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序言
梵高與高更是西方繪畫史上繞不開的兩個名字,他兩的故事為人所津津樂道,傳說至今。
前 言
藝術(shù)家身上總有永遠(yuǎn)無法磨平的銳刺,他們堅硬又柔軟。
向外尖銳犀利,感知春花秋月,高山大海;
向內(nèi)敏感如觸角,將自己深深包裹。
梵高與高更,兩位都是那么尖銳又都那么敏感。
梵高與高更,相遇在一個文明的巔峰。
那是我們永遠(yuǎn)都回不去的黃金時代,
那是1887年的巴黎。
正如伍迪艾倫在《午夜巴黎》中所描繪的那樣大師云集,精才絕艷。
02 高更和梵高
梵高(左三)與高更(右) 1887
話說,在1887年的一天,梵高剛剛與妓女西恩分開,隨著一次戀情的失敗,梵高所有的宗教狂熱與愛的夢想都隨之幻滅,孤獨的來到巴黎投靠弟弟。此時的高更正值困窘無法照顧親人,生活受阻,精神受到打擊,時常自責(zé)絕望,以至于想過結(jié)束生命。
就這樣,兩個同樣絕望的生命,在黃金時代的巴黎相遇了。
他們仿佛看到了另一個自己。兩個人在巴黎的相遇雖然很短暫,但是卻建立了很深刻的友誼。梵高之后去了法國南部的阿爾,高更去了布列塔尼,雖然兩個人很快就分開了,但是此后的書信往來從未間斷。
梵高很喜歡高更把他當(dāng)做前輩,發(fā)自內(nèi)心的欣賞他的作品,還說他的畫作“極其富有詩意”。而且在書信里,一而再再而三的邀請高更來阿爾同住,一起完成偉大的藝術(shù)夢想。
遇見高更之后的梵高,就像是偶像劇里的傻白甜女主角,他單純的迷戀著高更,覺得自己終于遇到了知己,作品終于有人欣賞了,他期待高更能夠來到阿爾,然后兩人共同辦一個“南方畫室”,幻想著在高更的領(lǐng)導(dǎo)下,畫家們通力合作切磋技法,開創(chuàng)一個藝術(shù)的繁華盛世。
這時的高更疾病纏身,窮困潦倒,在布列塔尼半島上陷入困境。幾乎一文不名的他收到了梵高寄來的正式邀請,附加50法郎的路費。
梵高一聽說高更要來了,激動的不行不行的。他興高采烈,欣喜若狂。長久煎熬的孤獨感終于得到了緩和,因為只要有了高更,今后再不用別人指明方向了。不得不說,在等待高更的這段時間,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梵高最幸福的時刻。他如同一個小媳婦一樣一邊積極創(chuàng)作,一邊給高更置辦居所。
兩人還交換自畫像。
高更也給他回了一幅
梵高每天都處在高度的亢奮當(dāng)中。他給弟弟提奧寫信說:“我要把我的作品給高更看。”他像一個做完作業(yè)等著要糖吃的小孩子,迫不及待的等著高更到來。
在等待高更到來的不到數(shù)月時間里,梵高靈感如泉涌出下筆如獲天助,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留下了《向日葵》、《星夜》、《夜間咖啡館》、《梵高的臥室》等杰作。
是的!沒錯!就是那個能拍賣好幾億的向日葵系列。他說他要把這南方陽光下的盛艷之花送給高更作為迎接他到來的禮物。(感覺心臟被piu的擊中了~)
1888年10月24日,高更終于來到阿爾。
一下火車,咖啡店老板就立刻認(rèn)出了他。因為梵高早就拿著高更的畫像到處宣傳了,以至于他人還沒到,就已經(jīng)成為了鎮(zhèn)子上的名人。
高更走進(jìn)梵高為他精心準(zhǔn)備的房間看到墻上為他畫的《向日葵》,高更也給梵高畫了一幅《畫向日葵的人》。
剛開始的日子兩人散步,作畫,描繪共同題材。高更從梵高那里知道,原來從顏料管里直接擠出的銘黃色彩,給人以燃燒激情,而梵高從高更那里學(xué)會了如何更好的構(gòu)圖。畫藝上二人互相滲透,互為借鑒,迸射出了許多藝術(shù)的火花。
高更 梵高 《阿爾的舞廳》
