她充滿了恐懼,但是身體卻不能動。六個小時過后,她的身體終于慢慢的恢復(fù)了知覺,她含著眼淚走向觀眾,觀眾一下像做了壞事一樣紛紛逃離。 這個實驗最能揭示人性的惡,沒有任何權(quán)威強迫,沒有任何貼標簽,全都是人們的自主選擇。這個實驗則充分證明了:當人們不用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時,人類心理的陰暗面是多么可怕。 PS:各位小伙伴,今天的故事就到這里了,記得評論,點贊喲,謝謝大家,大家的關(guān)注才是我持續(xù)更新的動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