《阿爾的舞廳》就是這一時期二人合作的經(jīng)典作品,畫作的主題是他們經(jīng)常光顧舞廳的節(jié)日之夜。晃眼的金黃色塊,詭異的靛藍(lán)色塊,色彩純粹,氣氛熱鬧,強烈的反差讓空間具有飽和感,烘托出一種奇特、令人不安而又充滿迷幻色彩的美。
但是好景不長,這段友(基)誼(情)僅僅維持了62天就結(jié)束了。
高更在十二月寫了一封信給畫家貝納,談到自己與梵高的沖突:“整體來說,我跟梵高彼此都看對方不順眼。特別是繪畫上,梵高贊美杜米埃、杜比尼、辛燕和偉大的盧索,所有我不能忍受的家伙。而我喜愛的安格爾、拉斐爾、德加,他都厭惡。我跟他說:老友,你對!只是為了獲得暫時平靜。他喜歡我的畫,但是我一開始畫畫,他就東批評西批評。他是浪漫的,我卻可能更要素樸(Primitive)?!?/span>
事實上,梵高倔強的性格遠(yuǎn)比高更想象的復(fù)雜。梵高外表粗糙不善辭令,但文化修養(yǎng)特別高,又是心理不適癥患者,跟高更爭論拉斐爾、英格爾或德加的作品時,時?;鹈叭桑惓4直?。為了息事寧人,高更經(jīng)常委曲求全結(jié)束論戰(zhàn),說一句:“是是是,你說的對”。
梵高對于繪畫更加純粹,高更更多偏向未來的生計。
因為受不了梵高的瘋癲,高更好幾次提出想走,這讓梵高很難接受,好不容易有個人一起畫畫,怎么這么快就走了呢?于是他拼命想把高更留下來,懇求、哄騙、咒罵、威脅甚至哭泣,瘋狂的想要留住高更。瘋狂到什么地步?據(jù)高更事后回憶:他常常半夜忽然驚醒,走來來凝視我,又無言地走回自己的床上睡倒,好像沒有任何事情發(fā)生。

終于,在共同相處了62天之后,1888年12月的寒冬,高更獨自外出散步。忽然聽到后面?zhèn)鱽砑?xì)碎急促的腳步聲。他剛轉(zhuǎn)身,就看到梵高在后面一言不發(fā),手里拿著一把剃刀,沖著自己人扔了過來。
高更很害怕,當(dāng)天晚上不敢回家住在旅館。第二天回到畫室時,已經(jīng)晚了,梵高做了后來一件全世界都知道的事:割耳朵。高更發(fā)現(xiàn)梵高滿身是血的裹在被子里,才知道梵高割下了自己的耳朵,洗凈放在信封里,送給了妓女拉謝爾,請她“好好保存”。之后蜷縮在屋里,不省人事。
看到這樣情況,高更忍不了,他給梵高的弟弟提奧留下一句話,大致內(nèi)容就是“你哥瘋了,我走了?!比缓缶妥羁斓囊话嘬囎吡?。高更離開了梵高,離開了這片傷心之地,二人至死未再相見。

從那之后,人們都說:梵高瘋了。弟弟提奧把他送進(jìn)精神病院療養(yǎng),在精神病院梵高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傷痛畫大地、麥田、陽光、草野、天上的云、風(fēng)、鳥聲或星空。
1890年7月27日,這種極端的情緒讓他終于忍不下去了:梵高在奧維的麥田里舉起了槍,自殺了。
高更沒有參加梵高的葬禮,他默默遠(yuǎn)渡大洋去了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在最原始的土著文化中找到自己宿命的終點。并完成他的巨作《我們是什么?我們從哪里來?我們要往哪里去?》??
我曾以為高更是冷血無情的。但他卻在自己50歲的那一年,請巴黎的朋友給他寄去了向日葵籽,并把他們栽在自己家的花園里,之后畫了一系列關(guān)于向日葵的繪畫。
雖然他沒有說,但這就是他對自己故去老友的敬意了吧。在南方的那些美好的日子,大約也只有這永不褪色的向日葵,才能留住曾經(jīng)辜負(fù)的熱情,和回憶。
歐了,故事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
究竟高更這個人有怎樣的藝術(shù)魅力能讓梵高一生都深受他的影響?而他的作品是怎么樣的呢?接著往下看。




